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涉海归言论遭到严正声明,张嘴就来惹火上身
日前,针对董明珠女士近期所发表的“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的言论,山西省海外回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以下简称:山西省海归商会)提出严正抗议,并敦促董明珠女士纠正错误认知,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山西省海归商会严正要求:董明珠女士作为公众人物与企业代表,需为其不当言论承担责任,向留学生群体及社会致歉,同时请格力电器切实整改人才招聘政策中的歧视性条款(如有)。
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的惊人之语,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位素以“铁娘子”形象示人的商界领袖或许未曾料到,“不用海归派”的偏激表态会引发如此剧烈的社会反弹。这场由山西省海归商会发起的舆论风波,不仅关乎个体言论的纠偏,更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社会对企业家公共表达的期待与约束。
当企业家的个人意志突破专业领域,开始对社会群体进行价值审判时,其话语权的双刃剑效应便显露无疑。董明珠的言论暴露出企业家在公共场域发言时的认知失调。
董明珠的言论风波绝非偶然事件,而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在新时代下面临公共责任重构的一个缩影。这场舆论争议折射出中国商业精英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直面的核心命题,如何在专业判断与社会责任、商业逻辑与公共价值之间建立动态平衡。
“间谍”指控的背后是冷战思维的借尸还魂,将50余万留学归国人员(教育部2024年数据)简单标签化为安全隐患,这种思维定势与百年前“教会学校培养洋奴”的论调异曲同工。
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带领团队攻克阿尔茨海默症靶点、宁德时代吴凯突破固态电池技术封锁的事实,都在消解这种妖魔化想象的合法性。
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家的专业言论往往会产生远超商业范畴的社会影响。格力电器年营收超2000亿、全球员工达8万人的规模,决定了其掌舵者的每一句公开表态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企业家从经济领域“破圈”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时,其言论就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判断,而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任正非在华为遭遇制裁时既坚持“不屈服于无理打压”的技术自主路线,又强调“永远拥抱全球化”的开放姿态;曹德旺在福耀玻璃美国建厂过程中,既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又主动适应美国工会文化。这些案例证明,专业判断与社会责任完全可以在更高维度实现统一。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的转型,更需要企业家建立这种辩证思维。
企业家的认知局限正在演变为制度性歧视风险,优先考虑本土培养人才,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异化为隐性歧视。这种用人导向与中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部署形成微妙张力,更与深圳的全球引才实践背道而驰。当企业治理被狭隘的地域观念束缚,其国际竞争力必将大打折扣。
董明珠事件的价值,在于提醒所有商业领袖: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任何专业领域的发言都必然具有公共属性。唯有建立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自觉平衡,中国企业家才能在全球舞台真正赢得尊重,中国企业才能实现从“体量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