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们来拍,还会成就经典么?(二)
众所周知,电影开拍之前,选角一般都是固定好的,一个剧组,也专门有一个副导演,专门负责选角。
因为不同的演员,片酬、档期、演技的舒适期间、熟悉的导演剧组、合适的对手戏搭档都是不同的。在开拍之后,甚至筹划期间,制片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更换演员的。
这不仅意味着赔偿金,还会极大的增加影片的拍摄工期及成本,甚至导致电影破产。
当然,有如果,以下,这个系列分几期讲完,大家慢慢看。
1988年《红高粱》
1987年,从摄影转行的张艺谋,筹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因为和莫言十分投契,张艺谋只花了8百块钱就买到了小说了版权。
然而,在选女主角“九儿”的时候,可谓是一波三折。
起初,“九儿”的人选,张艺谋是想史可来演的,那个时候的史可接拍了不少广告,算是小有名气。而其“丰乳肥臀”的形象,也完美契合了《红高粱》中“九儿”角色的独特魅力。
原本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没成想,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史可的同班同学巩俐。
根据史可本人的采访,男主角最初定的是刘小宁(姜文中戏同班同学,代表作品有《男人上路》《铜鼓》等),而她跟刘小宁无论形象和气质都很搭,不过刘小宁当时接了已另一部戏,所以张艺谋又找了姜文。
结果发现巩俐,好像跟姜文要更搭一些,再加上摄影师顾长卫也偏向巩俐,就这样角色被确定下来。为此张艺谋还曾专门写信给史可,向她解释换角原因。
1989年《赌神》
1989年《赌神》,以1000万港元的投资成本,最终斩获超4000万港元的总收益(含其他地区),成为当年港片票房冠军。
王晶作为赌片老手,最开始筹划拍摄的时候,在“赌神”这个演员的选择上,一开始想到的是郑少秋。只是后来大家觉得以郑少秋的气场,带不动赌场的氛围,所以就放弃了。
“龙五”最初的原定演员则是,大傻成奎安。
为了保证影片的咖位,王晶还特意请来了刘德华和王祖贤。谁知他们三人私交甚好,在片场一直“嘻嘻哈哈”,由于三人都是当时的巨星,谁也不敢教训“三人”,王晶没办法只好求助向华强。
在得知来意后,一开始向华强是拒绝的,因为公司本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拍戏。但王晶可怜兮兮的说道:“除了你,谁敢说他们三个?”
随后王晶又将龙五角色的设定和剧本,讲给向华强听,说是特意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
为了电影拍摄不逾期,向华强只好应了下来,没想到却成为自己影视生涯中,最经典的角色。
1990年《跛豪》
本片在最初的筹划阶段,麦当雄和萧若元两位策划人,是想着让许冠文来演跛豪的,但当时这位冷面笑匠,不愿意转换戏路,所以最终没有谈妥。
于是麦当雄就去找了万梓良,他倒是演过类似的角色,像《江湖情》、《旺角卡门》,大佬的表现,都极为精彩,但是价钱方面又没谈拢,只能不欢而散。
那么现在该找谁来演跛豪呢,有大哥气质的,除了万梓良,还有一个周润发,但是他的片薪酬更高,这个时候麦当雄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在《上海滩》中,曾经演过周润发小弟的吕良伟。
最终吕良伟扮演的吴国豪,大获成功,一时间掀起了香港枭雄片的风潮,而双方之后,又合作了《上海皇帝》等类似的传记电影。
1990年《笑傲江湖》
到了1990年,徐克电影工作室的招牌已经擦亮,终于可以请自己最喜欢的导演胡金铨,拍一直想拍的题材《笑傲江湖》。
可真正聚在一起以后,因为胡金铨本身就是明史专家,要求将电影定位成古朴的浪漫风格,西方电影学派的徐克,则更偏向于加入许多艳情、猎奇的商业元素。
这样一来,便造成创作不同的创作理念。同时胡金铨遵从先写好剧本,再开拍。徐克和周星驰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点子。一起讨论想法,原本没有错,不过胡大师曾说徐克改了十四次剧本,这就让他很头疼。
在艺术面前,两位都非常偏执,拒不让步,不过整个团队,基本上都是徐克的人,老胡找来徒弟许鞍华救场也不行,最终胡大师只能黯然离去。为了赶档期,最终片子由徐克、李惠民、程小东三位导演共同完成。
但《笑傲江湖》迟迟未能开拍,原定的许多演员也因此,出现了档期冲突,不得不找其他人代替。
由于当时台湾是港片最大的市场,胡金铨本人也曾在台湾经营多年,《龙门客栈》、《侠女》都是在台湾拍摄完成,《笑傲江湖》原本也有很多台湾演员。
比如饰演岳不群的张复健退出后,先是接触了狄龙,后又就成了刘兆铭;
饰演林平之的李志希,因片酬问题退出,去拍摄《安乐战场》,徐克曾考虑换由倪匡之子倪震饰演,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找来了张学友,并把剧本中的林平之,改成了欧阳全假扮;
饰演蓝凤凰的金玉岚,因为要拍摄《七匹狼》续集而退出,最终找来袁洁莹代替;
饰演林震南的岳华,也因胡金铨的退出而离去,换成了甘山。
而饰演任盈盈的叶倩文,本是徐克爱将,两人多次合作,甚至传出过绯闻。但因为长相颇为时尚,没有明朝女子的那种古典感,胡金铨为了让她与剧本相融合,就将剧本中的任盈盈改成“苗疆女子”,后来因为演唱会的冲突,又被换成了张敏,还因此闹起了合约纠纷……
至于岳灵珊一角,开始有意邀请李志希的老搭档,杨洁玫来出演该角色,张曼玉为了打破“花瓶”定位,突破演技,也曾去争取过,后来都是因为档期问题,选择了退出。协助胡金铨拍摄的张艾嘉,最终只好找来了叶童。
1990年《倩女幽魂Ⅱ:人间道》
1987年的《倩女幽魂》大火后,一时间跟风无数,仅仅王祖贤,就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接了《画中仙》、《魔画情》、《千年女妖》、《天地玄门》、《追日》、《灵狐》等诸多类似的女鬼角色。
与其让别人蹭流量,不如自己拍续集,1990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开始筹备第二部,其中傅月池的角色,本来由香港女歌手陈慧娴饰演,但陈慧娴在开镜前因事退出。
剧组只得临时找了1988年的港姐冠军李嘉欣,这也成为她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1990年《赌圣》
刘镇伟在拍摄《赌圣》时,原定主角一开始并不是周星驰,因为当时,周星驰只是一个身居“二线”的小演员,原定男主角是由嘉禾影视钦点的梁朝伟。
但由于导演刘镇伟个人觉得“左颂星”这个角色,如果由周星驰出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于是便说服了嘉禾高层临时改用了周星驰。
多年后,《南方都市报》在采访导演刘镇伟时,曾问及了这个问题,“为何当初拍《赌圣》时要启用一个二线明星?”
刘镇伟直言,因为在《赌圣》前他就监制了《望夫成龙》,在这部戏中他看到了周星驰“超一线”的演技,只是在当时很少人看到这一点,并且周星驰本人,也还不懂得将自己的特点变为主流。”
1991年《逃学威龙》
《逃学威龙》的导演陈嘉上,早年受冼杞然重用,为德宝公司效力,曾经导演过《三人世界》、《小男人周记》、《错在新宿》等多部中产喜剧。
众所周知,陈嘉上有着浓重的飞虎情结,执导过《飞虎雄心》、《飞虎》、《飞虎雄师》、《野兽刑警》等大量飞虎题材。而《逃学威龙》可以视为陈嘉上飞虎队题材的开端之作。
1991年陈嘉上来到了李克勤的住处,打算邀请他,出演自己新电影《逃学威龙》的男主角,剧本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当时的李克勤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一首《红日》更是让他被称为“第五天王”。
但令陈嘉上没想到的是,李克勤只是看了几眼剧本就直接拒绝出演了,原因就在于他对于剧本中主角,贱贱的形象和性格不喜欢。
后来王晶进组,力荐周星驰,终于成就了这部影坛经典。
1991年《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英雄本色》的成功,曾令徐克生出一种想法,觉得狄龙可以做黄飞鸿、周润发可以做梁宽。黄飞鸿代表中国传统的固执,梁宽代表市井心态,两者的对比及冲突,会很好看。
但是,拍摄过程中却波澜不断,徐克与武术指导刘家良因动作设计产生了分歧,争执愈演愈烈。徐克只好另请“武指”,换上袁祥仁,但袁祥仁设计的动作设计,又不符合徐克的标准,袁祥仁只好找哥哥袁和平帮忙,才最终完成拍摄。
《黄飞鸿》系列本来叫好又叫座,可惜李连杰因为和嘉禾的合约出了问题,拍了三部以后罢演。但这么卖座的系列,你不拍,也会有大把人去跟风,徐克没办法,本来找了一个马来西亚功夫新人,但拍了几天,怎么都调教不好,工作态度还差。
赵文卓是《方世玉》导演元奎(也是七小福之一)在北京体育大学千挑万选来的。李连杰跟嘉禾关系闹翻,但跟徐克交情不错。徐克一次去《方世玉》剧组串门,一眼看上了赵文卓,就把马来西亚人开除了。
赵文卓成了徐克钦点的黄飞鸿接班人,白天拍《黄飞鸿4》,晚上拍《方世玉》,实在有需要了才换过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方世玉》赵文卓大部分出场的戏份都是晚上,或者是傍晚。
说明:(1)所有观点来源于当事人访谈、回忆录,或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绝非个人杜撰,若与实际情况不服,以当事人实际表述为准。
(2)所谓更换演员,一个是原定了开拍后换的,多是因为档期冲突,一个是已开拍后更换的,多是因为演技不过关,或与导演理念冲突,以上列举,大致包括这两种情况。
(3)电影浩繁,轶事众多,如有遗漏,评论区共同探讨。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