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阳气不足时,身体变化藏不住,3个“耗阳”行为,尽量少做


►
本文176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阳气一虚,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怎么补都补不回来。你是不是经常手脚冰凉,即便夏天也总想盖被子?是不是一到冬天就怕冷入骨,月经来的时候还特别痛?别再以为只是“体质差”,这可能是典型的“阳虚”在作怪。

中医讲“阳气为一身之根”,一旦女人阳气不足,身体的变化藏都藏不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女人阳气不足到底会有哪些表现?又有哪些行为最耗阳,必须少做?
1. 阳气不足,身体会先“报警”阳气不足不是看着虚,而是实打实地“虚”。
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怕冷。不是天气冷,是你自己冷。别人穿短袖你还在穿毛衣,这种冷从骨头里往外冒。

第二是疲惫,怎么睡都不够。早上起不来,白天没精神,下班回家瘫在沙发上像散了架。不是你懒,是你阳气不够撑起身体的动力。
还有一个特别女性化的表现:月经异常。量少、颜色暗,甚至推迟,都是阳虚型月经不调。宫寒、痛经,也是阳虚的“产物”。
如果再加上手脚冰冷、面色发白、精神萎靡、易腹泻、容易水肿,那基本可以断定:你的阳气已经开始“报警”了。

女人属阴,本身阳气就比男人弱一截。月经、怀孕、哺乳这三件事,几乎是“阳气提款机”,每来一次就要透支一次身体的阳。尤其是产后坐月子没坐好,阳气亏得最狠。
再加上现代女性压力大,作息乱,饮食差,这阳气一日不如一日。根据《中国中医药报》发布的调查数据,超六成都市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阳虚症状。这是赤裸裸的数据,不是吓唬人。
3. 3个最耗阳的行为,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女人阳气不足,很多时候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作”出来的。以下这三种行为,是最常见的“耗阳元凶”。
3.1 熬夜:阳气杀手第一名
中医讲“阳入阴则寐”,晚上是阳气潜藏、休养的时间。你还在追剧、刷手机的时候,阳气已经开始“下班”了。

你不睡,它就硬撑着,结果第二天你会发现:起床困难、脸色发黄、气力不足,全是阳气被榨干的表现。
更严重的是,长期熬夜会伤肝伤肾,而肝肾是阳气的根本。一旦根坏了,后果可不止是怕冷那么简单。
3.2 爱吃寒凉食物:阳气的“冰封术”

夏天一杯冰奶茶,冬天也要来个冰西瓜,这种“口爽”背后,是你阳气被一刀刀“冰”掉。寒凉食物进入体内,直接压制阳气运化。时间久了,脾胃虚寒、宫寒、痛经、月经失调接踵而来。
特别是来月经期间还喝冷饮的女生,简直是拿阳气开刀。《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寒温适中。”不是不让你吃,而是别贪凉。
3.3 久坐不动:阳气“堵”死在身体里

你是不是每天坐办公室8小时以上,回家躺着刷手机,出门不走路?阳气靠运动生发,靠气血运行。你不动,阳气就堵。
长期久坐,会导致阳气堵在腹部,下肢供血不足,形成“上热下寒”的体质。于是你开始出现手脚冰凉、头晕脑胀、便秘浮肿,都是阳气运行不畅的后果。
哪怕只是饭后走一走、上下班多走几步,都比一直坐着强上百倍。
4. 女人怎么养阳?不是吃补药这么简单
养阳不是靠吃几瓶人参鹿茸搞定的,真正的养阳,是从生活方式彻底改起。
第一,早睡。晚上11点前睡觉,是对阳气最好的保护。
第二,吃温热食物。姜枣茶、羊肉汤、红豆粥,这些都能温补阳气。
第三,动起来。快走、太极、瑜伽等缓和运动,就是阳气的“加油站”。
第四,别乱减肥。节食、断碳水、只喝代餐,这些都是阳气的杀手锏。身体不是靠饿瘦的,是靠调养瘦的。
5. 阳虚不是病,但拖久了真会病
很多人觉得“阳虚”只是个中医词儿,不痛不痒,没啥大不了。但现实是:阳虚是很多慢性病的前兆。
比如免疫力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月经紊乱、不孕、抑郁、焦虑、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和长期阳虚脱不开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9亿女性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而基础代谢紊乱、激素失衡,是主因之一。而阳虚,正是这些紊乱的起点。
6. 最后一句话,不养阳,迟早后悔
阳气就像银行存款,年轻时透支,老了就要还。女人过了25岁,阳气就开始走下坡路,如果你还在熬夜、吃冷、久坐,那只能说——你在提前透支自己的未来。
与其等到身体出毛病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一点点把阳气养回来。别等阳气亏到谷底才明白:身体从不说谎,它只会越来越诚实地“报复”你。
参考文献:
①.王琦.中医体质学与现代女性健康管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