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子不稳了?美或追加1500亿美元军费,但同时,3大弱点全露馅了
“家有余粮心不慌”。
对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实力就是那“余粮”。
最近,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推出了一个大手笔计划——追加15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
这笔钱加上已经批准的8860亿美元,美国一年的军费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
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美国威慑力正在失效这些钱要花在哪儿?
主要是三大块:
金色穹顶(就是能拦截导弹的防御系统)、造船和弹药生产。
说白了,就是加强美国的“盾”和“矛”。
我们回顾历史就能明白,为啥美国要花这么多钱。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开支经历了“和平红利期”,很多人认为“狼来了”的日子已经过去。
但9·11事件后,美国军费开始暴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花掉了美国纳税人几万亿美元。
众议院罗杰斯的话很直白:
“我们的威慑力正在失效。”
美国海军从冷战时的近600艘舰艇,缩减到现在不到300艘。
而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多的军舰。
罗杰斯认为:
“有了这项法案,我们就有机会重回正轨,恢复安全和全球领导地位。”
但普通人可能会问:
真的需要花这么多钱买军火吗?
历史上,过度军事开支曾导致苏联解体,美国真的负担得起这笔钱吗?
337亿美元“大蛋糕”五角大楼计划增加的1500亿美元国防开支中,造船业将获得337亿美元的“蛋糕”,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造船业需要这么多钱来“救命”?
先来看看历史。
二战时,美国造船业曾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1941年到1945年间,美国建造了5777艘商船和军舰,总吨位超过5000万吨!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平均每天完工3艘军舰,每小时下水一艘自由轮。
这被称为“自由轮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奇迹之一。
但战后,美国造船业像坐过山车一样急剧下滑。
21世纪,曾经遍布美国海岸线的大型造船厂只剩下寥寥几家。
再看看当下的情况。
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
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造船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船厂,培训技术工人,同时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占市场。
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控制着全球近一半的造船市场份额。
最讽刺的是,美国军方现在还得依赖中国造的船。
2023年,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揭露了这个尴尬事实:
为国防部运送燃料的十艘商用油轮中,有3艘是中国造的;
而运送干散货的12艘补给船中,更有7艘是中国制造的。
337亿美元。
这笔钱将用于三大方面:
建造新船、发展无人船技术,以及对老旧的造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
但,重振制造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二战后日本和韩国崛起为造船强国,用了几十年。
337亿美元乍听很多,但对比一下:
一艘最新的福特级航母就要花费130多亿美元,而中国每年在造船业的投资更是惊人。
这笔钱能否让美国重振昔日的“造船雄风”,还有待观察。
“金色圆顶”导弹防御系统咱们平常看科幻电影时,经常看到那种能够挡下敌人导弹的“防护罩”。
这不是科幻。
而是美国正在下大力气打造的现实项目——“金色圆顶”导弹防御系统。
在这轮军费增长中,它将拿到了247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成为仅次于造船业的第二大赢家。
美国的导弹防御,得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
当时,苏联和美国都有成千上万枚核导弹,里根想建一个太空防御网,拦截任何飞向美国的导弹。
这个计划,当时被很多人嘲笑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科技在进步。
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发展各种导弹防御系统。
从海基宙斯盾到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再到现在的“金色圆顶”。
这些系统,就像一层层保护伞。
目标是在敌方导弹飞行的不同阶段将其拦截。
为何现在美国如此重视导弹防御?
一句话:
威胁变了,而且更危险了。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已经成为战场上的常客。
这些飞行器便宜、数量多、操作简单,可以执行侦察、打击甚至自杀式攻击任务。
成百上千的无人机同时来袭,传统防空系统很难应对这种“蜂群”攻击。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高超音速武器。
这些导弹飞行速度超过音速5倍以上(每小时6000多公里),而且可以在大气层内机动飞行,轨迹难以预测。
中国的东风-17和俄罗斯的匕首、先锋等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服役或处于测试阶段。
面对这些武器,美国现有的防御系统就像是用网球拍去接超音速飞行的乒乓球——几乎不可能。
那么,这247亿美元的“金色圆顶”项目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导弹防御网络。
包括:
太空侦测层,在太空部署先进传感器,第一时间发现敌方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
陆基、海基和可能的太空基拦截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将所有信息整合,快速决策和反应。
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和微波武器,可以对付无人机群。
反高超音速,专门针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新型拦截系统。
苏联在80年代曾因为追赶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而耗费大量资源。
最终加速了其经济崩溃。
如今,美国的“金色圆顶”能否真正成为有效的防护伞,还是会像历史上很多雄心勃勃的军事项目一样成为一个金钱黑洞?
军火生产在拟议的1500亿美元国防追加预算中,有210亿美元专门用于军火生产,成为第三大投资领域。
二战期间,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二战期间美国军工企业生产了29万架飞机。
这种生产力帮助盟军最终战胜了轴心国。
但冷战结束后,美国军工业经历了大规模缩减。
许多军工厂关闭,生产线停摆,技术工人转行。
军方认为,有了精确制导武器,就不需要大量弹药了——一弹一个准,省钱又高效。
然而,乌克兰战争给美国上了一堂课。
据统计,乌克兰军队每天要消耗上万枚炮弹和数百枚各类导弹。
美国支援乌克兰后发现,自己的弹药库存告急。
有些关键导弹的库存,只够打几周的高强度战争。
更糟的是,美国生产这些弹药的能力已经严重萎缩,无法快速补充。
这笔军火生产资金主要投向五大领域:
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开发和采购高超音速、空对空、巡航、反舰、弹道和反辐射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速度超过音速5倍(每小时约6000公里)的导弹,比常规导弹快得多,还能在飞行途中改变路线,防不胜防。
中俄在这方面已领先美国多年。
鱼雷、水雷和水下炸药看似老旧武器。
但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极其重要。
一枚先进鱼雷可以击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航母,而一片水雷区可以封锁整个海域,切断敌方补给线。
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的水雷封锁严重打击了日本战争经济。
俄乌冲突中,便宜的无人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一次性”无人机成本低(有些只要几千美元),但能携带足够炸药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目标。
冷战后,美国关闭了大量军工厂。
仅以炮弹为例,美国现在只有一家工厂生产155毫米炮弹,日产能约为1.5万发。
而俄罗斯日产能超过5万发,中国更是达到10万发以上。
一部分资金将用于重建和现代化改造军工厂,增加生产线,培训技工,提高自动化水平,确保美国能够持续生产足够的弹药。
现代武器系统离不开稀土元素和关键矿物。
问题是,美国90%以上的稀土依赖进口,主要来源是中国。
君子和而不同仔细看看美国这次追加的1500亿美元军费,简直就是一份“对标中国的清单”:
造船业的340亿美元。
为啥?
中国船厂太猛了。
金色圆顶的247亿美元。
中国的东风-26,射程覆盖美军在西太平洋所有基地。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以5倍音速飞行还能变轨,美国现有防御系统就是摆设。
军火生产的210亿美元。
这更扎心。
中国军工厂一天能造10万发炮弹,美国才1.5万发。
更要命的是,做先进武器需要稀土,美国90%依赖进口,主要从哪进口?
还是中国!
追加的三处,其实暴露了美军的三大“弱点”。
1996年,美国往台湾海峡一派两艘航母,耀武扬威。
如今,美国为了应对中国崛起,要砸下1500亿美元军费,还整天坐立不安。
短短27年,形势逆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
今天的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上甘岭”,不是血与火的战场,而是高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与美国的竞争。
“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还是要和平相处。
希望美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