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被美国“卡脖子”中国突破技术封锁!国产光刻机迎来曙光

推荐 05-01 阅读:16 评论:0

中国科学家在芯片制造领域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近日宣布,林楠研究员团队在被称为"芯片之眼"的极紫外光刻(EUV)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或将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想象一下,要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刻出数百亿根比头发丝细千倍的电路,需要怎样的精密技术?

这就是被称为"工业皇冠明珠"的EUV光刻机的神奇之处。

而其中最核心的"心脏部件"——能产生13.5纳米极紫外光的光源系统,长期被荷兰ASML公司垄断,其技术难度堪比用地球上的手电筒精准照射月球表面的硬币。

但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用固态激光器替代传统二氧化碳激光器,成功打造出自主知识产权的LPP-EUV光源。

虽然目前能量转化效率3.42%的数字看似普通,但这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理论极限有望突破6%。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完全绕开了美国主导的技术路线,为中国自主研发光刻机开辟了新航道。

带领团队突围的林楠研究员堪称"技术海归"的典范。

这位曾在ASML担任研发科学家的专家,不仅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更手握110余项国际专利。

他的团队去年刚刚创下极紫外光转化效率52.5%的世界纪录,如今又在关键领域再下一城。

这项突破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当前最先进的手机芯片需要在硅片上雕刻出5纳米级别的电路,这需要EUV光刻机才能实现。由于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长期被排除在这项尖端技术之外。

如今自主光源技术的突破,相当于在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道关卡"撕开了突破口。

ASML高管近日不得不承认:"中国确实有可能造出EUV光源。"这家光刻机巨头2024年对华销售额突破百亿欧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却始终被禁止向中国出售最先进设备。

这种"既要赚钱又要封锁"的做法,正面临中国技术突破的强烈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突破背后是长达六年的卧薪尝胆。

自2019年美国实施出口管制以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卡脖子"中艰难前行。

如今固态激光器技术不仅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其千瓦级功率输出更展现出巨大潜力。

虽然距离商用还有距离,但已为国产EUV光刻机点亮了"希望之光"。

这场科技突围战远未结束。

正如ASML首席财务官所言,造出光源只是第一步,整合成完整的光刻机仍需时日。

但中国科学家用实践证明:在半导体这个全球科技竞技场上,封锁从来挡不住创新的脚步。

当瓦级功率的极紫外光划破技术封锁的阴霾,中国芯片产业正迎来破晓时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