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完阅兵,越南扭脸抗议中国,话音未落,我方南海有军事动作
前言
胡志明市四月的阳光,刚刚洒在庆祝越南统一半世纪的阅兵队伍上。
黎笋大道旁,不少目光投向了来自北方的解放军仪仗队,他们挺拔的身姿赢得阵阵掌声,也象征着中越关系中那段“同志加兄弟”的旧谊。
这支队伍乘坐运-20而来,短暂适应后便展现出高水准,似乎预示着两国、两军交流的回暖。
谁知友谊后面,是南海的抗议
谁知,庆典的热烈气氛还没完全散去,河内就换了一副面孔。
几天后,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公开表态,针对中国与菲律宾近期在南沙铁线礁(越南称怀安礁)的动作,越南已发出外交照会正式抗议。
河内看来,不管是谁,未经越南许可登上铁线礁,都是侵犯它的主权,也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给敏感的海域添堵。
就在越南发布抗议后,很快我方也有动作,宣布在南海展开军事活动。
按照央视新闻援引清澜海事局发布的通告,在5日晚6时30分到晚8时30分,南海相关海域将展开军事训练,期间禁止任何船只驶入该海域。
这种先拥抱友谊、后迅速抗议的做法,很有点越南常说的“竹子外交”的味道——灵活摇摆,保持韧性,在大国间找平衡。
既想拉住邻居搞经济,又不想在主权上松口,还希望博取国际同情,总之,自身利益要最大化。
一块无人礁石,引爆中菲越三方口水仗
这次闹出动静的铁线礁,其实不算什么战略要地。
它就是南沙群岛里一个珊瑚碎屑堆成的小沙洲,涨潮时大部分还会被淹没,平时也没人常住。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偏偏成了新热点。
中国坚持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拥有历史性主权,说汉代就有记载,近代也划归管辖。
对于四月下旬菲律宾人员登礁,中国外交部直接定性为非法挑衅。
中方还强调,中国海警四月中旬先登礁巡查、清理垃圾、竖国旗并拍了视频,是维护主权的合理反制。
菲律宾那边当然不认账。马尼拉不仅否认自己的人登礁改变了现状,反过来指责中国官媒说“控制”了铁线礁是瞎吹牛。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嘴上说着没变,4月27日却也派了海岸警卫队、海军和警察上礁,同样竖起国旗,摆明了要宣示主权。
一来二去,铁线礁彻底热闹起来。
风波不止于插旗。中方紧接着抛出一份生态报告,把矛头指向了环境问题。
报告说,离铁线礁不远的中业岛被菲律宾长期非法占据,还在上面大搞扩建(修跑道、建港口)。
这些工程产生的泥沙,直接导致了铁线礁脆弱的珊瑚生态系统严重受损,覆盖率据说掉了近七成。
报告还特意提到,在铁线礁上发现了印有菲律宾标识的垃圾,并强调铁线礁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中国人工造岛,暗中回击了某些“监测中国填海”的说法。
中方认为,菲律宾打着“科考”的幌子登礁,实际上是想把铁线礁也纳入中业岛的军事控制范围,图谋周边资源。
为了对比,中方还展示了自己在牛轭礁等地保护珊瑚的成果。
菲律宾一边声称要保护珊瑚,一边其活动(甚至包括被指控偷捕受保护的砗磲)却被指在破坏环境,这对比确实有点讽刺。
礁盘之外,大国棋局若隐若现
铁线礁的紧张空气,很快扩散到了更广阔的南海。
就在越南提出抗议后不久,中国海南清澜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宣布5月5日晚要在南海特定区域搞军事训练,船只禁入。
五一假期前后到五四青年节期间,解放军在南海已经搞了好几次军事训练,这不是孤立动作。
新服役的054B型护卫舰也跑到南海练兵。
再加上航母山东舰编队在南海巡航,永暑礁、渚碧礁等岛礁机场部署先进战机的卫星图曝光,中国的军事存在感十足。
信号很清楚:不管外面怎么吵,中国维护南海利益的决心和步骤不会变,同时也在加紧练兵,准备应对更复杂的局面。
不少分析把菲律宾近期的强硬,和美国挂上了钩。马科斯上台后明显向美国靠拢,美国也乐见菲律宾在南海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美菲搞的“肩并肩”联合军演规模不小,虽然有人质疑参演部队的实际战力,但演习本身,加上美国首次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哪怕只是训练性质),无疑给菲律宾壮了胆。
甚至有消息说,连谷歌地图都悄悄改了南海岛礁的标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意图明显。
面对中菲在铁线礁的直接较量和越南的介入,南海周边其他声索国,比如马来西亚,这次似乎选择了沉默。
它们大概也不想为菲律宾的冒险行为站台,毕竟跟中国的经济联系比跟菲律宾的紧密得多。
倒是域外大国俄罗斯出来说了几句,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南海,呼吁当事方自己谈。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经济不太好,粮食危机导致领导人支持率下滑,这也让一些评论猜测,菲律宾是不是想通过在外交上搞点强硬动作,来转移内部压力。
越南这次一反常态,同时对中菲两国就铁线礁问题提出措辞强硬的外交抗议,被认为是打破了以往中越在南海问题上某种“内部沟通、避免公开激化”的默契。
这无疑给本就复杂的南海局势增加了新的变数。
越南可能是觉得中菲在铁线礁的动作升级让自己被边缘化了,也可能是在评估当前国际形势后,觉得采取更强硬立场对自己更有利。
中越关系再次面临考验。两国边界漫长,政治体制相似,历史渊源深厚,中国还曾在越南抗美战争中出过大力。
现实中,双方经济合作需求很大,“命运共同体”也写进了官方文件。但南海主权争议,始终是绕不过的坎。
中国似乎还是想在守住主权底线的前提下,管控分歧,不让南海这点事影响合作大局,尤其是在外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但这不代表会放松,必要的军事准备始终是后手。
铁线礁这起风波,像个小小的万花筒,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各个层面
各方都在用外交喊话、法理宣示、军事部署、舆论造势甚至经济手段,试图在这片牵动全球神经的水域里,为自己多争取一点优势。
风波或许会暂时平息,但谁知道这不是下一轮较量的序幕呢?
南海的未来,是走向平静还是更加波涛汹涌?答案,仍在风中飘。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