从 “人屠” 到悲剧英雄:白起的血色传奇

推荐 05-04 阅读:2 评论:0

在战国烽烟四起的舞台上,白起是最耀眼也最具争议的将星。

他的一生,宛如一柄锋利的宝剑,在杀戮与荣耀中起落,最终落得个悲壮的结局。 白起出身平凡,却凭借卓越的军事天赋,在秦国的军队中崭露头角。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急需优秀将领开疆拓土,白起的出现,就像上天赐予秦国的礼物。他首次领军便一鸣惊人,以少胜多,打破敌军,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军事生涯。

白起打仗,不仅勇猛,更善用奇谋。他的战术灵活多变,常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伊阙之战中,面对韩魏两国的联军,他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仔细分析敌军的弱点。他发现韩魏联军貌合神离,各怀心思,于是果断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先集中兵力攻打较弱的魏军,魏军溃败后,孤立无援的韩军也很快被击败。这一战,白起斩杀敌军二十四万,让各国对秦国和他本人都心生畏惧。

而让白起真正名震天下的,是长平之战。这场战役,是秦赵两国的生死对决。赵国派出名将廉颇,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与秦军对峙三年。秦军久攻不下,白起便使出反间计,散布廉颇要投降的谣言。赵王中计,临阵换将,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一到前线,就改变战术,主动出击。白起则假装败退,引诱赵括深入,然后派出两万五千奇兵切断赵军后路,又派五千骑兵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分割成两段。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甚至相互残杀为食。最终,赵括率精锐部队突围,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军投降。面对这四十万降卒,白起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决定——将他们全部坑杀。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白起也因此被冠上了“人屠”的称号。 然而,白起的赫赫战功却引来了秦国丞相范雎的嫉妒。在邯郸之战时,白起因与秦昭襄王意见不合,称病不出。范雎趁机进谗言,说白起心怀不满,有谋反之意。秦昭襄王本就对白起不听从命令心怀不满,听了范雎的话后,更是怒火中烧,派人赐剑给白起,令他自杀。

白起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片刻后,他又苦笑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挥剑自刎,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白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

他用卓越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开疆拓土,却也因杀戮过多而饱受争议。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战国乱世的缩影,让人在感叹他的军事天才的同时,也为他的悲惨结局而唏嘘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