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1部队抓捕“四人帮”,监护187天后,华国锋、叶帅设宴接见
【前言】
1976年10月6日晚上8点过后,"四人帮"被8341部队控制并隔离在一个特定地点。
隔离区的安保措施完全按照战时标准执行。整个区域被严密封锁,所有出入口都有重兵把守,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视。监控设备遍布每个角落,确保没有任何死角。人员进出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任何异常情况都会立即上报处理。物资配送也采取了无接触方式,由专人负责运送,全程监控。这种高强度的警戒状态,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区域内外的安全。
【8341部队抓捕工作前的准备】
1976年10月4日,汪东兴召集了8341部队的政委武健华、中央警卫局的副局长毛维忠以及人民大会堂的管理局长刘剑,一同前往地下工程内的隔离点进行检查。
1976年10月5日,经过四位核心成员的深入商议,最终确定了从警卫局及8341部队中选拔执行逮捕"四人帮"任务的干部人选。选拔范围涵盖警卫局的局、处、科三级干部,以及8341部队的师、团、营级军官。选拔标准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政治立场、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确保所选人员能够胜任这项重大任务。
10月6日午后,汪东兴在其办公室外的几间房间内,向已经组织好的四个行动小组分配了具体任务。
第一支特别工作组的任务是处理王洪文相关事宜。该团队由李广银担任负责人,成员包括吴兴禄、霍际龙和王志民。
另外三支执行小组分别负责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抓捕江青的小组中,有一名女护士名叫马晓先。
现场还有4名士兵负责安保工作。
汪东兴在会议结束时明确提出了两项必须遵守的规定:
会议结束后,武健华立即组织了一次工作部署会。他召集了8341部队的副参谋长黄昌泰,以及工程管理中队教导员、服务科正副科长、交通科正副科长和汽车驾驶员等相关负责人。会上,武健华详细布置了各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傍晚六点,参与任务的士兵们按照惯例前往中南海东八所食堂用餐。十五分钟后,第一和第二行动队开始向怀仁堂集合。与此同时,其他小队也分别前往各自指定的地点进行部署。
下午六点半,汪东兴坐车来到怀仁堂门口。武健华迅速上前,向他简短说明了执勤人员已全部就位、行动小组准备就绪的现状。
听完汇报,汪东兴觉得有必要亲自核实一下。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带上武健华,逐一检查了关键岗位,包括警戒哨、潜伏点和警卫值班室等。在此过程中,他还特意查验了执勤人员的武器装备。
汪东兴严肃地对在场的两个小组人员强调:“这场斗争关乎生死存亡,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团队成员坚定地表示:“我们一定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武健华后来回忆道:
汪东兴那天晚上随身携带了一把“765”型号的手枪。通常情况下,这把枪是锁在他办公室的保险箱里的,只有陪同毛泽东出行时他才会带上它。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那天的行动确实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种紧张和压力让人难以忘怀,充分体现了那次行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8341部队粉碎“四人帮”全过程】
早上7点45分,华国锋、叶剑英和汪东兴三人一同步入怀仁堂主厅。就座后,汪东兴指着大厅东南侧的一扇小门,提到王洪文和张春桥将从那个入口进来。
汪东兴示意华和叶看向西边的屏风,表示自己会躲在后面等待。与此同时,武健华负责在侧门附近站岗。这样安排,他们就能里外配合,互相支援。
早上7点55分,武健华听到了王洪文逐渐走近的脚步声。他立即向身旁的特种部队成员发出指令,要求他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王洪文穿着考究,神情傲慢地朝大厅走去。当他正要跨过门槛时,两侧突然闪出两名身材魁梧的卫兵,迅速控制住他的双臂。随即,另外两名卫兵也上前协助,将其牢牢制服。
面对华国锋宣读的中央决议,王洪文试图反抗却无济于事。随着决定宣读完毕,工作人员立即给他戴上了手铐,并将他的双手反绑在身后。
王洪文随后被带上了一辆红旗轿车。他坐在后排的中间座位,两名战士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两侧,严密地看管着他。
短短几分钟内,王洪文就被迅速带到了隔离室。
7点58分,王洪文刚被戴上手铐,张春桥已经走进了怀仁堂。
张春桥被捕的情形和王洪文几乎一模一样。汪东兴对此非常满意,他提到这两人非常配合,准时到达,按时离开,完全按照指示行事。
武健华向汪东兴报告,计划与张耀祠一同前往春藕斋执行对江青的逮捕任务。汪东兴表示同意,并叮嘱他们在行动中如有任何情况需立即汇报。
在前往江青住所之前,武健华带领的行动小组首先对毛远新采取了控制措施。由于毛远新和江青的居所距离较近,行动小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除了毛远新的武装并将其制服。
当行动小组抵达江青住所时,那里的工作人员表现得异常平静,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有人正在阅读,有人在清洗衣物,还有人在打扑克,一切如常,毫无紧张气氛。
江青被捕的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由于她当时情绪相对平稳,没有表现出过激行为,因此执法人员在拘捕时没有给她戴上手铐。这一决定是基于现场情况的判断,旨在确保抓捕工作的平稳进行。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既保证了执法效率,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江青被捕后,被带上了一辆红旗轿车,坐在后排。车子行驶了几分钟,随后停下。
江青走下汽车,神情迷茫地四处张望,嘴里喃喃道:“这地方我似乎曾经来过。”然而,她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查看周围环境,便被迅速带往了隔离房间。
姚文元是最后被控制的。为了让他前往怀仁堂,华国锋直接给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正与王洪文、张春桥讨论《毛选》第五卷的出版事宜,有些问题需要征求他的看法,让他立即过来一趟。
姚文元直接回应,他会立即赶来。
8点25分,姚文元踏入了怀仁堂。他和王洪文、张春桥一样,也遭到了同样的对待。在被带离的过程中,姚文元不停地喊道:“我要发表意见。”
武健华回忆道:
行动小组多次尝试让姚文元安静下来,但他仍然不断叫嚷。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拿出提前准备的毛巾,堵住了他的嘴。
姚文元的心情这才慢慢平复了。
【8341部队监护“四人帮”】
“四人帮”成员分别被押送至指定的隔离场所。负责这些地点的安保工作由8341部队严格选拔的人员执行。
监狱设施位于地下区域,因此需要实施定期的通风换气措施,同时配备空气净化系统,以确保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达标,并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四人帮"被关押初期,他们的情绪普遍很不稳定,对抗管理。特别是江青和姚文元,他们的反应最为强烈。
江青的囚室设施相当齐全,室内配备了床铺、写字台、沙发和地毯,此外还设有马桶和浴缸。
江青身边还有一名护理人员,名叫马晓先,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江青对马晓先的态度非常恶劣,总是以居高临下的语气说话,仿佛自己还是“首长”。马晓先也不示弱,觉得江青话太多,干脆选择不回应,直接无视她的唠叨。
江青在入狱后不久,便提出要向中央提交申诉信。
姚文元在拘留期间表现得极为躁动,他不断向监管人员提出各种问题。用餐时,他试图偷偷溜到外面。每当被阻止时,他会立刻破口大骂,态度十分恶劣。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四人帮”的生活状态逐渐趋于平稳,与刚来时相比明显安静了许多。起初,他们的饮食待遇甚至超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标准。
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三人共用餐食,而江青则享有独立的饮食安排。用餐过程由专人负责管理,并通过专车进行配送。
“四人帮”在日常饮食之外,各有各的消遣方式。张春桥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尤其专注于《毛泽东选集》,偶尔也会翻阅《列宁选集》。
王洪文整日无所事事,既不翻阅书籍,也不参与任何活动,只是长时间静坐不动。
姚文元逐渐适应了当下的生活节奏,除了坚持每日阅读,还经常起身活动,舒展身体。
江青平时很少翻阅《毛泽东选集》,大部分时候都躺在床上休息。她主要的日常活动就是练习太极拳。
一个月后,江青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开始每天坚持记录日记。
她在本子上抱怨护士小马对她态度差,还特意写了"连马晓先也对我很不好"这种话。巧的是,这些内容都被小马本人看到了。
8341部队为确保押送任务万无一失,在人员配置、武器装备和运输工具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周密部署。他们从细节入手,对每个可能影响任务执行的因素都做了充分准备,确保整个押送过程安全有序。
从中南海到秦城的距离是75公里,开车以中等速度大约需要1小时10分钟。为了减少知情者数量,押解任务仍然由之前参与行动的各小组人员负责执行。
武健华提到,当时负责押解任务的人员装备了多种武器,包括手枪、冲锋枪、轻机枪和手榴弹等。这些装备主要用于应对突发情况,确保任务的安全执行。武器的选择考虑了火力强度和便携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整体装备配置旨在提供足够的防御和攻击能力,保障押解过程的顺利进行。
1976年4月9日凌晨,一项重要行动悄然展开。王洪文作为首批被转移人员,在严密押解下离开原处。押解过程顺利,未遇任何阻碍。经过约70分钟的车程,押解队伍于凌晨1时10分抵达秦城监狱。抵达后,王洪文按照监狱规定,立即更换囚服,正式进入监禁状态,开始了他的监狱生活。
凌晨三点,车辆抵达中南海。紧接着,张春桥被押送。大约一小时后,他被正式移交至监狱管理部门。
4月10日午夜,江青作为第三个被押送的人员,在上车前先去了一趟洗手间。抵达秦城时,现场聚集了不少人,有的出于工作职责,有的则是出于好奇围观。
下午三点,姚文元作为最后一名被带离现场。
在持续执行了187天的隔离监管任务后,8341部队成功完成了对“四人帮”的监护工作,这一任务由党中央直接下达,部队的出色表现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8341部队受到华国锋、叶帅接见】
1977年4月1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的在京成员与参与执行逮捕“四人帮”任务的8341部队人员在人民大会堂拍摄了纪念照片。
当晚,政治局所有成员与8341部队的官兵们共同举办了一场庆功宴,以纪念成功击垮"四人帮"这一重大政治胜利。这场宴会不仅是对过去艰苦斗争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政治道路的坚定宣誓。与会者欢聚一堂,分享胜利的喜悦,同时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凝聚共识。通过这次聚会,政治核心与军队力量进一步巩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场宴会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宴会上,华国锋和叶剑英分别做了简短的发言。叶剑英提到:
你们为党组织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份功绩将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武健华以8341部队的名义,向党中央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8341部队作为一支精锐力量,在"四人帮"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支队伍在整场政治斗争中,从前期准备到最终行动,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对事件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展现了其作为重要军事力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