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硬刚美国!最高涨价377%

中国跨境电商巨头SHEIN近期宣布的全品类涨价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部分商品价格涨幅高达377%,创下跨境电商行业价格调整的历史记录。
SHEIN外,拼多多旗下Temu也已宣布自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两家平台均表示,涨价是由于"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化"导致的运营成本上升,不得不说这次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硬钢的,没有几个选择降价来自己承担的。
当然,降价也没用,毕竟亏本的买卖没人做,如果高的关税,生产商们也吃不消,美国的贸易商能够吃一部分,但是人家可以少赚,也不会干亏本的买卖。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再次印证了国际贸易中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关税成本最终必然由进口国消费者买单。
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时,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追踪数据就清晰展现了这一机制:当政府对进口洗衣机加征20%关税后,美国市场售价在短期内随即上涨12%。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研究报告更为直观地量化了这一成本分担比例,2018年在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后,近93%的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中国生产商仅吸收了约7.6%的增加成本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通胀传导机制上。美联储研究报告指出,2018-2019年的对华关税直接推高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0.5个百分点。
当前美国通胀本就处于高位,新关税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穆迪分析公司预测,本轮关税可能导致美国通胀率再上升0.8个百分点,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陷入更复杂境地。
另外,最近中国的供应商已经收到了美国沃尔玛等零售企业的报告,要求恢复供应,全部的关税成本将由美国人自己承担,经销商承担一些,然后大部分还是由消费者承担。
预计,美国很快就会陷入供应链的危机之中,按照美国零售企业的消息,他们认为两个星期之后,美国超市的货架可能就要空掉,美国消费者即将为这场政治秀支付巨额"门票",这个教训值得所有国家引以为戒。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在贸易战中独善其身,无非就看谁损失更大,谁的忍耐力度更强。总有人会先撑不住了,而撑不住的那个,未来至少10年将被全面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