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智驾改了,全部换成“辅助驾驶”,余承东也已更正!
智能驾驶技术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各大车企纷纷将其作为核心大肆宣传,但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背景下,过度营销与用户误用已经酿成多起严重事故,将行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5年开年以来,智能驾驶相关事故以触目惊心的频率出现,广东云浮高速上,男子开启“智能驾驶”后酣睡百公里,安徽、江苏等地高速紧急悬挂“慎用智能驾驶”警示牌。
还有3月29日的小米SU7爆燃事故致3人遇难,更是将智驾安全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些事故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更动摇了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基础。
因此在4月16日,国家就正式出手了,用一纸《通知》为狂飙突进的智能驾驶行业踩下刹车,明确划定四大监管红线,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缺陷与营销乱象。
第一项要求是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必须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充分、严格的测试验证,特别是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第二项要求聚焦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工信部强调车企必须清晰界定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响应机制。
第三项要求直击行业乱象,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工信部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误导性表述,要求宣传内容与功能实际等级严格一致。
近年来,车企们用L2+、L2.9等自创等级模糊标准,用脱手驾驶、AI代驾等话术构建营销体系,这种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致命误解,误以为车辆已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第四项要求强调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信部要求车企建立从研发到售后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性能与申报材料一致。
就在工信部发布智能驾驶监管新规数十日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并获得了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汽车、北汽、阿维塔、赛力斯以及奇瑞汽车等11家汽车品牌高管的联合署名支持。
而且现在车企已完全避开了“智驾”宣传,转而改成了“辅助驾驶”。
比如小米现在就在官方订购页面统一修改了有关智驾的措辞,将“智驾”改成了“辅助驾驶”。
具体来说,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不带激光雷达),改成了“小米辅助驾驶Pro”,此前是“小米智驾Pro”。
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带激光雷达),现在则改成了“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前是“小米智驾Max”。
根据小米官方介绍,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
场景进化后,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可实现车位到车位全程0接管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除了小米SU7统一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以外,此前对智驾技术宣传最多的余承东,现在也已经彻底“改口”了。
在4月30日发布的一条科普视频中,余承东并未提及“智驾”二字,而是用“智能辅助驾驶”进行替代,而此前发布的相关内容,余承东都是用“智驾”进行介绍。
无论是小米SU7统一更改细节,还是余承东率先改口,都意味着以前狂吹高阶智驾、智能驾驶的车企们,现在已经在国家的严抓下,不得不避开违规措辞了。
工信部“限制车企智驾营销的用词”的一记重拳,等于是宣告此前胡吹猛夸的智驾时代正式结束。
未来车企将回归理性宣传阶段,这样无论是对行业发展还是对用户来说,都是更加负责的决定。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