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台湾贸易困局!中国亮出主权 “组合拳”,西方慌了?

财经 05-03 阅读:54 评论:0

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贸易状况与两岸关系以及地区局势紧密相连。

近年来,外部势力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处理台湾贸易相关事宜时面临着诸多复杂的考量。

从历史上看,台湾的贸易发展历经波折。自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以来,台湾地区的贸易就与中国的主权维护息息相关。

尽管当时成功驱逐了荷兰商人,但后来英国等列强仍觊觎台湾的贸易利益,要求开放高雄港等。如今,高雄港依旧是台湾最大的港口,承担着台湾57%的海上贸易量,见证着台湾贸易的兴衰变迁。

中国对于台湾的贸易问题,有着充分的主权依据和合理的应对策略。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有多种手段可以对台湾贸易进行合理规范,这其中包括从全面管控到较为温和的“隔离”措施。

所谓“隔离”,并非是无端的限制,而是以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宣示中国对台湾及周边海域的主权,例如依法对驶往台湾的船只进行检查,或是对一些可能涉及敏感领域的特定货物的流通进行合理限制。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TSMC)在台湾生产着全球约90%的尖端芯片。部分台湾势力将此视为对抗大陆的“资本”,认为凭借芯片产业的重要性,其盟友会在面临大陆的贸易措施时全力相助,以突破所谓的封锁或“隔离”。

然而,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潮流和国际正义的。

实际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与大陆庞大的市场和产业链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且,从台积电的销售数据来看,虽然其对中国大陆企业的净销售额占比仅为7%,而对北美企业占比77%,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陆在半导体领域对台湾没有影响力。

台积电

同时,西方客户虽对芯片供应中断十分敏感,2021年的芯片短缺也确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他们也应清楚认识到台湾问题的本质。中国在处理台湾贸易相关问题时,会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以和平、稳定和发展为出发点,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除了半导体,台湾的贸易范围广泛,2022年台湾港口处理的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包含大量转运货物。台湾海峡作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年承载着全球约一半的集装箱船队以及几乎所有大型货轮的通行。

中国在维护主权的过程中,有多种有效方式确保相关规定的执行,无需过度动用海警资源。中国港口在全球集装箱运输量中占比约40%,并且中国企业在海外拥有或运营着115个港口,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力,如对进入军事禁区船只所属企业进行处罚等措施,就足以促使大多数航运公司遵守规定。

当然,在实施相关措施时,可能会促使部分航运公司尝试改变航线。比如在2022年中国进行实弹军事演习期间,就有200多艘船只改变航线以避开划定的禁区。

尽管台湾海峡的保险费用有所上升,但目前来看,还没有比台湾海峡更具优势的替代航线。吕宋海峡虽可作为一种选择,但航运公司因台湾海峡在台风季能提供一定庇护,且在货物运往美国的旺季期间更具便利性,依然倾向于选择台湾海峡,而其他替代航线则会大幅增加航运成本。

贸易融资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个规模达25万亿美元的行业对于贸易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其向来稳定,利润率和违约率都较低,所以对重大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

而且该行业主要以美元计价,且以美国银行为中心,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但中国在推进相关措施时,会充分考虑到对贸易融资的影响,尽量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不可否认,中国在对台湾贸易采取措施时,也会面临一定的经济影响,但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过程中需要权衡的。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解决台湾问题,推动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若实施“隔离”等措施,必然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凭借着政策的灵活性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控,从局部入手,逐步推进,尽可能减少对各方的不必要冲击,同时坚定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本文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