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无用阶层”的出现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风险

文丨汤一凡(方塘传媒编辑传播中心见习编辑)
“未来并非无尽的希望,科技并非单纯的救赎。”
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未来简史》中,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入剖析、对现代科技的前瞻性洞察,预言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大数据等技术将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社会的结构、价值观乃至人类的自我认知。
赫拉利并没有让自己的思考单纯停留在对技术本身的讨论上,他更关心的是技术背后所带来的伦理、社会、政治变革,及其如何塑造未来的世界。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科技与人类命运深刻交织的“警世之书”。
赫拉利在书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彻底改变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低技能和中等技能的工作将被自动化技术所替代——虽然这类技术的进步能够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但AI的普及将导致大规模失业,以及严重的贫富分化,并进一步深刻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治理、国家的运行等。
虽然在我们看来赫拉利有点技术悲观主义者的色彩,但他的这一提示和警告,显然并非完全的危言耸听。
现实中,AI技术已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取代卡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医疗、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取代大量人力。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8亿个工作岗位受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威胁。
这就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如何分配因为技术进步而产生的财富?如何为那些被机器取代的人群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所以,面对人工智能,更多的挑战可能在于如何在AI的浪潮中找到人类的新角色,确保科技发展惠及全体,而非少数精英。
与此相关的是,生物技术的突破,如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正在推动人类进入“超人类”时代——基因编辑技术不仅能够消除遗传性疾病,甚至能够增强某些生理功能,脑机接口技术则为人类与机器之间架起了桥梁,甚至可能使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共生。
这就为人类提出了严峻的伦理问题:这些增强技术可能会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只有少数精英能够负担得起这些技术,造成新的生物学不平等,进而会对包括社会财富在内的技术红利的分配产生直接的影响。
赫拉利预测,未来的社会将会呈现更加极端的分化。技术革命使得财富和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拥有技术资源的精英手中,而大部分低技能工人和被自动化取代的群体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虽然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但其应用和分配往往受到社会政治结构的深刻影响。
赫拉利甚至还提醒我们,未来社会可能出现“无用阶层”。
所谓“无用阶层”,指的是那些因科技进步而失去就业机会、无法适应新技能要求的群体。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普及,这部分人群将会急剧增加,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种类被机器代替,只有少数掌握技术资源的人能够在新经济中站稳脚跟。
所以,“无用阶层”的存在不仅意味着失业,更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危机和身份认同的消失。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自动化率正逐年增加,许多工厂和公司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既有的科技史和经济史显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虽然会取代一些传统职业,短期内造成一些人的失业,但从长期来看,新的科技带来的新的经济发展,总是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得我们担忧的失业问题,都没有真正的发生,而且,还总是可以不断的享受技术发展的红利。
但赫拉利告诉我们,我们这次面对的人工智能可能与之前所有的技术革新都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可能和之前有所不同。
那么,你相信赫拉利的预言和警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