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未满一年匆匆离场,400亿市值国企董事长“闪辞”真相
不到一年,北汽蓝谷再换帅,董事长代康伟辞职。
日前,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多位高层的书面辞职报告。其中,代康伟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赵冀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张国富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经理职务。
自2020年销量骤降至10万辆以下后,北汽蓝谷的人事动荡便接踵而至。据Wind数据,从2015年8月起的近十年间,北汽蓝谷高层变动频繁。先后迎来8位董事长,近乎一年换一个,领导层的不稳定可见一斑。
北汽蓝谷从风光无限的领跑者沦为掉队者,到底输在哪里?又将靠什么来实现销量逆袭,重回巅峰?
01
销量增长背后的亏损困境
公开数据勾勒出北汽蓝谷一段曲折的经营轨迹。2019年,北汽蓝谷实现营收235.9亿元,然而2020至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52.72亿元、86.97亿元、95.14亿元、143.2亿元。尽管这四年间营收呈逐年递增态势,却与2019年的体量有着显著差距,凸显其在市场中的发展困境。与此同时,净利润方面更是不容乐观,同期分别录得-64.82亿元、-52.44亿元、-54.65亿元、-54亿元,四年累计亏损高达225.91亿元,巨额亏损严重侵蚀着企业的发展根基。
2024年,北汽蓝谷的销售态势出现转变。据其披露数据,当年北汽新能源累计汽车销量达11.39万辆,同比增长23.53%,其中极狐品牌表现亮眼,总销量为8.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69.91%。这一销量增长看似是企业复苏的信号,但对比整个大盘,仍难言乐观。
中企协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在繁荣的市场环境中,众多车企饱享行业增长红利,实现销量与利润的双丰收。比亚迪在2024年累计销量超427万辆,持续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理想汽车同期销量为50.05万辆,同比增长33.1%,拿下造车新势力企业榜首;赛力斯依靠问界系列车型的出色市场表现,同期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激增182.84%,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业绩表现突出。
对比之下,北汽蓝谷看似增长的销量数据背后,隐藏着的巨额亏损问题愈发凸显。依据其此前披露的预亏公告,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69.5亿元至-65亿元区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在-73.5亿元至-69亿元区间。这意味着北汽蓝谷将面临连续五年亏损,亏损总额近300亿元,企业财务状况面临严峻挑战。
汽车行业分析师林述成向记者剖析了北汽蓝谷2024年业绩亏损原因。他认为,在行业层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激烈的价格战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北汽蓝谷难以独善其身。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一方面,公司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投入,在拓展产品矩阵多元化方面也积极布局,这虽推动了销量增长,但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依旧高企,难以通过成本优势来提升利润;另一方面,市场份额争夺激烈,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尚需时日,导致其在价格战中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无法有效将成本压力转嫁,进一步加剧了利润下滑趋势。
02
高层频繁变动下的战略迷失
在公告代康伟、张国富及赵冀辞职事项的同时,北汽蓝谷召开重要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关乎企业领导层架构调整的议案,包括《关于选举董事长的议案》《关于聘任公司经理的议案》等。公告详细披露,北汽蓝谷董事会同意选举董事张国富为公司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兼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自董事会决议通过即刻履职,任期与十一届董事会一致。董事会同意提名刘观桥为董事候选人,聘任其为公司经理,这些关键决策将重塑北汽蓝谷的领导核心,深刻影响企业未来走向。
回溯2024年7月,代康伟、张国富分别接任北汽蓝谷董事长、经理,刘观桥从北汽集团调至北汽蓝谷任副经理,主管营销工作。代康伟自2008年起便扎根北汽体系,从基层工程师做起,凭借技术专长逐步晋升。2021年4月,时任北汽新能源工程院副院长的代康伟被任命为北汽蓝谷总经理,在当时,派出技术人员出任整车企业总经理的案例在国内并不常见,这一任命彰显出北汽新能源对技术驱动发展的坚定信念,以及北汽蓝谷向高端化转型的决心与魄力。
自2024年8月起,北汽蓝谷连续5个月月销超1万辆,这一销量增长期与上一次重要高层人事变动的时间吻合。截至发稿前,北汽蓝谷市值为404.64亿元。然而,近10年来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始终是悬在这家汽车国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2015年8月起,北汽蓝谷先后更迭8位董事长,其中任期最短者不足4个月。此次代康伟上任未满一年便提出辞呈,更是引发外界对北汽蓝谷未来发展的重重忧虑。
林述成直言,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分析,高层频繁变动极易导致公司战略的不稳定。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迭代迅速、竞争异常激烈,稳定且连贯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特斯拉为例,在马斯克长期领导下,始终聚焦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成功从一家小众车企崛起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反观北汽蓝谷,由于领导层频繁变动,战略方向不断调整,难以在市场中建立起清晰独特的品牌定位,竞争优势也难以有效沉淀与强化。
在林述成看来,高层频繁变动对公司内部管理和团队稳定性同样产生负面影响。新领导上任后,往往会大刀阔斧地对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内部管理的混乱,制约企业正常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破坏企业长期积累的人才生态,削弱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
03
破局之路在何方
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北汽蓝谷正深陷泥沼,巨额亏损与高层动荡的双重阴霾,使其迫切需要探寻一条破局之路,实现逆境突围。
从产品维度来看,优化产品矩阵、提升产品竞争力迫在眉睫。阿尔法S曾是极狐汽车的销售主力车型,2023年极狐销量达3万辆,其中阿尔法S贡献了1.5万辆。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更迭速度空前迅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更具优势的产品,阿尔法S逐渐在续航、智能配置、性价比等方面失去竞争力,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压。数据显示,2024年其销量仅为2113辆。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北汽蓝谷在产品更新迭代方面的滞后,无法跟上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亟须通过产品创新与升级来重塑竞争力。
北汽集团将2025年定位为“三年跃升”行动的开局之年,北汽蓝谷作为北汽集团发力新能源领域的核心“一号工程”,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按照规划,到2027年,北汽集团整车销量目标为突破3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年销量要达到2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需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在这一宏大战略背景下,新品所带来的销售增量,对于北汽蓝谷而言,无疑是打破困局的关键变量。只有不断推出契合市场需求、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销量与利润的双增长。
基于此,北汽蓝谷在募投项目上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北汽蓝谷2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进行了结项及变更,并将结余资金投入新的募投项目。在“ARCFOX阿尔法T车型升级改款项目”中,三款极狐品牌阿尔法T纯电动车型里,两款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一款因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路线调整等因素被终止开发;纯电动智能化轿车(N61)升级改款车型项目同样有一款车型被终止开发。
这一调整体现了北汽蓝谷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无效投入,集中力量发展更具潜力的产品。在新募投项目中,极狐阿尔法T5增程车型和阿尔法S5纯电及增程车型被列为重点开发对象。同时,公司还将投入55.32亿元用于享界车型项目研发,该项目涵盖3款享界车型,拟使用募集资金7亿元。据公开报道,享界S9增程版车型有望于今年上半年上市,这将为北汽蓝谷的产品矩阵注入新的活力,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动力形式和车型的需求。
除了产品端的布局,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也是决定北汽蓝谷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在品牌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前提。北汽蓝谷需运用数字化、体验式、跨界合作等多元营销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今年2月,北汽蓝谷曾计划将公司中文名称由“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十一届五次董事会通过相关议案,原本计划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但在3月18日,十一届七次董事会决议决定不再提交该议案。北汽蓝谷在公告中阐述了更名初衷,公司已构建极狐、BEIJING和享界三大品牌,产品矩阵渐趋完善。现公司处于战略升级关键期,更名是为了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以全新企业形象推动公司持续、稳健、高效发展,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林述成表示,从战略高度审视,北汽蓝谷必须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保持战略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战略的频繁变动容易导致资源分散、错失发展良机。北汽蓝谷可以深入研究特斯拉、比亚迪等成功车企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在技术储备、市场渠道、品牌底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林述成进一步分析称,北汽集团在资金、技术研发、供应链体系上资源丰富,因此北汽蓝谷加强与集团协同合作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北汽蓝谷巨额亏损,当务之急还需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完善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减少生产浪费,提升经济效益等。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微信公众号:cneoguo(企观国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电话:010-68719177 139119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