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故事汇】缴费单上的 “三级跳”

推荐 05-09 阅读:20 评论:0

社保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承载着保障、安心与希望,在岁月的流转中默默编织一张安全网。那些或温馨、或感慨、或曲折的与社保有关的经历,是否都藏在您心间,等待诉说?

缴费单上的 “三级跳”

在皖南丘陵的褶皱里,安徽省青阳县杨田镇五梅村曾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蜿蜒山路隔断了与外界的联通,也困住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而农民吴礼谦,用一份跨越十余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单,悄然勾勒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同频轨迹。

201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如一缕春风,吹进了这个偏远山村。彼时的吴礼谦,守着几亩薄田,汗珠洒落在黄土里,换来的也只是一家老小的温饱。政策宣讲会上,工作人员描绘的养老蓝图让他心动,但面对高低不等的缴费档次,囊中羞涩的他最终选择了最低标准——每年100元。此后数年,每到缴费时节,他都要骑着老旧的摩托车,在九曲回环的山路上颠簸十几里,将带着体温的100元存入镇上银行的缴费存折。引擎的轰鸣声在山谷回荡,那是一个农民对未来最朴素的注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一本鲜红的“扶贫手册”,不仅为吴礼谦打开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的帮扶大门,更让他的养老保险缴费单迎来了第一重改变——县财政开始每年为他代缴200元保费。“政府帮我扛起了担子!”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让他在脱贫路上走得愈发坚定。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也为吴礼谦打开了新的天地。他敏锐捕捉到商机,将漫山遍野的优质山货打造成“山里人山里货”品牌,通过网络销往全国。曾经封闭的小山村,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0年,既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吴礼谦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搬进了镇政府附近的商住楼,开启了“楼下营业、楼上居住”的新生活。恰在此时,安徽省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高缴费档次提高至6000元。工作人员为他仔细算账:按此标准缴费15年,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约770元,且基础养老金逐年递增,不到10年就能回本。工作人员耐心解释:“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银行利息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即便身故,余额也能全额继承。”一番精打细算后,吴礼谦果断做出决定:“就按最高档缴!”

回望吴礼谦的缴费记录,宛如一幅动态的时代画卷:从2011-2017年每年100元的艰涩起步,到2018-2020年政府代缴的温暖接力,再到2021年后6000元的笃定选择,这“三级跳”的背后,是一个农民经济实力的跃升,更是整个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革新。曾经需要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办理的缴费业务,如今在智能手机上轻点几下就能完成;纸质的银行存折也早已变成了便捷的电子单据。

吴礼谦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农民的缩影。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吴礼谦”们,正从养老保险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政策红利的主动受益者。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着一个个质朴而温暖的中国社保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当个人奋斗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时,所迸发的强大力量。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第7356期 第06版“我和社保那些事”专栏)

【社保故事汇】社保路上 二十八载守初心

【社保故事汇】哒!“卡”住幸福每一刻

【社保故事汇】在档案里“挖呀挖” 种出晚年安稳花

【社保故事汇】时光“摆渡船” 承载尘封的参保记录

【社保故事汇】分外牵挂:她还会退保吗?

【社保故事汇】社保在侧 岁月流淌皆暖音

【社保故事汇】岁月里的“养老存折”

作者丨王敏 沈超

编辑丨邱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