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保送名单争议!全红婵无缘985背后,两大关键原因揭开与陈芋汐差距
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公示了 2025 年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跳水界的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择校结果引起了广泛热议。这两位都是奥运冠军,全红婵被保送到 211 院校暨南大学,而陈芋汐早在去年就进入了 985 名校同济大学,这让网友直呼 “不公平”,不禁发问:“都是世界冠军,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从保送结果对比来看,211 和 985 之间确实存在落差。从成绩方面来说,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 “绝代双骄” ,在近三年的国际大赛女子 10 米台项目中,她们几乎包揽了金银牌,而且在双人项目上还联手拿下了 11 连冠。然而,保送结果却截然不同,陈芋汐进入了同济大学(985),全红婵则就读于暨南大学(211)。
网友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论金牌数量,全红婵甚至还略占上风;论知名度,她更是被大家称为 “国民妹妹”。那为何在名校的选择上会有这样的差距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两大关键原因。
原因一在于政策变动与家庭因素。全红婵原本最有可能选择广东本土的 985 中山大学,可该校在2024 年起就暂停了运动员保送,这就直接切断了她的这条路径。相反,陈芋汐所在的上海,同济大学的运动员保送政策比较稳定,而且她的父母是体育从业者,对她的学业规划得更早。
全红婵出身于湛江农村,她的母亲长期患病,她选择暨南大学(广州校区)能够兼顾训练和家庭。她在采访中也提到:“训练再累,只要回家看看妈妈就有动力了。” 而陈芋汐没有这样的家庭顾虑,所以可以更专注于学业要求更高的同济大学。
原因二则是职业适配和自律程度的差别。“专业对口比名校光环更重要”,暨南大学的运动训练专业和跳水高度匹配,像苏炳添等冠军校友资源丰富,校内的训练设施也很完备。全红婵也表示:“选学校要看能不能继续练跳水。” 陈芋汐在同济主修同样的专业,不过名校光环能为她未来的转型(比如体育管理)奠定基础。
“自律是冠军的另一块金牌”,陈芋汐以每天称重 10 次的严格自律度过了发育关,学业规划也更加清晰。全红婵则承认 “管住嘴太难了”,甚至因为偷吃零食被教练批评。这种自律上的差异,可能影响了两人对学业压力的选择,毕竟 985 院校的课业负担更重,需要更高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争议背后,运动员保送制度其实具有两面性。这个政策已经实行了 40 年,其初衷是为了弥补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但争议一直都存在,支持者觉得:“奥运金牌可比高考状元难拿多了,保送是合情合理的。” 质疑者则吐槽:“这占用了普通学生的教育资源,文凭的含金量值得怀疑。”
对此,教育部明确规定保送生需要达到高中学历,而且高校对运动员的毕业要求是一视同仁的(比如刘国正就因为学分不足被退学)。全红婵的选择恰恰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既保障了职业发展,又尊重了个人需求。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的差距,绝不是 “985 与 211” 这样的标签能够定义的。一个是为了家庭而做出务实的选择,一个是为了未来而谋划得更远;一个在发育关中挣扎成长,一个用自律突破极限。
她们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中国跳水的 “神仙时代”,她们的选择也展现了运动员多元的人生可能性。就像陈芋汐所说:“跳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或许,相比于纠结学校的排名,我们更应该为她们能够自主规划人生而喝彩。
网友评论
-
2025-05-07 15:17:41
运动员拿到金牌拿到奖金,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如果读书又好,那就如虎添翼了,现在就是为下一代打基础,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通过1~3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