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近频繁就该降度数配镜?这些误区正在伤害你的视力
在眼镜门店的日常工作中,验光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高度近视的顾客,所佩戴的眼镜存在度数不足的问题,单眼矫正视力仅有 0.8 甚至更低。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大多表示,由于平时主要从事看近的工作,担心足矫后会引发视疲劳,进而导致近视度数持续加深,所以选择降低度数配镜。而部分眼镜店为避免顾客因佩戴新配的足矫眼镜出现眩晕等不适症状,引发投诉,便顺应顾客需求,提供了不足矫的眼镜。
然而,对于年龄在 38 岁以下且眼睛调节能力正常的人群而言,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这一年龄段的人,晶状体弹性良好,睫状肌能够自如地将晶状体调整至最佳屈光状态,确保看近处物体时清晰不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推荐降低度数配镜。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场景丰富多样,眼睛需要频繁切换看远和看近的状态,不可能始终局限于单一的视物距离。如果长期佩戴不足矫的眼镜,看远时视觉模糊,眼睛就需要过度调节来试图看清物体,这种过度调节反而会促使近视度数更快地增长。
此外,对于眼睛调节功能正常的年轻人(38 岁以下),也不建议佩戴具有下加光(ADD)的数码型镜片或抗疲劳镜片。这类镜片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轻眼睛长时间看近的调节负担,但对于调节能力正常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眼睛完全有能力应对日常看近需求,额外使用这类镜片不仅没有实际作用,还可能干扰正常的视觉功能,影响用眼感受。
因此,为了眼睛的健康和视力的稳定,建议 38 岁以下、调节能力正常的近视患者,在配镜时尽量选择足矫,以保证在各种视物场景下都能获得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
眼镜店也应当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向顾客科普正确的配镜知识,而不是一味迎合顾客不合理的需求,从而帮助顾客更好地保护视力。

判断自己眼睛调节能力是否正常的方法:自我观察日常用眼情况
看近看远切换时的视觉表现
正常情况下,眼睛从看远处物体迅速切换到看近处物体,或从近处切换到远处时,能在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 1 - 2 秒)清晰聚焦。如果每次切换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清,比如超过 5 秒甚至更久,可能提示调节能力存在问题。
长时间看近后的症状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若在 30 分钟到 1 小时内就出现眼睛酸胀、疼痛、干涩,或者看字模糊、串行等视疲劳症状,而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可能说明眼睛调节能力较差,难以长时间维持近距离的清晰视觉。
简单的自我测试方法视力表测试准备一张标准视力表,先站在 5 米远处看清视力表上的字母或符号,记录下能看清的最小一行的视力值。然后将视力表拿到眼前 33 厘米处,再次查看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力值。如果在 33 厘米处能看清的视力与 5 米远处相差较大(例如相差两行及以上),且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可能提示调节能力不足。
正负相对调节(NRA/PRA)测试可购买专业的正负球镜反转拍进行测试。先使用负球镜(凹透镜),看近处的视标,如阅读卡片上的文字,逐渐增加负球镜度数,直到视标开始出现模糊,记录此时的度数,此为负相对调节(NRA)。然后更换正球镜(凸透镜),同样看近处视标,逐渐增加正球镜度数,直到视标开始模糊,记录度数,此为正相对调节(PRA)。正常情况下,NRA 的值在 + 1.50D 到 + 2.50D 之间,PRA 的值在 - 2.00D 到 - 3.00D(无上限) 之间。如果 NRA 过高或 PRA 过低,可能表示调节能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