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北城社区:开展“四心”模式 链动 “大走访、解难题”行动
民声入耳,民事入心。陇县北城社区以“大走访、调纠纷、办实事、解难题”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矛盾调解、急难帮扶等领域,坚持常态化走访,用脚步丈量网格中的“忧”与“盼”,以“四心”模式书写“最后一公里”的“暖”与“通”。
一、用心访民
近期常态化走访,社区围绕低保入户核查、困境儿童走访工作重点,完成低保家庭动态核查,完善困境儿童信息档案。依旧采取“白+黑”错峰走访模式,开展“三延”服务,访民问需的同时开展平安建设、普法宣传、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宣传,根据走访日志登记情况,向群众提供相关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用每一页访民登记和服务兜牢幸福底线。




▲困境儿童走访


▲常态化走访
二、公心化纠
依托“周排查、周研判”工作机制,落实全域走访摸排,24小时守候,充分利用“八帮八解”工作法,积极化解各类邻里纠纷。截至目前累计调解矛盾纠纷9起,成功率100%,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背靠背”调解
【经典案例】猜疑引发的邻里信任危机
基本情况:事发半月前,学生A因家中丢失20元人民币,受其监护人主观猜测影响,前往好友兼同学B所在单元楼闹脾气,指责B偷窃。B觉得委屈,向在外省的父母倾诉,次日双方家长电话沟通此事未果,晚间A再度前往B家中要求道歉,称自己骂人之事为B祖母污蔑。B及其祖母认为其无理取闹,想将其赶出家中,双方争执升级至肢体推搡,B祖母无奈联系A监护人将其领回。B父母向社区求助并报警。
调解过程:4月13日晚间,社区值班人员接到当事人求助电话后立即上报,社区调解专员10分钟内抵达现场了解情况。
1.“背靠背”隔离,阻断情绪传染
鉴于双方激烈对立且缺乏直接证据,社区调委会采用“物理+心理”双重隔离,调解员分别入户,空间隔离避免双方直接接触激化冲突;对争议焦点(是否偷窃、辱骂细节)分头记录,防止片面信息二次传播。
2.需求分层剥离,做好“情绪缓冲带”
4月15日,A父母回来后,通过查看事发当晚的监控录像、警方笔录,发现无有效证据确定过错方。
期间社区调委会对当事双方的需求进行分层剥离分析,表层诉求:A方坚持“找回20元并获得道歉”,B方要求“恢复名誉”;深层需求:考虑到双方留守家庭产生的安全焦虑投射和过度维权倾向,社区调委会鼓励双方充分表达意愿,疏导思想的同时做好“情绪缓冲带”。
调解结果:A及其祖母不再主张丢失的20元人民币为B所拿;B及其祖母不再追究A言语攻击的事;双方监护人承诺会加强孩子的管教,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案例反思:本案中,在证据链缺失时,社区调委会遵循“利于双方孩子健康成长、双方家庭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的原则和“过程正义优先”原则,通过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和标准化情绪管理流程,重建对话基础、分层剥离需求,阻断非理性信息交流。让双方充分表达意愿的同时,将“对错思维”转化为“理性考量”,实现情绪代际冲突有效转化,彰显基层调解“法理兼容、疗愈共生”的价值内核。
三、真心解难
依托“民情台账+限期办结”机制,坚持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事后反馈”闭环管理。近期,社区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和常态走访,以网格小组为单位,临时组建助老服务队,为辖区内留守老人、长期卧床病患家庭提供保洁服务,累计减轻留守老人、照护者负荷100余小时。




▲帮助减轻清洁压力
四、诚心办事
北城社区采取“一问二查三求证”工作方式,对低保对象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家庭财产等进行核实,确保低保对象家庭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力求达成 “不错保、不漏保、应保尽保” 的目标。同时,工作人员在入户过程中开展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政策等相关惠民政策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


▲低保入户核查




▲低保交叉核查
一步一履察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北城社区将继续以“俯身向地”的踏实姿态,深耕在网格经纬,以“四心”模式为“三延”服务质效保驾护航,以“民情本”为精准服务导航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