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男子左侧腰部疼痛以为是肾结石,医生看了一眼CT:惊出一身汗

这个世界上,有些疼痛就像是生活中的老熟人,常常来串门。腰疼,就是其中一个最爱来“打招呼”的。
很多人一旦腰一酸、背一痛,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腰肌劳损就是肾结石。尤其是左侧腰部的疼痛,简直就是“肾结石专属套餐”。
可惜,身体有时候并不按套路出牌。

61岁的张先生就是这么一个典型案例。
退休前是工程师,干了一辈子技术活,讲究逻辑推理,生活也一板一眼。某天早上他突然觉得左侧腰部钝痛,起初以为是前一天在院子里整理花草时闪了腰。
可疼痛并没有消退,反而在几天内愈发明显,有时还会牵扯到下腹部。他去了一家医院,医生初步怀疑是肾结石,安排了一次腹部CT检查。
结果,大夫一看到片子,脸色变了,汗都下来了。

CT结果显示,张先生的左侧肾脏结构异常,靠近肾门部位有一个边界不清、密度杂乱的肿块,并且已经侵犯到邻近的组织。不是肾结石,而是肾癌。
这时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腰疼,而是身体在以极其隐晦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肾癌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多么猛烈暴躁,而在于它极其擅长伪装。
早期的肾癌几乎没有明确症状,不痛不痒,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者检查其他疾病时“意外”发现的。真正感到疼痛,往往已经说明肿瘤体积不小,或者开始侵犯周围组织。

很多人把腰疼误认为是劳损、结石或者坐姿不当,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肾癌病例在逐年上升,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是高发群体之一。肾癌的早期识别率低,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它“安静”。
当身体发出一些“看似小事”的信号,比如腰部持续性钝痛、尿中带血、夜尿增多,甚至只是莫名的乏力,都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人会问,肾癌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吃出来的?喝出来的?还是气出来的?其实肾癌的成因很复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化学暴露、慢性肾病等都有可能是推手。

尤其是吸烟,被认为是肾癌的一个重要诱因。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肾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50%以上。
香烟中的致癌物质会通过血液进入肾脏,诱发细胞突变。
除了吸烟,肥胖也是个大问题。
体重超重让人关节受累,还可能改变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增加肾细胞癌的风险。有研究指出,BMI每增加5个单位,肾癌的风险就提高24%。
现代社会久坐、饮食高油高糖、运动缺乏,这些生活方式正慢慢把人们推向危险的边缘。

张先生的案例让人警醒。
他没有抽烟,也不喝酒,但多年高血压控制不佳,而且体重偏胖。这些看似“无害”的慢性病,其实就是肾癌背后的“温床”。
高血压患者的肾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肾小动脉硬化,容易形成局部缺氧,让癌细胞有了成长的空间。
确诊后,张先生接受了左侧肾脏的部分切除术,并进行了术后免疫治疗。
幸运的是,病灶尚未广泛转移,手术比较顺利。但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几个月,情况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肾癌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疼痛,多半说明病情已不算轻。

这个故事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普遍的误区——很多人对身体的疼痛有一种“拖一拖就好了”的心态。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把不适归结为老化、劳累,觉得去医院“小题大做”。
可现实是,很多疾病并不会给你机会慢慢适应,它们一开始就奔着要命去的。
对于腰疼,我们到底该怎么判断它的“性质”?简单来说,如果疼痛是一阵一阵的、伴有排尿疼痛或者血尿,可能是结石;但如果是持续性的钝痛、不随着体位变化而减轻,尤其是夜间疼痛加重,那就要高度警惕肿瘤性病变。
更重要的是,别等到身体“喊破嗓子”才想起来去体检。

像肾脏这样的“沉默器官”,平时存在感极低,不像心脏一出问题就剧烈疼痛,也不像肺一出问题就开始咳嗽。肾脏哪怕已经生病很久,也可能毫无波澜。
只靠症状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说句掏心窝的话,现代人最需要培养的不是健康知识,而是对身体的敏感度。当身体发出红灯信号时,能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决定了你能不能活下去。
张先生的幸运,不是因为他发现得早,而是因为他去得不算太晚。
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出了无创肾功能筛查、低剂量CT、肾脏超声等体检项目,费用不高,却可能救命。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检查肾脏状态。

不要等到尿里出血、腰疼到坐不下那天,才匆匆奔向医院。
另一个值得提醒的是,肾癌的治疗手段近年正在进步,尤其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让很多晚期患者也能延长生命。但这些治疗也有前提,那就是病情不能太晚发现。
很多靶向药物对早中期效果显著,但对广泛转移就无能为力了。
回到张先生的故事,他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也没有明显下降。
他说现在最感激的就是那次疼痛,“要不是那次腰疼,我可能还不知道体内藏着个定时炸弹”。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沉重,却也真实。

很多疾病,就是靠“疼痛”来敲门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关门,而是开灯看看。
话说回来,腰疼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特别是持续性单侧腰部钝痛,它可能是肾癌,也可能是肾积水、输尿管肿瘤、肾盂感染,甚至是腹主动脉瘤。身体的每一次不适,都是一个线索。
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追查它的真相。
如果你现在正好年过五十,或者你家里有类似的人群,不妨做一次全面体检,尤其是肾功能检查。身体的“账本”,每一年都要认真对账。
不要让“错误”越积越多,最后变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很多人总说“别太焦虑,病都是吓出来的”。
这种说法其实是危险的。真正吓人的是,不知道自己身体已经出问题了。
与其在网上搜索“怎么判断是不是肾结石”,不如直接去做个CT,毕竟现代医学不是摆设,是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身体不是机器,不能等坏了再修。
尤其是肾脏,这个沉默寡言的器官,一旦“发言”,多半是大事。别再把腰疼当成小病,也别再用“年龄大了正常”来安慰自己。

有时候,疼痛是最直接的生存信号,它不会撒谎。
参考文献:
1.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3年第44卷第5期,“中国肾癌流行病学与筛查现状分析报告”。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发布《肾癌防治科普知识手册》。
3. 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及早期筛查指南(中文版)》,2021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