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去世,叶剑英拒绝为其写悼词,叶帅:论资质只有一人合适
说到条件,我自个儿觉得真不咋匹配,全中国也就那么一个能行!1976年1月12号那天,叶剑英斩钉截铁的话在会议室里回响。
四天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全国的老百姓心里都特别难过,沉浸在深深的哀伤里。
这天下午三点钟,中央政治局开了个会,主要是商量怎么快速又妥当地准备周总理的悼词,还有追悼大会的相关事情。
这次会上,大家主要琢磨了一件事:该由谁来给周总理说悼念的话。经过一番商量和琢磨,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事儿交给叶剑英来办挺合适。
不过,当叶剑英听到那个提议时,他立马就拒绝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悼词人选引争议】
周总理,大家都说他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大事,从不为自己着想,真是个难得的好总理。从成为党员那天起,他就一门心思扑在国家上。不管是在搞革命那会儿,还是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里,他都立下了大功。
周总理即便到了老年,心里想的还是咱们祖国以后要怎么发展。“我管的是整个国家,可不是周家的那点事。”这句话他经常说,从中就能看出他对国家的一片深情。
不过,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劳累和精神负担,伟大的周总理终究还是生病了。吴咸忠记得,到了1975年,周总理因为肿瘤扩散,被送到了北京305医院进行医治。
周总理那时候,因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身体又不好,头发都全白了,眼角也爬上了好多皱纹。
尽管身体情况不太好,但周总理的眼神依然很亮堂。当吴咸中赶过来给他治疗时,周总理虽然使着劲儿,但还是努力抬起手,很客气地和吴咸中握了握手。
“快去歇会儿吧,周总理!”吴咸中望着眼前的总理,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经过医疗团队的努力救治,周总理的病情一度有了好转,可遗憾的是,癌症还是不断扩散,最终他还是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这个消息传开后,全国老百姓心里都特难受。中央那边也火速安排了政治局会议,是小平同志领头开的,参会的人还有周启才、江青、张春桥他们几个。
周总理病情严重那会儿,汪东兴、纪登奎他们几个,在人民大会堂搞了个小聚会,商量事情。
在会上,大家把周总理的病情说清楚了,每个人心里都挺难过的。但话说回来,咱们得振作起来,早点开始准备周总理的后事,这样才能把事情安排妥当。
大家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让周启才负责写讣告和悼词。知道这事后,周启才尽管心里很难过,但还是硬着头皮,用了8天时间把任务给完成了。
在这次政治局开会时,周启才把那份讣告的复印件给每个在场的人都发了一份。小平同志第一个站起来说话,他说这份悼词写得挺好。
不过,江青他们却表达了不乐意,而且,他们还故意往周总理身上抹黑,想要毁掉周总理的好名声。这次会议上,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阻挠关于周总理身后事的安排了。
一开始,他们就想把周总理的丧礼办得简单,不想太张扬。接着,治丧办公室提出想让李德生、许世友、韦国清、赛福鼎这几位老同志来北京,参加周总理的遗体告别和追悼会,可他们却对这个建议挑三拣四,说了不少反对的话。
由于他们的多次阻挠,周总理的悼念活动最终只能从原先计划的五天缩短到三天,参加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六万人减少到了四万人。
现在大家对这份悼词又有诸多挑剔,不过周总理的好名声是全国都知道的,所以最后大多数人还是支持通过了这份悼词。
不过,新问题冒了出来,谁会在那天给周总理念悼词呢?会上大家意见不统一了。原本,大伙儿都觉得小平同志来念最合适。
小平同志无论地位还是威望,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江青他们还是想方设法要捣乱,提出让王洪文来念悼词。被回绝后,他们又推荐叶剑英元帅,反正就是不想让小平同志来管这事儿。
我琢磨着,从各方面来看,也就小平同志符合条件。但叶剑英元帅直接就给否了,一点没犹豫。
他这样一讲,加上会议里大家伙儿都站在他那边,江青他们最后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叶剑英元帅跟周总理关系真的挺好的,不过说到大局,他还是决定站在小平同志这边。
【相识黄埔感情深】
叶剑英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大功臣,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周总理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认识了,两人的友情一直持续了五十年。
那会儿,周总理在黄埔军校里头,管的是政治部的大事,叶剑英呢,则是教授部的二把手。说起来,叶剑英在蒋介石那儿可是红人一个,但他心里头,却被共产党的那些思想给深深打动了。
他瞧见国民党那些当官的只顾自己捞好处,却看到共产党人一心为公,不为个人打算。这么一想,他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国民党给的高官厚禄,直接申请要加入共产党。
那时候,尽管晓得他是国民党里头的大官,但周总理非常肯定地说:“我对他很了解,他本质不坏,咱们得热情迎接他。”
没过多久,叶剑英大将军精心筹谋了南京的起义行动,并且带头发动了广州起义,还帮忙周总理妥善处理了西安事变等一系列重要事务,为咱们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征那会儿,张国焘突然变心,不跟着革命走了。幸好叶剑英元帅眼疾手快,把他的电报给拦了下来,然后赶紧告诉了周总理和毛主席。这样一来,大家才躲过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战。
听到周总理病情危重的消息,叶剑英元帅一下子呆住了,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对着电话那头的医生说:“别慌,一定要好好照顾周总理,我马上就去向主席汇报!”
那时候,全国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把周总理病重的事儿给瞒住了,医生们一时没了主意,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周总理的老朋友叶剑英元帅帮忙。
周总理这病啊,刚开始那会儿要是能赶紧治,还是有救的,可不能再这么拖着了。麻烦您,赶紧给上面说一声!医生们一个个急得不行,都在说这事儿呢。
我知道了,你们得赶紧让周总理冷静下来,同时快点去救人!电话一挂,叶剑英元帅就陪着毛主席去见外国客人了。趁着这个机会,他见到了身体不舒服的毛主席。
会议一完事儿,叶剑英元帅瞅着周围没人,赶紧跟毛主席说了周总理的情况。毛主席一听,这才晓得周总理的病竟然这么重了,二话不说,立刻就下了命令,得赶紧给周总理治病。
周总理生病很厉害的时候,叶剑英元帅就像对待家里人一样照顾他。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繁忙,他每天都会抽时间,早上和晚上都给医院打电话,问问周总理身体怎么样了。
知道周总理爱吃鱼,他就自己动手钓,然后给总理送去。每当周总理要做手术,他必定守在手术室外面,一直等到手术成功结束,他才肯走。
就算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他也总会抽空回来探望周总理。有时来得晚了,周总理已经休息了,他就默默地坐在屏风外面的沙发上,静静地陪着。
大家别忘了随身带着纸和笔啊,周总理这个人特别讲原则,好多心里话和委屈他都憋在心里不愿讲。要是他哪天开口说了些什么,你们可得赶紧记下来!
叶剑英元帅细心地跟照顾周总理的人说了几句,可一直到走,周总理都没说过一句怨言。
1976年1月8日那天,周总理离开了我们。叶剑英元帅心里特别难过,他忍不住小声地说:“以后上哪儿去找像您这样,默默承受困难,一心一意只为老百姓着想的总理呢!”
叶剑英和周总理关系特别好,他其实也很想在追悼会上说几句,但他心里明白,小平同志来讲才是最合适的。
反正得拼尽全力去斗,脑子得活,政权这块宝地绝对不能拱手让人,得紧紧攥在咱自家兄弟手里。周总理在世时跟叶剑英元帅就是这么交代的,这话他一直刻在心里头。
【你比我强得多】
小平同志在党内、军队和政府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20年,他跑到法国半工半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和周总理相识了,两人建立了非常要好的关系。
毛毛,小平同志的女儿,有次好奇地问他,在法国留学那会儿,他和谁的关系最好。他想了想,说:“应该是周总理吧,他对我来说,就像亲哥哥一样。”这话里,两人的情谊深得很,一听就明白。
1973年那会儿,周总理身体已经不太好,但他还是硬撑着继续工作。为了让被冤枉的小平同志能重回岗位,他费了不少心思,安排各种机会让他公开亮相。
4月12号那天,周总理让小平同志以国务院副总理的位子,陪着去见了柬埔寨的老大西哈努克亲王。他们还一起去了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场特别热闹的欢迎晚宴。
这次出现造成了国内外巨大的反响,就是说小平同志又回到了政治的核心位置。
这位领导人日后定会变得举足轻重。后来,周总理带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外地考察时,当面赞扬并肯定了小平同志。
到了12月份,周总理自己动手写了一份文件,正式任命小平同志。从那以后,小平同志在党内、军队和政府里都有了很重要的岗位。
周总理之所以如此安排,实则是怀有深意,他期望小平同志能够接替自己肩上的重任。这一决定背后,是他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身体已不堪重负的清醒认知。
周总理心里一直盘算着,不想让自己的病牵扯到大家,他盼着新中国能一路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身子骨不行了的他,把这份期盼放在了小平同志的肩上。
1975年1月底那会儿,住院中的周总理还是硬撑着参加了四届人大之后的国务院头一回常务会议。在那会上,大家商量好了,让小平同志替他来主持会议,还有审核那些重要的文件。
我身体大不如前了,以后这些事得交给小平同志来管。周总理当面跟大家说了这事儿,从那以后,小平同志就挑起了国务院工作的大梁。
不过,那时候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恶化,也让小平同志心里头非常担忧。在法国访问期间,他忍不住回想起他们初次见面的那些日子。
他那时候只有16岁,就一个人跑去了外地。为了养活自己,啥活都干过,比如在钢厂打工,洗盘子,还有裁剪衣服。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活儿,没有他没做过的。
碰到周总理后,他俩都信奉马列主义,特别合得来,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孤单一人了。
想到这儿,他直接奔向了附近那家正宗的法式面包坊,掏光口袋里的钱,全买了长棍面包。
“周总理生前特别爱吃的那种面包,我真心想带点回去给他尝尝!”他这么说的时候,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9月20日下午,周总理准备接受他住院期间的第四场手术。在走进手术室前,他向小平同志招招手,说道:“你这一年的工作真棒,你做得比我好多了!”
周总理的一番交谈,让小平同志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到高兴又有些伤心。他明白,周总理在生病这一年里,一直在暗中培养他,打算把工作交给他。他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但内心也很舍不得总理。
周总理离世的那天,小平同志心里头特别难过,后来在追悼会上,他实在忍不住了,伤心得大哭起来。
【举国缅怀周总理】
1976年1月15日,全国上下都被巨大的悲伤包围。就在那天清晨的9点15分,黄浦江面上,好几百艘船一块儿响起了汽笛声,这声音响了整整37分钟。这是大家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怀念着周总理。
不过,周总理的逝世也让一些心怀鬼胎的人私下里乐开了花,姚文元竟然直接禁止了关于组织悼念活动的新闻报道。
听说老百姓要这么做,马天水赶紧让港务那边告诉所有船,别再拉汽笛了。可大伙儿对周总理的那份尊敬和爱戴,哪是别人能轻易挡得住的。
不管他们怎么追查和阻挡,最后换来的只是老百姓的轻蔑和笑话。到了下午3点,正好是周总理追悼会开始的时候,黄浦江那边又响起了轮船的笛声。
我们最最敬爱的周总理,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世界……周总理的告别仪式按照计划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那一天,来了五千多位送别的人。
小平同志一脸庄重,亲自诵读悼文,读到感人地方声音都颤抖了,有些说不出话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伤心到了极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汽车喇叭和哀伤哭声混杂在一起,缅怀仪式结束后,总理的骨灰由他爱人带着,乘飞机将其洒向了他深深热爱的这片大地!
小平同志后来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力,结果也表明,周总理当初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周总理逝世,举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毛泽东更是难掩哀痛之情,失声痛哭。而江青的表现却显得极为不敬。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离世不仅让全国人民感到巨大的悲痛,更让人们深感国家前途的渺茫。周总理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不息。他的逝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主席也深受打击。据当时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毛泽东主席沉默了很久,然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任由泪水默默地流淌。这种失声痛哭的情景,让人不禁为之动容。然而,在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江青的表现却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她不但不行脱帽礼,甚至在致哀时还搔首弄姿,极其不敬。这种对逝者的不尊重,让人们感到愤怒和失望。尽管“四人帮”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压制人们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但人心不可欺。在周总理遗体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的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为自己的好总理送上最后一程。他们有的扶老携幼,有的步行数里,只为亲眼目睹总理的遗容,为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