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1946年2月份,刘亚楼回到了党组织的队伍里,当上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他之前一直没参与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才跟着苏联红军一起到了东北,跟日军打仗。
不过,刘亚楼刚回到党和国家的队伍里,就迅速升迁,一跃成为大军团的参谋长,这事儿让好多人大吃一惊。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头,刘亚楼一到东北报到,平时话不多的林彪竟然亲自出面迎接。他紧紧握住刘亚楼的手,直说:“你一来就太好了,你刘亚楼一个人,能顶得上我三个参谋长呢!”
林彪这人吧,性格本来就挺内向,不太爱跟人打交道,跟很多人关系都不咋亲近。特别是那次被晋绥军不小心打伤,肺部留下了老毛病后,他就更加沉默了,夸人的话更是难得从他嘴里说出来。
不过刘亚楼一来,居然能让他这么称赞!刘亚楼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精灵兵”和“雷公爷”】
说到刘亚楼,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电影《大决战》里,那个紧跟在林彪身旁,让人特别放心的参谋长形象。
刘亚楼在红军那时候,官职也就做到师长,说实话,跟那些打了很多仗的大将比起来,确实有不小的距离。但他这人特别聪明,脑子转得快,大家都叫他“精灵兵”,这就能看出他有多能耐了。
关键的是,刘亚楼在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他一开始是在抗大当教育长,没在前线打仗。但没多久,刘亚楼的人生就出现了大变故,迎来了重要转机。
1939年,刘亚楼跑到苏联,进了那所全球顶尖的军事学校,就是伏龙芝军事学院。
到了苏联以后,因为不懂当地语言,刘亚楼沟通起来特别费劲,在苏联生活和学习都遇到了大麻烦。刘亚楼吃了不少苦头后,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俄语,后来他真的说了一口很棒的俄语。
刘亚楼没白忙活,很快就尝到了甜头。1942年的时候,他进了苏联红军,还当上了少校。
1942年,苏德战争打得正激烈,二战的一个重要拐点,就是那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大战。
刘亚楼那时候在苏联红军里打仗,参与了苏德大战。这一战,他算是真正经过了战火的考验,而且说实话,二战时候的欧洲战场,那真是个让人飞快成熟的地方。
1945年8月份,刘亚楼跟着苏联红军的脚步踏进了东北地界,直接和日本鬼子干上了。等到日本投降后,刘亚楼又回到了咱们党组织的大家庭里。
1946年2月份,东北那边,民主联军在林彪的指挥下,人数已经涨到了二十万。林彪和党中央商量后,决定挑个之前不太出名的刘亚楼来当参谋长。
那一刻,好多身经百战的将军都惊讶得不行。
刘亚楼这人到底从哪蹦出来的?想必那时候,不少东北民主联军的军长、师长心里都犯嘀咕。
确实如此,刘亚楼在抗战时期没啥显著战绩,在部队这种看重资历和军功的环境里,想要赢得大家的信任挺难的。但刘亚楼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淡定地接受了任命,并且很快就用行动让全军上下都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这位参谋长,确实挺能耐!就是性格上稍微火爆了点。现在,大多数人心里对刘亚楼的评价大体上都变成了这样。
没错,刘亚楼的火爆脾气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早在红军那会儿,他当营长的时候,就已经和林彪碰过几回面了。林彪对这位“机灵鬼”特别赏识,还当着大伙的面表扬了刘亚楼,这可是林彪头一回夸他呢。
嘿,你这位20岁就当上营长的小伙子,干得真漂亮!
要是被军团长表扬,大多数人估计都会高兴得不得了,但刘亚楼却偏偏心里不太乐意。为啥呢?就因为林彪居然说他“年轻没经验”!
刘亚楼立刻反驳说:“你不也就二十四五岁,当了个军团长嘛!”
林彪听完之后,难得地开怀大笑起来,直接说这小伙子以后肯定能成大器。去当兵,特别是在打仗的时候,有时候就需要这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刘亚楼从苏联回来后,那火爆脾气还是老样子。在后来的四野部队里,每当军长们聚在一起开作战会议,碰到林彪时,或许有人还敢偶尔咧咧嘴,露出一丝嬉笑。
一见到政委罗荣桓元帅,那自然是不用说了,罗帅为人和蔼可亲,好多人都把他当作心灵上的指路明灯。不过,要是碰见了刘亚楼,大家立马就变得老实起来,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刘亚楼对军官们管得特别严,稍有差池,立马就是一顿狠批。所以,大伙儿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雷公爷”,就是这么直接。
不过,刘亚楼虽然战场上是个雷厉风行的雷公爷,但不打仗的日子里,他却能靠着幽默风趣的个性,跟各级军官处得跟哥们儿一样,这种既能严肃又能逗乐的两面性,让刘亚楼特别得人喜欢。
【非同一般地刘参谋长】
选定刘亚楼当参谋长,那肯定是因为他有些独到之处,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刘亚楼跟我军那时候的大部分将领比起来,有个特别牛的地方,那就是他书读得多,靠自己努力学会了俄语,还学得特别精。
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后,刘亚楼的首要职责就是,把苏联那本《红军参谋工作手册》翻译成中文。很显然,刘亚楼是肩负着林彪的厚望,还有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前来的。
目标就是要锻炼出一大群能想出好点子的作战助手,好让东北民主联军,还有咱们党的所有队伍,都能快点提升军事指挥水平,学会怎么高效地指挥大战役,还有让大军团之间能默契配合打仗。
刘亚楼在苏德战场的大规模战役中历练过,扛下这份重任对他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再者,刘亚楼能快速崛起,不光是因为他自身实力过硬,很可能早在苏联那会儿,林彪就已经慧眼识珠,相中了这位特别有能耐的小弟,并且一直默默留意着他。
林彪在受伤后,其实也在苏联进行过治疗。虽说1942年他就回到了国内,但很有可能的是,他们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时候,就已经碰过面,还聊过不少次。
就凭他当年仅仅是个小营长的身份,真的很难想象林彪会如此重视他,更不用说会说出“你一个刘亚楼,能顶得上我三个参谋长”这样的话了。
没多久,刘亚楼就稳稳当当地当上了参谋长,东北野战军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认可他。就连“林罗刘”这个电报签名,也在解放军里传开了,大伙儿都知道,东野出了个了不起的参谋长,那就是刘亚楼。
刘亚楼干啥都特别认真,执行战斗方案时一点不含糊,任务一下达,他就盯着各作战部门,必须落实到位。
一样地,手下兄弟们要是碰到啥难题,直接找刘亚楼说就行。雷公爷吧,虽说性子急了点,但真是个顶呱呱的好头儿。只要你说得在理,他啥都给,要人手他给人手,要枪支他给枪支,各种资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的来说,林彪负责把大方向定下来。至于政治工作和提升部队士气这块,就交给罗荣桓元帅来全面管理了。但要说到真正去协调各个部队打仗,还有下达那些战斗命令的,始终都是刘亚楼在负责。
刘亚楼这家伙,每次都能把林彪的命令记得清清楚楚,简直就是当年的“智多星”。他在东野的作用,可不是光写在纸上的那些。自从刘亚楼来了之后,整个部队从上到下都进行了大变革。
以前的那支队伍,日本人叫他们“土八路”。打仗时没啥规矩,大军团一起行动不太灵光,武器装备差,战斗力不强。上头的命令对各级军官来说,那都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
最终的情况就是大家各自为战,虽然偶尔会冒出些惊喜的成果,但总的来说,还是稍微处于下风。
刘亚楼一到东北,立马就瞅出了问题,他马上动手,对全军来了个大扫除式的改革。他告诉各个单位,都得建起自己的指挥部,还得有个“战情室”,好让那些作战参谋们在里面发号施令。
在刘亚楼的协助下,东野没再继续之前的瞎打乱撞,很快就实现了作战模式的巨大转变,进步了一大截。
部队变得正规有序后,调度安排就变得顺畅多了,指挥起来也轻松自如。这也是东北野战军能在解放战争初期战斗力超群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亚楼那一套整改法子,没多久就在全军传开了。说实话,他对解放军走上正规化道路,那真的是功劳不小。
要是咱们的部队还是像以前那样,各级别之间各自为战,配合不上,那在大型战斗中,跟那些训练有素的国民党军队对抗,可就太难了。
【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
辽沈战役打响之前,林彪跟西柏坡的党中央在作战计划上有了分歧。林彪心里头顾虑的是,怕葫芦岛那边敌军强行登陆,跟廖耀湘的部队两面夹击,咱们就被包围了。
要是锦州迟迟拿不下来,就算东野手头有一百万大军,也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林彪一直在琢磨,到底是该攻打锦州呢,还是该攻打长春,迟迟拿不定主意。
林彪是这次大战的主帅,肩负着全军上下的厚望,要打响第一场超级大战役。这时候,好多人都在盯着他呢。
一旦搞砸了,那对整个军队的士气打击可就大了,到时候不光东野这边受影响,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可能都会跟着遭殃。所以啊,这事儿得万分小心,马虎不得。
不过,要是跟主席的全局眼光比起来,林彪可真是差得远了。这时候的主席,已经明明白白地看透了东北那边的形势,他觉得敌人虽然人多势众,但咱们跟他们的兵力差距实在太大。
敌军主要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个重点地方,几乎把几条最关键的铁路线都给把守住了。
啥时候打仗,后勤那条线都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是没了铁路帮忙,那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了。这样一来,速度可就慢多了,光靠不怕苦不怕死可顶不上用场。
可要是真打下了锦州,那就等于是把东北的南边大门给堵死了。这样一来,不管是送物资还是派援兵,华北那边都很难再过去帮东北的国军了。
到时候,东北那几十万的国军就像被关在坛子里的乌龟,就算咱们不去主动攻打他们,时间一长,他们也会在东北被困得走投无路,最终耗尽力气。
这就是领导的高招,虽说攻打锦州比起攻打长春来,风险要大一些,但最后的收获却远远超过长春。
另外,一旦长春被攻下,国军靠着铁路能快速行动,再加上他们控制着海面,就能很顺利地从海上溜走。这样一来,我军想要打掉他们的战斗力就难了。所以说,主席的那个决定,真是挺到位的。
紧要关头,刘亚楼再次站了出来,他逐一给林彪剖析了当前的敌我形势。刘亚楼心里明白,林彪这人,不喜欢别人对他的军事安排指手画脚,只要按照命令行事就行。
所以刘亚楼用了很温和的方式,一个个地把问题摆出来,讲明了攻打沈阳和长春的好处和坏处。
林彪被打动了,最后他决定,攻打锦州!就这样,辽沈战役以我军的完全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迎来了和平。
之后,东北那边的一百万野战军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关内,直接杀到了华北,挑起了平津大战,刘亚楼在里面依旧表现得很出色。
他担当总指挥的角色,成功让天津的守军全军覆没,还抓住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这一战,充分显示了他指挥大军打仗的实力,让人明白,他并非只能依靠林彪,自己也能独当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就当上了空军的一把手,他开始忙着建起咱们解放军自己的空军队伍。
刘亚楼又一次展现了他超群的学习本事和行动力,他二次前往苏联进行深入学习和考察后,立马动手干起了建立空军的事儿,而且成绩斐然。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刘亚楼带着咱们空军去了朝鲜打仗。你猜怎么着?他们居然把美军里最牛的那款战斗机给打了下来。说实话,那会儿咱们的空军才刚成立没多久,装备也差得很,这事儿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刘亚楼靠着出色的打仗本事,给我们展现了一段精彩绝伦、如梦似幻的传奇。他硬是靠着一股拼劲和勤奋,一点点赢得了全军上下的尊敬,最终被封为开国上将。
真是命运弄人,1965年的时候,55岁的刘亚楼在上海因病离世。他这一走,全军的人都感到非常惋惜,国家也痛失了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天才。
刘亚楼上将已经离去,但他给军队留下的宝贝可不少。他让东野部队慢慢变得正规起来,还让我们以前被敌人看不起的空军,有了能跟敌人干一仗的实力。
他在东北野战军里,是很多将军们心中的指路明灯,亲手带出了一大批军事技能超群的参谋人员。
刘亚楼上将这一辈子,就是在不断学习中度过的,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的一生,就是努力拼搏、顽强不屈的真实写照,是一位汇聚了勤奋、进取、刚毅等众多品质的杰出将领。
国家要强大,军队必须先强大起来。真心感谢您,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