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政策下城投债风险探析及未来展望

财经 05-08 阅读:0 评论:0

内容提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投债曾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今问题凸显。受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影响,城投企业债务风险上升,融资困难。近两年一系列化债政策出台,监管趋严。在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城投债面临企业违约、流动性管理和土地价格波动风险。展望未来,短期内城投债实质性违约概率低,但政策和土地市场变化仍有风险;中期内城投平台加速分类转型,市场定价更市场化;长期内城投公司转型成熟,融入企业债市场,但仍面临经济波动挑战。

一、城投债化债政策背景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新一轮的化债措施逐步落实。2023年10月,《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35号文)明确提出严格要求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晰以各省牵头化债的责任分工以及加强对名单制的推广;2023年12月出台《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47号文),再度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2024年7月出台《关于优化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有关事项》(134号文),延长35号文中债务清偿期限,扩大债务置换和重组范围;2024年8月出台《关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的通知》(150号文),明确城投公司退平台的最终期限和条件,这次发文政策也是对化债举措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城投债主体杠杆率依旧偏高,在经济结构逐步转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刺激方向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城投债面临的监管政策逐步加强,收紧趋势明显。

二、城投债市场发展现状

(一)近五年城投债发行趋势

近五年,城投债的发行总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具体数据可能因统计口径和时间节点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走向是清晰明确的。在化债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城投债的发行总额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

(二)净融资规模

与发行总额相比,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更能反映市场的实际融资情况。近五年,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例如,2023年全年城投债发行总额为46749.21亿元,但净融资规模仅为8768.06亿元。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年份城投债到期偿还压力较大,导致净融资规模有所下降。而在其他年份,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发行条件的放宽,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则有所上升。

(三)市场趋势

1. 政策影响显著

近五年,城投债市场受到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一方面,化债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对城投债的发行和偿还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监管措施等因素对城投债市场运行产生多维度影响,既包括直接的调控效应,也涉及间接的市场反应。

2. 境外发债增加

近年来,随着境内发债审核趋严,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的区县级城投公司开始积极探索境外资本市场,通过发行美元债、点心债等跨境融资工具实现债务结构优化。境外债券近年来发行量逐年增加,跨境发债已成为城投企业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

3. 投资者结构变化

随着城投债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结构呈现显著的多元化演变特征。在投资者构成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仍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机构加速入场,这一格局演变既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也对风险识别能力和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近五年具体发展情况

2020-2022年:这段时间内,城投债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虽然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的影响,但城投债的发行和偿还总体上保持平衡。

2023年:全年城投债发行总额增长,但净融资规模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城投债到期偿还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担忧导致的。

2024年:城投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净融资大幅减少。在化债政策严控融资平台债务增量的背景下,发债政策也较为严格,募集资金用途以借新还旧为主。此外,私募债、低等级和低行政级别城投债净融资均转负,高票息资产供给越来越少。

三、城投债风险探析

城投债在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城投债面临着多种风险,准确识别这些风险对防范债务危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意义重大。以下从企业违约风险、流动性管理风险和土地价格波动风险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

(一)企业违约风险

城投债目前总量仍处于高位且持续呈现净增长态势,这使得偿债压力居高不下。在当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多重监管政策叠加,城投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收窄与债务滚动困难的双重挑战。近年来,监管部门为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发债准入标准,这直接导致部分城投企业借新还旧的传统融资模式受阻。例如,对城投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后,一些财务指标欠佳的城投企业难以满足发债条件,无法顺利发行新债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敞口。

城投企业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投融资主体,特别是那些具备融资平台属性的功能性企业,承担着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大量公益性项目的实施工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部分城投企业负责项目的土地获取、资金筹集、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一旦城投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经营困难等问题,这些民生工程将被迫停滞,不仅会造成工程延误,无法按时交付使用,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弱资质区域的城投企业违约风险具有较强的传导性。由于金融市场各主体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当弱资质区域的城投企业出现违约时,会引发市场对其他类似城投债的担忧,投资者信心受挫,进而导致整个标准化债券市场出现波动。这种连锁反应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增加其他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二)流动性管理风险

城投债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始终存在,并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愈发凸显。自 2024 年 8 月以来,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机构的流动性诉求及风险偏好明显抬升,引发了基金赎回潮。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取流动性,往往会率先抛售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品。而城投债中长久期、低等级的信用债,由于其自身特性,在市场波动时更容易受到冲击,出现大范围价格波动。目前,城投债的利差保护不足,流动性溢价仍处于不稳定的重定价过程中。一旦债市出现波动,如市场利率突然上升或资金面收紧,那些长久期、弱资质、流动性较差的城投债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投资者资产价值受损,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

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若出现失误,将带来严重后果。若到期债务未能在到期日按时偿付本息,城投公司或地方政府在公开市场的信用评级将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将直接导致其后续融资成本大幅提高。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下降,投资者可能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风险,这使得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且,这种流动性风险还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导致债券市场整体出现大幅波动。

(三)土地价格波动风险

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状况受到显著影响。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化债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区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债务负担过重等原因,难以满足特殊再融资债券的额度要求,区域风险不断累积并被放大。

城投企业的资产端与土地价格密切相关。土地资产通常是城投企业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其价值的稳定对城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以 2024 年为例,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同比下滑 17%,土地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土地出让价格下降,城投企业以土地为抵押物获取融资的难度增大,融资额度减少。而且,土地市场的不景气也会影响城投企业的项目收益。例如,城投企业参与的一些与土地开发相关的项目,如城市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等,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减少、项目销售进度放缓,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困难,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如果土地价格持续低迷,城投企业的资产价值将被进一步削弱,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进一步上升,对城投债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综上所述,城投债面临的企业违约风险、流动性管理风险和土地价格波动风险相互交织,对城投债市场的稳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各方需高度重视上述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四、城投债未来展望

城投债市场在化债政策推动下处于转型关键节点,对其发展展望需综合多维度因素,分短期、中期和长期进行分析。

(一)短期展望

短期内,城投债实质性违约概率较低。化债政策如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债务展期置换等,缓解了城投企业偿债压力。但仍有潜在风险,财政政策若大规模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城投企业或因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重债务负担;货币政策若资金流向其他领域,城投企业融资环境可能收紧。

房地产市场虽有稳地产政策,但市场信心恢复缓慢,土地市场活跃度提升存在不确定性。土地出让收入是城投偿债重要来源,若无法回升,部分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的城投企业信用风险可能暴露。信用市场波动也会加大城投债收益率波动,投资者需关注市场流动性和信用风险,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二)中期展望

中期内,城投平台分类转型加速。中央强化化债力度,注重区域发展与债务风险化解协调。以公益性项目为主的城投平台将剥离融资职能,转型为政府委托代建主体或公共服务运营商,依赖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有经营性资产的城投平台则加速市场化转型,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运营效率和拓展多元化业务增强竞争力。

城投平台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弱化。投资机构会更关注城投企业基本面,包括区域经济财政实力、金融资源和债务管控能力等。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程度和经营财务状况将主导债券定价,信用评级体系也会相应调整,推动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化,高风险城投债信用利差扩大。

(三)长期展望

长期来看,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成熟,与地方政府关系明晰,成为真正市场主体。城投债市场将与其他企业债市场融合,参与者多元化,市场机制主导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城投企业在新兴产业、城市更新、绿色发展等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可参与城市污水处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以实现资产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但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波动仍会影响城投企业。城投企业需提升管理、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投资机构布局时要深入研究城投企业战略、业务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城投债市场在化债政策引导下走向规范成熟,不同阶段市场参与者需灵活调整策略,应对风险与机遇,促进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肖新越,吉林省净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经济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