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为何突然变化?早期信号藏在哪?女性真的了解自己吗?


►
本文180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以为只是痛经,其实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这不是吓唬你,而是我们在临床上太常见的一个误判。
很多女性把一些身体异常当作“正常反应”,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妇科病的早期信号,藏在哪些你可能忽略的小变化里?
01.月经不调,不是“气血虚”那么简单
月经提前、推迟、量多、量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最近太累了”“吃辣了”“气血虚”,自己喝点红糖水就算了。
但真相是:月经紊乱是绝大多数妇科病的第一信号。比如,卵巢功能异常、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甚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都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35岁以下女性中,月经异常的发生率高达38%。别把月经当成“每月例行公事”,它其实是身体在给你递健康报告。
02.下腹痛,不止是“痛经”
每逢“大姨妈”来临,疼成两折,这是很多女性的常态。但如果这种痛经逐年加重或者根本不在月经期也疼,那就要警惕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都会导致下腹不明原因的疼痛。
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患者最初被误认为是“原发性痛经”,直到症状严重才被确诊(《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年刊)。别习惯了疼痛,有些疼,真不是该忍的。
03.白带异常,是身体在报警白带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正常白带是透明或乳白色,量适中,无异味。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基本可以确定身体出问题了:
颜色发黄、发绿有异味,尤其是腥臭味伴随外阴瘙痒、灼热这些可能是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表现。如果白带中带血,还要高度警惕宫颈癌早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数据,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1万,很多患者就是因为忽略了早期白带异常。
04.性生活出血,是“红灯”不是“浪漫”
如果你在非经期性生活中出现出血,别再自我安慰“可能是太激烈了”。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早期的信号。尤其是反复、规律性出血,要马上去医院做宫颈TCT和HPV检查。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常见癌症,但它是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癌症类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及时筛查可使宫颈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0%。
05.乳房胀痛,不只是“经前反应”
乳房在经期前胀痛是常见现象,但如果:
平时也胀痛胀痛部位固定伴有乳头溢液或肿块那就要警惕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甚至乳腺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中国女性乳腺癌患病率连续多年居妇科肿瘤首位,每年新发病例超42万。别再相信“多喝豆浆就能防乳腺癌”这种谣言,定期体检才是关键。
06.尿频尿急,不一定是“上火”
很多女性出现尿频、尿急、下腹坠胀时,第一反应是“喝水少”“上火了”。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3天,尤其是伴随腰痛、发热,要高度怀疑泌尿系感染甚至盆腔炎。
长期忽视可能导致感染上行,波及肾脏,甚至引发不孕症。《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超过40%曾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史。
别再把“尿频”当小事,有时候它是在告诉你:“身体已经在发炎”。
07.长期疲劳、脸色暗沉,不只是“熬夜太多”
气色不好、易疲劳、脸色发黄,很多女性会归因于“工作太累”“没休息好”。
但这些也可能是卵巢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问题的表现。尤其是35岁以上的女性,更要关注身体能量下降是不是激素在悄悄变了。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提到,卵巢早衰的平均确诊年龄已提前至34岁左右,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别等到闭经了才觉得不对劲,提前干预,才有选择。
08.身体信号不能“等它好”,要主动筛查
绝大多数妇科病在早期都有信号,只是我们太习惯“忍一忍就过去了”。但真正的问题是,你在忍身体,它却在变坏。
每年妇科体检不能少,尤其是以下几项检查:
宫颈TCT、HPV联合筛查(预防宫颈癌)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病变)阴超(检查子宫、卵巢状况)白带常规(排查感染)这些检查不贵、不痛苦,却能救命。

很多人问我:医生,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我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只要你觉得不对劲,那它就值得被检查。
别再等,别再拖,身体不会说谎,症状就是它在呼救。
参考文献:①.《中国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 2022②.《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