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婚房发工资?农民工子女联名谅解!良心债如何跨越26年?

娱乐 05-06 阅读:0 评论:0

当合肥某建筑集团董事长李明在2024年企业家论坛说出"商海沉浮三十年,最值钱的是良心"时,台下00后创业者集体嘘声,这个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告上法庭的企业家,有什么资格谈论商业道德?

这场舆论风暴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3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李明的建材公司推出"预付三年装修款享五折"活动,却在消费者付款后以"原材料上涨"为由强制加价。

维权群中一位老顾客翻出旧账:1998年李明初到合肥承包工程时,就曾私吞同乡工友的血汗钱连夜跑路。网友扒出更触目惊心的往事:2008年汶川地震。

李明公司中标灾区板房建设项目,却偷工减料导致三个月内发生7起坍塌事故。彼时刚创业的电商新贵张涛在微博爆料,收到李明秘书送来的百万封口费转账截图,话题#商业鬼才的黑金帝国#持续霸榜热搜两周。

面对全网声讨,68岁的李明突然在抖音开启直播。镜头扫过堆满账本的办公室,他颤抖着翻开1995年的施工日志:泛黄的纸页记录着寒冬腊月里,他为给工友凑齐过年钱抵押掉婚房的往事。

直播进行到23分钟,画面切入合肥中院执行局现场,他正在为17年前受灾群众办理赔偿金补发手续。这场直播意外牵出更震撼的真相。1997年长江洪灾,李明承包的防汛工程确实存在偷工减料。

但那是因上游供应商卷款潜逃所致。为守住对政府的承诺,他借遍高利贷完成工程,至今左腿还留着讨债者砍伤的疤痕。当年受他庇护的32名工友组成证人团,带着按满红手印的联名信冲上热搜。

网友争议形成两个极端:年轻群体痛斥"洗白套路",60后企业家联名支持"时代造就的悲情英雄"。财经博主"资本观察"对比分析发现,李明公司近五年慈善支出是净利润187%,当红直播公司此项数据仅为0.3%。

事件发酵期间,合肥法院正在审理另一起商业案件。90后创业者陈浩的智能家居公司,因克扣员工年终奖被告上法庭。其父陈建国正是李明当年的债主之一,1999年曾带人将李明逼入长江。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陈浩公司会议室挂着"诚信赢天下"的书法,落款竟是其父名字。2024年3月,李明补缴完最后一笔300万赔偿金。在强制执行通知书送达当天,17名曾被他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子女联名出具谅解书。

这些孩子如今多是985高校学生,他们的学费都来自李明匿名设立的助学金。这场横跨26年的商业伦理之争,意外推动《企业家信用修复条例》加速出台。天眼查数据显示。

事件曝光后三个月内,安徽省企业慈善捐赠总额同比激增430%,但消费者对"企业家情怀"类营销的信任度反而下降15%。当00后创业者仍在嘲笑"良心是最失败的商业策略"。

却不知他们的办公室正安装在李明当年抵押的婚房旧址,商业道德这面照妖镜,究竟照见的是时代的局限,还是人性的轮回?那些被我们唾弃的"精明",何尝不是父辈在资本荒原求生的生存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