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知府放到现在,大概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员?

历史 05-06 阅读:208 评论:1

“当三年知府,捞个十万雪花银。”这话想必大伙儿都听过。虽说这种歪风邪气得刹住,但话说回来,在清朝能混上知府这官位,那日子肯定是滋润得很,吃穿不愁。

有人可能会好奇,清朝的知府要是搁到现在,大概能对应咱们哪个级别的官员呢?他们那时候的行政地位又是咋样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简单聊聊这个话题。要是觉得我分析得还算靠谱,那就请各位多多支持,点个、点个赞、再转个发呗。

知府这个叫法是从宋朝开始的,那时候的“知”就是管的意思,就像朝廷派个官到一个地方去管那片儿的府事。不过那时候,它还不是个正式的官职名儿,就是临时性的。到了明朝,知府这个叫法才正式定下来,清朝又照着明朝的规矩来。

清代知府到底算多大的官呢?简单来说,他的地位就在督抚和州县官中间。要是把督抚看作是大领导,州县官就是小领导的话,那知府就是清代的中层干部了。他的官阶是从四品,说起来也就是个中等偏中的位置。

要说把古代的从四品知府搁到现在,大概能对应上啥级别的官员呢?咱们先看看督抚大人,那可是封疆大吏,级别大概是从一品到正二品之间,搁现代啊,差不多就是省委书记还兼着省长的活儿。

在督抚下面,还有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两个职位,他们帮忙督抚大人管理一个省的日常事务和钱财,还有刑事案件。他们的级别挺高,差不多是正三品,要搁现在,就相当于省委常委和副省长那样的角色。

继续往下琢磨,咱们是不是得说到知府上面了?但其实不是!在知府和省级大官之间,还夹着个准副省级的官员,叫道台。道台这家伙,官位是正四品,说起来就像现在的省长助手差不多。道台经常还要帮忙管布政和按察副使的活儿,所以这么比喻,我觉得也挺合理的。

下面要说到的就是知府了。这么一比较,知府就跟咱们现在的地级市里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差不多,是整个府的老大。换句话说,知府搁到现在,那就是正厅局级的大官。

在知府手底下,还有知州和知县这两个职位。知县嘛,咱们经常能听到,就是那个七品芝麻官!说白了,知县通常就是七品官,跟现在的县委书记加上县长差不多一个级别。

说起知州,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知州是知府和知县中间的一个官职,级别是从五品。知州还分两种,一种是直属州,一种是散秩州。直属州嘛,你可以想象成是副厅级的地级市,归督抚管。散秩州就不同了,它直接归府里管,地位和县差不多。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5-10 19:56:07

    知府属五品或从五品,按现在是地级市官,正厅级。反正不用给待遇,给个副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