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将建立大唐的秦、罗、薛、徐四家族灭门,为啥不动程咬金?
一瞅这题目,喜欢隋唐历史的朋友估计立马就联想到武则天那个女皇帝,她用自己建的周朝取代了唐朝,还狠心地杀了不少李家的亲戚和唐朝的忠臣。没错,我这篇文章就是要聊聊这事儿。
到了唐高宗李治执政的晚期,那些为大唐打下江山的大将们,像秦叔宝、罗成、徐茂公,都早已离世。他们的后代,秦怀玉、罗通这些小伙子,也早就在战场上牺牲了。
现在这时候,秦叔宝的孙子秦英当上了护国公,罗成的孙子罗章成了越国公。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侑被封为英王,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徐敬业则是江淮侯。
薛丁山,他是薛仁贵的儿子,被封为两辽王。他的老婆是威震西宁的侯樊梨花。这俩人,连同大唐的三代年轻将领们,如今都已是中年人。他们一直坚守在大唐,保卫着这片江山。
话说回来,薛丁山、罗章、秦英这些战场上威风凛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虽然打仗时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到了朝堂上,可就没他们先辈那般自在洒脱了。
说白了,薛丁山、罗章他们并不比老祖宗秦叔宝、罗成他们缺心眼儿,问题出在他们的君王李治身上,他没李世民那股子英明神武的劲儿。
唐高宗李治,性格上有点软,加上身边有个厉害的皇后武则天;在朝廷上,他压根没法真正掌控大局,更没法做到一句话就让所有人服从。
武则天大量给武家人加官进爵,李治压根儿没来得及插手,就连提点意见都不敢出声。
说起来李治当皇帝那会儿,他就发话了,没他的命令,谁敢随便封赏?有薛丁山和樊梨花这两位大元帅在,像武三思那样的坏蛋,早就被他们收拾得渣都不剩了。
不过,李治并没采取那样的行动。他早些时候没能压住武则天的勃勃野心,估摸着到了那会儿,他也明白已经来不及了,武氏女子成为主宰的事情注定躲不过。
最终,武三思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骗得薛丁山的第三个儿子薛刚不小心闯进了挂着御灯的帐篷,结果薛刚失手杀了六皇子。这事儿把高宗李治也给吓得不行,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开始掌管朝政,下令处死了薛丁山两辽王府的三百八十多名家族成员,接着打算用周朝来取代唐朝。
护国公秦英和越国公罗章坚决反抗,在大殿上对着武媚娘一顿臭骂,结果却被处以凌迟极刑。之后,武媚娘又派武三思和武承嗣去抄了护国公府和越国公府,两家上下无一幸免。
后来,徐茂公的两个孙辈,英王徐敬业和江淮侯徐敬侑,在扬州发动了反叛,他们还找来了初唐四杰里的骆宾王,让他撰写了一篇名叫《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然而,武则天的军队实力强大,眼线遍布各地,结果徐敬业和徐敬侑这两位忠臣的后代,不幸被自己的手下背叛杀害。他们的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两个王府上下无一幸免。
这么说吧,大唐那时候的秦、罗、徐、薛这四大户人家,全都被灭了门。可同样是打天下的大功臣程咬金,他咋就能没事呢?
程咬金跟秦叔宝、罗成、徐茂公、薛仁贵这四个人比起来,那真是走了狗屎运。要不是他机灵,选对了边站,说不定能当个普通将军都得烧高香了。
程咬金一开始被封了个鲁国公的爵位,等他搞定西凉那边的事儿后,又被提拔成了开国福寿鲁王,得了九锡的大礼,还赏了辆安车配上四匹好马,那真是做到了大臣里的顶尖位置。
武则天篡唐建周那会儿,福寿鲁王程咬金早就不在朝廷混了,退隐在家享清福。看着武则天对那些开国大将们下手,他心里头那个气呀,可也只能憋着。
薛丁山过世后,程咬金在王府里摆了个祭奠的地方,自己亲自去悼念。不过,对于武则天想要用周朝取代唐朝这事儿,他是一直都没吱声。
武则天看到程咬金对她不理不睬,也就没再多说什么。毕竟,她已经跟大臣们解释过了,国家安稳,官员们的位置也都没变,所以她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对付程咬金。
而且,程咬金手里头有把龙头拐杖,这拐杖可不得了,能让他享受加九锡的荣耀,还能穿着鞋子直接进大殿。武则天呢,她想找茬也找不着,还得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鲁王千岁”。
过了好些年,武则天没办法,只好把皇位交给了她的儿子庐陵王李显。李显一上位,又把大唐的招牌给挂上了。程咬金呢,他还是那个开国时候封的福寿鲁王,他的名气和地位,跟以前一样,稳如泰山,一点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