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人事大换血,两个极端反华派,一个罢官走人,一个明升暗降
前言
才上任100多天,美国政坛近来的人事变动,属实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特别是特朗普政府里两位出名的对华强硬派,国务卿鲁比奥和副国安顾问黄之瀚,一个罢官走人,一个明升暗降,其中鲁比奥至今还被我们国家拉黑着。
这背后,是否预示着特朗普的对华策略要转向了?
被制裁的国务卿
佛罗里达来的鲁比奥,政治标签就是“反华”。他当参议员时就没少推制裁中国的法案,自己也被中国拉进了黑名单,连中国土地都踏不上去。特朗普赢得2024年大选,偏偏就挑中他,给了个国务卿的要职。
谁知鲁比奥上了位,嗓门更大了,公开宣称中国是美国头号威胁,还风风火火地要改革国务院,砍掉上百个机构,说要把资源都集中起来搞“大国竞争”。
可问题来了,他自己被中国制裁着呢。自打基辛格破冰访华算起,美国国务卿跑北京都快成惯例了,毕竟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鲁比奥倒好,成了那个例外,中国的大门对他关着。
这种没法跟关键对手直接对话的状态,让鲁比奥处理中国事务时相当被动,跟盟友协调立场时腰杆子也硬不起来。据说,这种“外交残疾”让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策略上感觉束手束脚。
于是,特朗普来了个怪招:让鲁比奥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接替了改任联合国代表的沃尔兹。
表面上看,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个职位,直接对总统负责,不用参议院批准,在核心决策圈里似乎更有影响力。
可实际上呢?这活儿得协调国防部、中情局这些强势部门,任务不是一般的重。
鲁比奥本来就同时管着国际开发署、国家档案馆好几个摊子,精力早就不够用了。现在再加个国安顾问,他能不能忙得过来,谁都得打个问号。更重要的是,国安顾问手里没有独立的预算和外交权限,真要比起实际操作空间和外交舞台上的分量,未必比名头响亮的国务卿强。
所以,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这操作更像是“明升暗降”。特朗普八成是觉得鲁比奥这国务卿当得不怎么样,尤其在对华政策上没拿出啥成果,干脆挪个位置,顺便把责任也从自己身上撇开点。甚至有风声说,鲁比奥这个国务卿可能也干不长了,未来一年半内就可能辞职。
说到底,特朗普当初大概是指望鲁比奥的强硬能压住中国。可现实却是,中美贸易额下滑,美国一些产业,特别是农业州的经济利益受了伤。鲁比奥主导的强硬政策,除了给贸易添堵,似乎也没达到什么预期效果。
“反华”急先锋
跟鲁比奥这种迂回的“高升”相比,黄之瀚的结局就干脆利落多了。这位被称为“最反华华裔”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在5月1日的调整中被直接免职,连个过渡安排都没有。
黄之瀚是第二代华裔,父母来自广东,他自己接受的是典型的美国精英教育。可他的反华言论和主张,激烈得让人侧目。他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喊出“中美必有一战”,积极推动对华科技封锁,甚至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章,鼓吹搞“新冷战”,还建议把台积电这种关键产业搬出亚洲。
就凭着这股子极端劲儿,黄之瀚一度在特朗普团队里相当吃香,被看作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不仅说,也干。2017年,他担任过亚太事务副助卿,掺和了特朗普跟朝鲜领导人的会面。
到了2018年,他又以美国务院官员身份窜访台湾,公开替当时的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站台,鼓吹台湾加入联合国,还说什么“孤立的台湾更容易成为中国的目标”,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他这次窜访,也成了美国后来出台“台湾旅行法”的推手之一。这部法律取消了美台交往的一些限制,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根基。
不过,就算黄之瀚再怎么卖力表现对美国的忠诚,反复强调自己是“纯粹的美国人”,他的华裔身份在特朗普团队内部,始终是个有点敏感的因素,总有人把他看成“异类”。
特朗普用人,是出了名的实用主义。他用黄之瀚,或许也有点“以华制华”的盘算,觉得这个华裔面孔懂中国,能派上用场,就像任用余茂春那类人一样。但这种利用,显然是有限度的。黄之瀚从未真正赢得特朗普的信任。
更要命的是,他那套强硬到底的政策,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失败的。美国商会的报告说得很明白,黄之瀚主张的搞法,非但没能有效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反而让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损失惨重,丢了超过两百亿美元的生意。
政策失灵,利用价值也就到了头。这时候被抛弃,似乎也成了必然。何况,特朗普本人和他那个核心圈子,包括副总统万斯、参议员科顿这些人,过去就没少流露出对华人群体的不信任甚至歧视。又是扬言要没收在美华人资产,又是想限制华人买地买房。
在这种大气候下,黄之瀚就算反华调门再高,恐怕也难逃被弃用的命运。他的遭遇,被一些华裔社区的人形容是“兔死狗烹”,也折射出这类人物在复杂政治环境里的尴尬和脆弱。
白宫人事风暴
鲁比奥和黄之瀚这一升一降,并非孤立事件。打从4月初开始,特朗普政府内部就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有人称之为“四月风暴”。
国家安全委员会至少有二十名职员被解雇,国家安全局局长,还有五角大楼的三名高级官员也都被免了职。这一系列动作看下来,特朗普显然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志,深度调整美国的外交与国家安全决策体系。
沃尔兹从国安顾问转去联合国,鲁比奥接手国安顾问同时还挂着国务卿,黄之瀚直接走人。这些调整背后,清晰地反映出特朗普对现行对华政策及其执行者的不满,也透露出他想寻找新路径的尝试。
那么,这场人事洗牌对未来的中美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恐怕还很难下定论。
强硬派人物失势或者位置变动,不一定就代表政策会立刻掉头转向温和。但这至少表明,原先那种极端强硬的路线,走起来遇到了麻烦,碰了壁。
结语
如何在新的博弈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甚至能不能把眼下的压力转化为调整策略、把握主动的机会?这些都是接下来各方需要面对的关键课题。
白宫的这场人事大戏,无疑给本就复杂难解的中美关系,又增添了新的变数和看点。故事,还远没到剧终的时候。
信息源:
美核心圈重大改组:有人身兼四职,有人白宫“失宠”?广州日报2025-05-03。
深陷“群聊门” 川普计划撤换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金融界2025-05-02。
文丨会发光的暹罗
编辑丨会发光的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