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用语言“养”出来的

育儿 04-20 阅读:40 评论:0

“快点写作业,手机放下!”

“再不起床,我就掀被子了!”

是不是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你家?你还总是想:“为什么我那么辛苦教育孩子,孩子却一点也不省心?”。

当你知道自律不是【逼】出来的,就会明白为什么如此辛苦却养不出自律娃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的自律源于“内在动机”。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曾说过:“教育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今天分享5句“魔法语言”,用温柔对话,激活孩子的自律本能。

一、把目标拆解成“踮起脚够得着”的台阶

❌“期中考试数学必须得100分”

✔“我们做数学题就像是小侦探一样,根据线索,找到正确答案”。

太高的目标总是让孩子产生“逃避”想法,假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踮起脚”就可以够得到,那么孩子就不会抗拒对他来说有难度的知识和新事物。

二、站在“未来”激发“现在”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捡废品吧”

✔“你现在做的每一道题,都是在给你的未来铺路,我都可以想象到你进入你喜欢的大学的样子”。

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喜欢的学校,以及喜欢的专业。有目标的人,才可以把发出的每一颗子弹打向靶心。

三、把命令换成选择题

❌“快去写作业!”

✔“你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5分钟再写作业?”

给孩子“选择权”,孩子更“有掌控感”,他就会对自己负责。

四、把“错误”当宝藏

❌“你怎么又错?是不是没长脑子?”

✔“这道题是典型【妖怪】题,我们一起来打败它吧,打败它以后,就可以升级了”

当错误变成成长台阶,孩子就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自暴自弃。

五、给坏习惯一个台阶下

❌“说话不算数?以后再也别看手机了”

✔“这集动画片还没演完时间就到了呀?妈妈陪你一起看完后面的,咱们就关掉手机好不好?”

先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再说明规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我家小二宝6岁,看手机之前经常会问:“妈妈,我可以看5分钟手机吗?”

当我答应后,他就会自己主动定时,时间一到就会关掉手机给我。每次她给我,我都会说一句:“真是个自律小宝宝,说到做到”,然后再给他一个大拇指。

于是,每次她都可以遵守规则,看手机时间也会自己制定。

下面这8种场景你知道应该如何表达吗?

1.当孩子乱花钱时

不能说:家里穷,爸妈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应该说:宝贝,钱可以花,但我们要有规划。

2. 当自己太累,孩子还不听话时

不能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就不能争气点。应该说:宝贝,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是为了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也希望你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3. 当孩子不好好学习时

不能说:你要是考不上好学校,这辈子就完了。应该说:宝贝,学习很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唯一,无论你做什么,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当孩子没有勇气时

不能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像个缩头乌龟。应该说:宝贝,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这很正常,我们可以一起尝试慢慢克服恐惧,你会变得越来越勇敢。

5.当孩子犯错时

不能说:你总是这样,一点都不长记性。应该说:宝贝,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从中学到经验,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知道怎么做啦。

6. 当孩子不整理家务时

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懒,什么都不帮家里做。应该说:宝贝,家里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分担,你来帮妈妈/爸爸做这件事,会让我们的家更温暖哦。

7.当孩子看待电视时

不能说:你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眼睛不要啦。应该说:宝贝,适当看电视/玩手机可以放松,但也要注意保护眼睛哦,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使用时间计划。

8.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不能说:你看看你考这点分,还有脸回来。应该说:宝贝,分数不能代表你的全部,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试卷,看看哪些地方可以进步,下次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律的孩子都是我们用温柔的语言“养”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