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生命守护:27岁三胎妈妈胎盘植入的危情救治
“医生,我的孩子能平安吗?”4月25日凌晨,27岁的刘女士从温州某三甲医院辗转千里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此时,她已妊娠35周2天,在当地某三甲医院明确诊断为低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两次剖宫产术后。
温州当地医院的医生评估手术风险极高:“子宫瘢痕肌层薄如纸,胎盘植入像树根扎进墙缝,术中发生大出血风险高。”更让她无助的是,咨询当地多家医院后,经验丰富的产科专家档期已满。辗转听朋友说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的郑岚琳主任医师,擅长处理这类高危病例,连夜就赶来了。
刘女士一家虽然忐忑,但奉上了全部的信任,驱车千里,跨越两省,只为抓住这个机遇。
多学科协作下的精密备战
早上六点多顺利抵达医院,立即报备医务部,医院为他们全面启动绿色通道。郑岚琳主任医师迅速集结产科、B超室、麻醉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团队,立即展开讨论,商定方案,并亲自前往B超室反复确认胎盘位置,评估术中出血的凶险程度,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备血等应急预案。一切井然有序进行着。
病情复杂程度如预期那样:
两次剖宫产史,子宫下段血管怒张、肌层菲薄;
胎盘前壁,位于切口下,下缘达宫颈内口,与子宫前壁肌层粘连紧密并部分植入;
“这类手术必须分秒必争,一定要做好预处理,否则一出血分分钟就能达到上千毫升的量,难以止住,所以谓之凶险性前置胎盘。”郑岚琳主任医师如是说。
手术台上的生命防线
主刀郑岚琳主任医师联合杨御华主任医师双枪上阵。面对子宫下段血管怒张,肌层菲薄,郑岚琳主任医师毕竟是久经沙场,有条不紊避开密布的血管及碍手的胎盘,精准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仅用1分钟便顺利娩出一男活婴。新生儿廖积仁主任医师亲自到场候着,评估婴儿各项指标,确认没问题,让台上的术者也更安心能专注手术。

进入最危险的胎盘剥离环节——胎盘与子宫下段粘连处一分离,出血瞬间会涌出。郑岚琳主任医师果断用止血带捆扎子宫下段后,与杨御华主任医师默契配合,在子宫肌层上实施多点缩窄缝合,如同在危墙上修补裂缝,将出血量控制在仅300毫升,仅为同类手术出血量平均值的1/3。
手术出血难关攻克后,团队应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同时为避免高危妊娠再次发生,同步完成双侧输卵管的结扎;产妇此次为第三次剖宫产手术,郑岚琳主任医师尽善尽美地修缮皮肤的切口,“天下没有不爱美丽的女人,成为母亲后也一样。”郑主任是懂女性的。

整台手术历时87分钟,麻醉科实时监护产妇生命体征,新生儿科把关宝宝健康,输血科全程待命,多学科协作如精密齿轮般环环相扣。杨主任坦言:“这类手术没有容错空间,必须提前规划好每一秒。”
信任源于专业实力
术后康复同样也是一场硬仗。杨梅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全程介入,运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精准施策:每30分钟观察阴道流血量,每2小时评估一次镇痛效果,量身定制床上肢体活动方案;术后4小时协助产妇咀嚼口香糖刺激胃肠蠕动;6小时即拔除尿管,搀扶产妇完成术后首次下床。当刘女士在护士搀扶下顺利解出小便时,整个护理团队响起欣慰的掌声。"快速康复不是赶时间,而是通过若干项细化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杨梅护士长边说边检查产妇腹部切口。
出院时,刘女士红着眼眶说:“从温州到长沙,我们赌上了全部信任,幸好赌赢了。”郑岚琳主任和杨梅护士长每天带着医护团队来查房,翻身、坐起、行走都会专业指导,耐心协助,这种专业又暖心的医疗护理让人特别安心。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平安+产科,凭借成熟的胎盘植入救治体系,每年接诊类似病例超百例。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是关键——从术前精准评估到术中无缝协作,每一步都诠释着:生命至上的背后,是专业、默契与敬畏的凝聚。
通讯员:欧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