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阿根廷大豆,被中方全额退运,未拆封麻袋露出美国马脚
特朗普发起全球贸易战后,中方出于反制,也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
美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17日的那一周,中方只从美国购买了1800吨的大豆,与此前的72800吨相差甚远。如果特朗普关税战持续进行下去,美国大豆的市面价格将越压越低,且短期内美方几乎无法找到可替代中国的市场。
而中方这边情况完全相反,不再从美国进口后,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农业大国,都成为了中方进口的新渠道。
(阿根廷总统米莱和美总统特朗普)
中方数据显示,在中美贸易战刚刚开打后,中方就至少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轮240万吨大豆。巴西也自此取代美国,成了中方大豆的最大供应国。
然而近日有消息称,一批从阿根廷进口的30万吨大豆,被中方全额退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这批30万吨的“阿根廷”大豆,是披着马甲的美国大豆。
在中方取消美国订单后,给美方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打击,据美方估算,大豆出口减少带来的年度损失将超过270亿美元,农民收入下降23%,部分农场更是因为大豆价格跌破种植成本而破产。在这种状况下,美方只能被迫调整种植结构,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会降至8400 万英亩,较去年减少310万英亩。此外,大豆出口减少,上游的化肥、农机企业订单也会锐减,库存积压超过了四成。
在这种打击之下,美方一边苦等中方电话,一边想方设法解决库存积压。而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把美国大豆进行“包装”,伪装成他国生产的大豆,再发往中国。
然而,这一办法很快就被中方识破了。日前中方通报称,中方检测到一批产地标注是“阿根廷”的30万吨大豆,蛋白质含量超标,触发中方预警。随即中方开箱检查,发现包装袋子还用的是美国原装麻袋,最终中方将其全额退运。
类似的案例还不止一个。去年巴西有一批大豆,就被中方检测到其杂质率,和美国中西部样本“高度吻合”,随即中方对其展开深度检测,发现其原产地确实就是美国。随后涉事贸易商被全程追溯,并面临高额罚款和信用降级的处罚。
(大豆)
对于中方来说,现在想要检测进口货物是不是来自美国,已经非常轻松了。
为了根治大豆“洗产地”的乱象,中方联手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要生产国,打造了全世界第一个区块链全链条溯源体系。
而这个提议,用三大科技手段向美国大豆构建起了防线。
首先就是检测基因密码。每一批大豆从播种开始,就能生成一份“身份证”,而根据是包括农田坐标、收割时间、货轮实时定位在内的12项数据。再加上中方独创的“蛋白质指纹+土壤DNA”检测技术,便能精准识别大豆产地基因,比如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就因土壤特质,蛋白质含量比南美高出0.7%,也正是这一细微差异,成为了此次中方识破美方伪装的关键。
其次就是物流天网。现阶段,我国海关已经可以实时扫描全球2300个港口的船舶动态了。三月份的时候,一艘货轮声称从巴西直航抵达中国,但是信号显示其曾在密西西比河停留多日,而这艘货轮上的大豆,也同样被揭穿是美国货。
基于货轮路线,系统还锁定了三条典型的洗地产路径:美国大豆总是经过密西西比河转入巴西港口、绕道墨西哥湾伪装阿根廷货、借道越南海防港转运至中国。而中方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让这些传统套路无所遁形。
最后,中方还加强了监管机制。中方当下推行的是“双盲”抽查机制,抽查对象与检查人员均由算法随机分配,结合港口智能摄像头联网监控,就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人为干预的可能。
总之,中方三种技术手段用下来,让美方造假成本远超收益。
(货轮路线也被中方系统锁定)
近年来,美方一次次将中国作为目标,联合世界其他国家打压围堵中方发展,如今更是拿关税做手段,试图在国际社会上孤立中方。
面对这种状况,中方必须在关键领域打痛美方。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中方就同步提高对美关税;美国遏制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中国就以稀土管制倒逼其产业链重构;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中方就对其农业等关键产业重拳出击。
只有这种“以战止战”的逻辑,才能迫使美国重回谈判桌,同时更向世界证明:在相互依存的时代,尊重只能源于实力对等下的利益平衡。正如中国所言,合作共赢才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让霸权主义者深刻体会“疼痛教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