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打来电话,王毅回了“3个支持”
“和平孕育战争,战争孕育和平。”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这句充满辩证意味的话语,放在当今局势复杂多变的印巴冲突之中,再恰当不过。2025年的南亚大地,印巴冲突的硝烟再度弥漫,局势的走向牵动着全球的目光。在这场充满变数的冲突中,巴基斯坦向外界打来电话,而王毅外长回以坚定的“3个支持”,犹如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棋局中落下一枚关键棋子,影响着整个局势的走向。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成为了此次印巴冲突的导火索。在这场悲剧性的袭击中,至少26条鲜活的生命消逝。“抵抗阵线”这一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然而印度方面却将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指责是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制造了这起混乱。面对这样的指控,巴基斯坦方面态度坚决,其国防部长阿西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毫不退让地表示,这是对巴基斯坦的无端指控,巴基斯坦一直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国,比任何国家都渴望地区和平,巴方将全力保卫国家安全,绝不屈服于这种无理指控。
克什米尔地区(资料图)
冲突并未就此止步。4月26日,印度在切断巴基斯坦水源四天后突然开闸放水,对杰赫勒姆河水位造成冲击。这一行为致使巴基斯坦旁遮普省30%的河道严重受损,约1.2万英亩农作物绝收,200万人的饮用水源被污染。巴基斯坦当地一位农民无奈哭诉:“一夜之间,我们的田地被冲毁,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我们该怎么活下去?”紧接着,4月27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紧急通话。
在通话中,王毅外长坚定地给出了回应,明确表态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理解并尊重巴基斯坦的安全关切。同时,强调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紧张的行动。这“3个支持”的背后,是中方在印巴问题上一贯的立场,既坚定站在正义一边,又积极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克什米尔地区(资料图)
回顾整个事件,4月22日的恐袭是矛盾的开端,印度声称巴方支持恐怖分子,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敌对行动,包括切断水源、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等。而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采取反制措施,驱逐印度官员、关闭领空等。4月26日印度在未提前警告的情况下对克什米尔地区大坝放水,让局势进一步恶化。印度方面毫无根据地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甚至在调查结果未出炉时就采取行动,这种行径让人怀疑其真实目的。分析人士指出,莫迪政府或许是出于转移国内外矛盾、吸引国际注意力等原因,才借此机会大做文章。
对于印度的无端指责,国际社会有着不同的反应。中国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一方,谴责恐怖袭击事件,表达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并多次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美国则选择“不介入”,特朗普表态“南亚的问题应该由南亚国家自己解决,美国不会再充当世界警察”。然而,这种“不介入”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印度更大的行动空间。印度试图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谋取更大利益,而巴基斯坦则深知自身面临的挑战,积极寻求国际支持,邀请中俄等国际力量参与事件调查。
莫迪(资料图)
印巴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自1947年分治以来,两国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过多次战争。而此次冲突背后,水资源问题也成为了双方博弈的关键。印度控制着河流上游,此次放水行为被巴方认为是“水资源恐怖主义”,违反了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在国力、地利以及道德舆论等方面,印度似乎占据一定优势,但巴基斯坦并非孤立无援。在王毅外长表明中方立场后,巴方得到了强大的外交支持。
印巴冲突的解决并非易事,双方需要放下敌对情绪,以和平、理性的态度通过对话与协商来解决问题。中国的“三个支持”清晰地界定了立场,既不会坐视巴方主权和安全利益受到侵犯,也倡导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未来,国际社会应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推动印巴双方回到谈判桌前,为克什米尔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毕竟,和平才是地区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基石,如同那句古老的箴言所说:“和平是战争的休止符,亦是繁荣的序曲。”在印巴这场冲突中,和平的曙光何时才能真正到来,值得世界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