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邓公回答后,毛主席说英雄所见略同啊
1973年,党的第十次全国大会召开时,小平同志刚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他参加了这次大会。另外,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也同样出席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在一个小范围交谈里,毛主席把小平同志、王洪文他们几个叫到一起。聊着聊着,毛主席冷不丁地问起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要是我不在了,咱们中国以后会是咋样呢?”
当毛主席提出那些既尖刻又贴近实际的问题时,王洪文和小平同志心里头猛地一紧,满是惊讶和不解。那会儿,整个会场的气氛紧张得都快凝固了。
王洪文直接了当地说:“咱们国家肯定会齐心协力,继续照着毛主席指的路子走下去。”
邓小平这时沉默不语,想了好一会儿,才对毛主席说:“咱们国家有可能会回到以前那种局面,军阀打来打去,到处都乱糟糟的。”
大家听完小平同志的话,心里头猛地一颤,全都扭头看向他,心里暗自嘀咕,他怎么就这么大胆,敢直接说出这么震撼人心的一番言论呢?
听完汇报后,毛主席望向小平同志,眼里闪着兴趣的光芒,直接问道:“要是真到了那个境地,你打算咋应对呢?”
小平同志想了一会儿,啥也没说,然后就慢慢拿起自己的杯子,放到了毛主席面前的桌上,接着把原来在毛主席那儿的杯子挪到了自己这边。
大家正看得迷惑不解的时候,毛主席突然明白了过来,他笑着说了句:“看来咱们想到一块去了!”
【毛主席与小平同志的互助岁月】
毛主席和小平同志打从革命一开始,就是一对能一起吃苦、一起扛难的好搭档、好战友。小平同志对毛主席那是从头到尾都坚定地支持着。
毛主席这一辈子,经历过风风雨雨,有过高光时刻,也碰过低谷期。无论啥时候,小平同志都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毛主席身旁,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展现着对毛主席的忠心耿耿。
1927年,国共第一次联手破裂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那些反对派,转头就开始对以前的共产党同志下狠手。
碰到这突如其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大部分党员心里都没了底,开始犯迷糊,心里直打鼓。这时候,他们对于革命事业,心里头就有了两种相反的想法:一边是想着还得咬牙挺下去,另一边却琢磨着要不就算了吧,别再斗了。
毛主席和一些党内明白人觉得,得靠武力跟蒋介石那帮反动派对着干。毛主席说了个很出名的话,意思就是“有枪才有权”。
但那时候,毛主席还年轻,在党内没啥大威望,所以,他提出的这个观点,一开始几乎没人站边,也没啥支持。
当整个团队都感到迷茫和焦虑时,小平同志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说,毛主席的主张非常贴合当前党内的情况,是拯救党组织、让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唯一方法。只有坚定地跟着毛主席的策略走,党才能摆脱困境,迎来转机。
受到毛主席和小平同志那份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带动,组织里那些犹豫不决的伙伴们得到了激励,他们果断地站到了一起,形成了统一的阵线。
在新的指导方针引领下,党组织摆脱了之前的沉闷气氛,开始变得充满活力,士气高涨。这时候,毛主席和小平同志一起努力工作,他们的合作越来越顺畅,关系也日益紧密。
毛主席特别会看人,他觉得小平同志虽然个子不高,但特别有手段,既温柔又果断,而且办事特别聪明能干,说干就干。
遵义会议一开,毛主席就在党内站稳了脚跟,当上了领头羊。这时候,小平同志也跟着毛主席,一起迎来了他们人生的辉煌时期。
抗战那会儿,小平同志被上头安排做了129师的政委,他的活儿主要是给革命战友们做思想工作。小平同志干得非常上心,打那以后,129师里出了不少打仗打得响当当的大将。
在打仗那会儿,毛主席更发现了小平同志的打仗本事,觉得他挺厉害的。于是,毛主席就让小平同志上战场,去指挥解放战争。
小平同志一直没让毛主席失望,在淮海那场大战里,他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现在,蒋介石那边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没啥指望了,我们党赢得最终胜利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在这个全党全军都高兴的时候,毛主席对小平同志那是特别称赞。
【毛主席委任邓小平处理军区事务】
在新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那会儿,毛主席直接让小平同志挑了好多大梁,在很多关键岗位上发光发热。每次跟外国领导人聊天,毛主席也总爱提起小平同志,没过多久,小平同志的大名就在国内外都响当当的了。
但从50年代后半段起,苏联里头闹起了内讧。那时候,刚掌权的苏联头头跟咱们中国的看法慢慢有了差别,这样一来,两国关系就不太好了。
苏联那边,不光是把之前跟咱们中国签的那些合同都给作废了,还把好多来咱们这儿帮忙的苏联科技人员都给撤走了。这事儿,真给咱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添了不少堵。
在这个时期,国内也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扰,导致人民生活陷入衣食无着的困境。原本渐露曙光的中国经济,也因此再度陷入了低迷状态。
国际上,像英国和美国这些西方国家老想着找机会给中国施压和制裁。跟苏联的关系也搞得挺僵,同时印度还派兵侵犯我们西部的边疆地区。躲在台湾的那个蒋介石集团,肯定也想趁机搞点小动作。
在那个年代,新中国面临着四面楚歌的艰难处境,国际上环境恶劣,犹如身处暴风骤雨之中。因此,从1960年到1970年这十年间,我们国家遭遇了内忧外患的严重挑战。
这时候,毛主席因为日夜为国家和人民操心,身体开始支撑不住了。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笑着跟身边的人讲:别担心,难关总会熬过去的。
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毛主席意识到,靠武力赢得胜利的当下,军队的作用更加凸显。他一直以来都特别看重军队,这是他一直紧抓不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1971年8月份,毛主席自个儿跑到华中、华南的部队里看了看。这一趟跑下来,他发现部队里头有不少问题,有的事儿让他心里头挺不痛快的。
每个军区的高层领导,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都不一样,短的四五年,长的能达到十多年。
毛主席心里头老惦记着,怕时间长了,军队里头会冒出拉帮结派的事儿。他亲自上阵,仔仔细细地查了又查,问了又问,结果还真让他在军队里发现了“小团伙”。更让他不放心的是,有的指挥官一调动岗位,临走时还要带上自己信得过的手下一起走。
在一些部队里头,有些指挥官竟然抱有了“远离中央,就不受军令约束”的念头,不把上面传来的指令当回事儿,在队伍里自行其是。更有甚者,个别高层将领对自己的职责打起了退堂鼓,警觉性和战备状态都大不如前了。
毛主席看在眼里,心里头直犯愁。可那时候,他因为太过操心劳累,身子骨已经撑不住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了。所以,得找个能担起担子,整治军队里歪风邪气的人来,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经过一番商量,还跟党里的其他同志一起讨论了下,最后觉得还是得把在江西的小平同志调回来,让他来挑这个大梁。
1973年12月12号那天,毛主席开了个会,参加的是八大军区司令员,讨论的是司令员对调的事儿。会上,毛主席直接跟大家讲:“小平同志,是我们特意请回来的高手,专门来管这事儿的具体操作。”
小平同志立马就接了毛主席的吩咐,保证要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
军区对调这事儿,听起来挺简单,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那叫一个复杂。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扯出一大堆军区里各种利益的纠葛,还会惹出好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毛主席心里门儿清,接着,他张罗着连续开了四天会,会上主要讨论的是各大军区司令换个位置的事儿。
周总理、叶剑英元帅还有小平同志他们在会上都放开了说,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找个好的司令员对调办法,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的意见慢慢就统一了。
1973年12月15号,多亏了毛主席他们的辛苦付出,所有大军区在同一时刻都接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一块儿发来的顶级保密通知。
让各大军分区的头头们接到通知后,赶紧准备,12月18号得去北京参加军委的会议。而且啊,那绝密通知最后还特别说了,“开会这事儿别往外说,到时候北京会派飞机直接来接大家。”
八个大军区的头头们一听到消息,立马就从四面八方往首都赶。他们心里头虽然都嘀咕着咋回事,但中央军委的命令可不敢怠慢,一点都不敢马虎。
毛主席参加了会议,和好多以前一起打仗、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伙伴们聊起了往事,叙叙旧情。
毛主席讲:“咱们把八大军区的司令员换个位置,挺好的。一个人老待在一个地儿,久了,可能就懈怠了,不太愿意接触新东西。换个位置,对他们有好处,走到哪里都是干革命嘛。”
调动时得热情迎接,别搞得冷冷清清,那样可不好。得跟军长、军政委,还有师长、师政委见个面,连同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的同志们,大约一两百人,都见一见,不认识大家可不行。
比如说,东北那边的陈锡联,他可以领着李德生去沈阳军区转转,两个人当场互相给对方介绍介绍情况。”
虽然现场的司令员们心里头一时转不过弯,对换岗的安排有些难以接受,但他们还是都认认真真听着毛主席的教诲。要是碰上有将领对职务调整有想法,毛主席就会不急不躁,很有耐心地一点点去说服他们。
在毛主席的耐心指引下,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们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最终都爽快地接受了中央给他们安排的工作。
12月22号那天,小平同志被正式选为了中央军委和政治局的委员,并且他还替中央传达了调动的指令。因为有毛主席早先的帮忙,再加上小平同志办事情确实很厉害。
十来天里,咱们国家快速搞定了军队里中高层领导的大换血,这让部队的整体运作更加顺畅,给以后咱们国家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邓小平再次被毛主席器重】
毛主席看到小平同志把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这么多年下来,经过一次次的考验,小平同志那出色的领导本事和高效的办事能力,在毛主席眼里那可是相当有分量。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内领导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军事上的事儿全都交给小平同志来管。没过多久,小平同志就成了中央军委的副主席,还兼着总参谋长的职位。
1974年1月份,西沙那边打起来了,上面很快就让小平同志去负责指挥这场仗,他二话不说就奔向了战场。
小平同志在战场上既聪明又勇敢,很会想办法,他一带头指挥,仅仅两个小时的恶战后,咱们的海军就把敌人给打败了。
邓公迅速给广州军区发了份紧急电报,安排广州那边的同志着手准备,要把越南占去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这些地方,统统给收回来,并且处理好之后的相关事情。
小平同志依然坚守在战斗最前沿,亲自掌舵指挥战斗。西沙海战这场仗,咱们军队赢得了大胜利,完美收官。立下大功的邓小平,再次获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表彰。
在后来的第六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周总理提议让邓公来担任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尽管党内大多数人都不赞同这个决定,但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是坚决支持,他们觉得这个位置就得是邓小平来坐。
邓公紧接着带着中国团队去了联合国大会的第六届特别会议,会上他站出来代表中国说话,把毛主席他们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想法讲给了全世界听。
会议现场,各国代表纷纷点赞,邓公展现的中国和平姿态,迅速成了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毛主席和邓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一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邓公以他的无比忠心,坚定地支持着毛主席的领导。
毛主席和邓公一起努力,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毛主席带领中国实现了独立,让国家挺直了腰杆。而邓小平呢,他搞起了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腾飞,百姓过上了富裕日子。
多亏了两位杰出领袖的开拓和引导,咱们中国才有了在世界舞台上展翅高飞的可能。
两位大人物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宝贵的精神东西,直到现在,毛主席和邓小平的思想还像明灯一样照着我们往前走,让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