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本地的隐秘战争

科技 05-09 阅读:20 评论:0

高德和阿里本地生活的“口碑”正式合体时,俞永福曾在誓师大会上敲黑板:“以后别再提‘你’或者‘你们’,只有‘我们高德’。”——像极了战前动员:统一思想,军心可用。

随后的两年,高德靠着其庞大的出行入口,野蛮闯入。

2024年,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数突破8亿,一举超过抖音,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第四位。但和同量级的微信、淘宝、支付宝相比,高德仍徘徊在盈利线上下。

如果说,高德当年在网约车战场上,还能打着“曲线救国”的算盘,以聚合平台的名义“偷渡”,那么到了本地生活这局,它干脆摘掉了伪装,赤膊上阵。

但问题是,本地生活这场仗,从来不是“入口大就能赢”的游戏——入口不等于流量,流量不等于生意,生意更谈不上利润。链条上每一环失速,最终都会拖慢玩家的脚步。

从到店业务的隐秘战线,到商家的真实痛感,高德一路狂奔,却也一路被现实泼冷水——想啃下本地生活这块硬骨头,似乎并不容易。

高德本地的隐秘战争

高德服务商罗涵(化名)告诉光子星球,目前商家推广主要有两条路:开个“旺铺”,或者上“商户通”。

听名字,988元一年的“旺铺”好像很能打,实际上只是个基础版,没有推流功能,充其量只是能在高德上“摆个摊”。“除非是高频行业或一线城市核心区,不然即便开了会员,如果不做竞价推广,日常流量依然停留在个位数到两位数之间,意义不大。”

在其看来,真正能攫取流量的,是高德的“商户通”,但收费模式也更硬核。

以西南某二线城市核心区为例,商户通年费3800元,预存3000元广告费年费打8折,预存5000元打6折,折算下来,年成本在六七千元起步。

具体来说,商户通后台有两种计费模式:一是点击计费。起价1元,出价高的排前面;另一个则是客资计费,起价20元,客户打电话咨询便扣去费用。商户自己出价,典型的“竞价排名”。

更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不是对自身的到店信心不足,高德似乎有意引导商家开启客资计费。

“我们这边,餐饮老板大多还是选点击计费,觉得几十一次的客资计费太贵。”罗涵告诉光子星球:“但说实话,我觉得客资收费其实更好。你想,现在人吃饭喝茶,谁还会提前打电话?基本都是直接搜索,谁排在前面就去哪儿。客资计费虽然单价高,但实际扣费也没想象中那么离谱。”

不过话锋一转,罗涵也不讳言,高德的入驻成本,比起美团那种“免费入驻、按效果付费”的打法要高得多。更别提,高德在本地生活这条路上,资历浅、履历薄,要商户们一下子投入如此多,天然就有戒心。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确保商户“花出去的钱能看到点动静”,高德出手了——用上了一些更隐秘、更凌厉的手段。

据罗涵透露,只要商户投了广告,高德就会在其未开通业务的竞争对手门店页面下,插入广告,为其导流。反之,若商户没有做推广,自身页面亦可能会被同行“入侵”——尚且不提效果,推广本身就是一种手段。

一旦投了钱,高德后台还会“聪明地”调控搜索结果——周边未投广告的同行,甚至可能会直接不出现。

主营公司代注册业务的刘博也直言,他把门店开在税务局附近,500米内密密麻麻几十家公司。但客户用关键词一搜,跳出来的前两名,只有他和另一家也掏了广告费的店——至于排名第三、四位门店,已经距离三十公里外。而周边其他商家,则得一直往后翻很久可能才能看到。

三十公里,对一个需要快速办证的小老板来说,就是绝对不可达的距离。至于内容优化、门店打磨,都是表面工程,最终能入眼的,只有那两家——愿意为高德广告费买单,愿意出更多钱的商家。

对此,罗涵指出,想要实现此番截流效果,得看所处地段,比如四线城市,周边只有你一家投广告,高德可以轻松把所有流量灌给你;但若是在一线城市,周围十多家同行一起砸钱,整体流量会被摊薄,做不到完全屏蔽。

足见,为了讨好商户,高德让渡了一部分地图的中立性。

从曝光到生意的试错

高德闯入本地生活的理想并不荒谬,但它需要明白,地图与本地生活之间,还横亘着用户心智与平台基建的沟壑。如果这些关键能力无法补齐,高德本地生活未来仍可能在“有流量、无转化”的悖论中徘徊。

复印店老板许丹最初也以为,自己找到了打开客流增量的捷径——从后台来看,数据确实很快跳了起来,曝光量飞涨,到店用户量也有所上升,甚至几次刷新了她自己设定的单日预算阈值。

但每天守在店里,她很快发现,推门而入的,依然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方圆两公里内,常年来打印资料的街坊熟人与周边公司。

有天上午,一位客户电话预约,要求加急打印两本铜版纸装订的书,约好稍后上门取件。过了二十分钟,对方来电催促,说自己已经到店门口。但许丹站在门外四下张望,街道上空无一人,两个人隔着电话干着急。

最终,许丹要了定位,打开地图一看,才发现,客户站在五公里外的另一个小区门口。

“他发过来的截图上,我店铺的广告正挂在另一家店的下方,电话拨号键特别醒目。”事实上,那片区域并不是她的业务覆盖范围,那家门店也与她毫无关系。虽说是乌龙,但为了不耽误客户,许丹只能让店员骑电动车跨区送货。

“打印复印这种小本生意,本来就是靠地理半径吃饭。”许丹坦言:“虽然利润薄,经常垫资、要账难,但推广覆盖到三十公里开外,也没人会为了复印几张资料,专程跨区跑几十公里,客资费用倒是照扣不误。”

主营电子产品租赁业务的李庆粮,同样对高德推广效果处于摸索阶段。

最初,自称高德工作人员的人联系他,称其店铺号码、照片信息缺失,可以协助补充。对方解释说,门店缺乏运营,影响了搜索排名;而一旦参与推广,不仅能提高曝光,那边还能帮忙上线团购、完善客户评价。

而三个月过去,他认真梳理了后台所有数据,电话量确实翻了倍,但真正成交的客户,却并不算多。此外,所谓的“客资推广”,实际上亦没有宣传得那么精准。

李庆粮发现,新增来电大多并非客户咨询,而是各类推销电话。比如健身卡、贷款、广告代理,甚至还有“毛遂自荐”,上门求职的,每接一个电话,便自动扣除一次客资费用。

相比可申诉退款的无效客资,更令他感到困扰的是流量错配问题。

开通商户通后,李庆粮的商户电话,被挂载到了附近大量与主营业务无关的商户页面上,比如服装租赁店。“每天净接到租演出服、婚纱、租西装的电话,来一通电话就是几十元的扣费。”

或许在高德看来,租电脑和租服装,同为“租赁”类目,但在真实消费决策链条里,二者的用户画像、到店转化路径,几乎是南辕北辙。

此番错配,恰是高德对本地业务尚未摸透的体现,但在商户眼中,此举则是加速消耗商家预存的广告余额的“阳谋”——通过扩大曝光范围、降低匹配标准,将大量不相关需求混入所谓的“潜在客户”中,制造出表面繁荣的流量假象,并收割广告余额。

此外,在推广过程中,运营亦多次建议提高出价,以获取更多展示,但调价后,实际效果并未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他接到大量来自河南的电话咨询,与业务内容接近但并不相关,商家怀疑是否由代理运营商通过刷量消耗广告费用。

无奈的李庆粮,只能向高德申请赔付,但流程则显得冗长——需提供完整通话录音、回拨记录,审核周期也不确定,且若回拨回去被立刻挂断,或客户声称不需要等,亦不予赔付。

而从更高视角来看,李庆粮的遭遇并非孤例,而是高德本地生活平台扩张试错的一个缩影。

对于正在谋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高德而言,需要修炼好基本功。如果仍将浅层数据作为成功的标尺,而忽略了商户端的真实体验与ROI,其或许难以穿越周期,真正扎根于本地。

其实,从行业逻辑来看,虽然出行与本地生活在链条上勉强可以算作一笔生意的上下游,但本地生活,注定是一场重运营、长周期的长跑——既需要内容种草,打动用户,亦需形成核销闭环,还需进行供给管理,筛选真实、优质商户。

纵观高德的商业化路径,从做导航、路径规划,再到入局打车,撮合乘客和司机,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内。若想承载本地生活链路,或许需要下更多苦功夫——这是美团耗费十年打磨出的护城河,即便是近些年连战连捷的字节,亦没能一蹴而就。

或许在高德看来,既然用户在地图上搜索“餐厅”“美容”“补胎”,那么顺手推店、卖服务,不过是顺水推舟。但问题是,高德的用户心智重点在于“定位”,而非决策——地理位置,只能回答“去哪里”,消费行为,却决定于“为什么去”。

这两套体系,无法简单叠加,而高德试图跳过深水区,直接入场收割,自然难以激起更广泛的水花。

罗涵告诉光子星球,目前在高德上活得最好的商户,要么是补胎、修车、家政、下水道疏通等高频、刚需行业,链条极短,决策成本极低,即便流量劣质,也能有自然成交;要么是另辟蹊径,依靠信息不对称的“虚拟门店”玩家。

上述情况滋生了新问题。比如黄金回收、数码维修、法律咨询、开锁换锁等虚拟门店,一度密密麻麻铺满地图——只要肯付广告费,哪怕只是空壳地址,也能堂而皇之地挂在高德上,被点击、被付费。而高德,则曾因虚假门店、服务质量问题被“点名”。

为了修复平台形象,高德展开了“大清扫”——要求商户提供一镜到底的视频认证,甚至上线了“拍附近门店赚现金”入口,将用户引入其中。

一时的清理行动,并不意味着高德彻底摆脱了虚拟门店。

据罗涵透露,现在仍可以做虚拟店,区别在于必须绑定真实营业执照,每家门店需缴纳5000元保证金,且可按区域精准选点。这场折中式整治,既暴露了高德在本地生活基建端的薄弱,亦透露出其在增长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而或许是意识到自身节奏放缓,高德也选择了另一条路——拥抱抖音生态。

现阶段,用户可以在高德上看到本地优惠套餐,可下单、支付与核销,都需要跳转到抖音App内部完成——地图承担流量入口,交易闭环交由抖音托管。

只是,地图的流量、入口再大,如果不能守住交易闭环,终究是空心的。于是,高德也在加速自建闭环——推出了自有核销体系的“高德团购”,试图“两条腿走路”,在流量和交易之间架起桥梁。

同时,另一条更符合其基因的道路正在展开。

近日,高德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时空智能产品——高德经营通。不同于前述尝试,经营通的定位是“商业导航系统”,使企业快速动态捕捉区域供需关系,提升选址与布局效率。

与其说这是一次延伸,不如说,这是一次“回归”——比起直接卷入本地生活的重运营深水区,基于地图主业,以数据、位置等为抓手,或许才是高德真正擅长、也更有胜算的方向。

归根结底,在本地战场,眼下的高德已然跨出了半步,而能否跨过沟壑,则决定了高德未来能否真正走向这盘棋局的中心。高德,或许还需要更多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