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老师适当躺平,竟是教育发出的求救信号!
鼓励老师适当躺平,竟是教育发出的求救信号!
原创 行者殷涛 行者殷涛
2025年04月28日 07:54 云南
昨天文章鼓吹教师“比烂”的自媒体,其心可诛!引发了评论区的激烈讨论。
家长、教师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纷纷发声,忧思满满。
认真的老师反被PUA?
网友心声:
我们学校有学生给老师评教评学打分,我很认真,学生上课违纪都要管,自己掏钱给学生买书,答题卡所有学生面批……所以我的评教评学全校最差。如果学校要分流,这一条就可以让我失业。
校方往往以学生评教为重要依据,决定教师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
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其评价往往受个人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影响。
渐渐地,学生评教异化为“教师讨好型服务”的考核标准,那些真正以育人为己任、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反而容易被PUA。
某调研显示,在仅以学生评教为主要考核依据的学校中,78%的教师为提高评分,刻意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量。
另外,在不少校领导的心目中,会揪分的老师就是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中直接“保送”。
不管这个分数是多吃多占得来的、课外补习得来的,还是用孩子的身心健康换来的。
而那些良心老师往往因为“分数不好看”而被边缘化,评优晋升无望,甚至成为交流轮岗的对象。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正在瓦解教育根基,让良心教育者寒心。

老师身后空无一人?
网友心声:
教师批评学生,反被学生的父亲——派出所所长传唤去派出所。你让教师怎么“负责”?
教师自己都站立不了,却要求他培养“站立”的学生!
江苏某地一名教师因批评学生课堂玩手机,被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家长以“侮辱学生人格” 为由传唤至派出所;
湖北某教师因纠正学生不当行为,遭家长投诉后被学校责令停课反省……
这些事件并非个例:孩子成绩下滑,家长第一时间指责老师教学不力;学生在校稍有磕碰,便认定是老师失职,投诉举报不断。
更有甚者,只要出现教育的负面舆情,“恨师族” 便一拥而上,对教师群体泼脏水,大肆抹黑。
某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因正常教育管理行为引发家校纠纷的投诉案件年均增长43%,而学校对教师的支持率不足20%。
当教育惩戒权被层层收紧,当学校为平息家校矛盾选择牺牲教师,教育的权威性便荡然无存。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如履薄冰,动辄得咎,只能选择明哲保身。
老师被逼成了孤勇者?
网友心声: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美好的称呼正在被一步步淡化、被践踏。
教师群体承受的压力,早已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媒体《关于教师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83.8%的中小学老师,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长超8小时;其中32.72%的受访者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
财新网对 55 万名教师的调查显示,除日常教学外,教师平均每周需花费 12 小时应付各类检查、评比,撰写材料;
寒暑假被值班、培训、家访填满,实际休息时间不足正常假期的三分之一。
财新出过一个特稿《压抑的教师》,调查了55万名教师,问题非常突出。


职称评审更是成为教师难以逾越的 “天堑”。
某县教育局的职称评审文件要求,参评高级教师需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主持1项省级课题。
为满足这些硬性指标,教师们不得不在教学之余熬夜撰写论文,四处托关系发表文章,甚至购买论文以完成任务。
不少老师直言,评职称的过程,是“撕下脸皮之痛,折断脊梁之痛,不得不放血之痛”。
这种本末倒置的评价机制,让无数一线教师在疲于奔命中逐渐丧失教育热情。

教育问题不只在教育内部?
网友心声:
殷校长文章很好,但劣币驱逐良币、被逼摆烂似乎好像也许可能也是事实,当文明尊重公平稀缺、功利KPl当道,社会生态全面恶化……其实,绝大多数教育问题都不只在教育内部。
预制菜进校园、教培机构疯狂敛财、“县管校聘” 沦为权力寻租工具……
这些教育乱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功利化心态的缩影。
家长将教育视为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通道,对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教育部门为追求政绩,频繁推出形式主义改革;
学校管理层为规避责任,将矛盾转移至教师身上。
教育系统的困境,本质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
某教育专家指出:
“当社会将教育当作解决阶层焦虑的‘救命稻草’,却不愿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与保障,教育改革就只能沦为空中楼阁。”
畸形的教育生态,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更威胁着整个民族的未来。
支持老师适当“躺平”?
网友心声:
作为一名老师家属,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是支持家属适当“躺平”的~~~~~往大了说,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维系社会财富第二次分配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往小了说,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学校、孩子、教师共同的事。单纯指责一方,或者单纯怪罪一方,都有失偏颇,也有失公允。但,现在老师不敢犯错,不能犯错,孩子课间不允许去教室外畅快的玩耍,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却视而不见(有不懂,也有不关心),把孩子任何问题都扔给学校、老师。这种学校、家长、老师都不满意的情绪早晚会变成永不停息的“回旋镖”,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都不断地受到回旋镖的不断攻击。最终伤害的是教育这个行业的尊崇性和社会公平维护器。
当教师被要求成为 “零失误的圣人”,当学生被捧成 “碰不得的祖宗”,“躺平” 不再是消极怠工,而是对教育乱象的无声抗议。
某一线教师坦言:“不是我们不想好好教书,而是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认真反而成了错误。”
这种 “躺平” 现象的蔓延,敲响了教育危机的警钟。
如果连基本的教育秩序都无法保障,如何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当教师群体的热情被消磨殆尽,教育的希望也将随之黯淡。

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破局,刻不容缓。
破局,也绝非无计可施,关键在于决心和勇气。
严格政策执行
严格落实对老师权益的各类保障,让老师安心放心从教;
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 活动,杜绝不必要的干扰;
制定政策要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
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偏;坚决问责违规摊派任务、加重教师负担的部门和个人。
重构家校边界
官方发布《家校沟通指南》,明确信息回复时限,以及微信群禁言时段,给老师喘息空间。
学校和社区建立仲裁委员会,仲裁家校争议,避免教师直接面对冲突。
建立“教师权益保护基金”,对抗“校闹”和恶意投诉,为教师提供法律援助。
重构评价方式
重构传统的论文、赛课、升学率评价,以创新能力为导向。
构建“AI+同行评议”系统,提取教学创新、学生互动等素质图谱进行评价。
根据智能系统评估的教学效能、学生成长曲线等数据,评估教学实绩。

搬走职称的大山
职称评审成了很多老师身上的山,不评不甘心,评了特累心。
取消职称评审,实行职级制度,按教龄正常晋升,让教师专注于课堂和孩子。
或者实行“弹性职称”,对教龄满若干年年、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直接晋升。
倒逼校长善政
校长是一方教育生态的守护者,也是决定教师生命状态的重要他人。
十一学校的“弹劾校长”可以推广。
按该校章程,教职工代表20人及以上联名提议,可临时召开教代会,提请对校长的弹劾等议程。经全体代表60%以上同意,可启动弹劾校长的程序。
校长好不好,让老师说了算。
仅此一条,推广到各地,看看效果如何?
教育是国之根本,教师是教育的脊梁。
当默许教师 “流汗又流泪”,实则是在摧毁民族的未来。
坊间鼓励老师适当躺平,或许正是教育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