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蒋介石带了百名士兵见毛主席,毛主席却笑着说:“他是来保护我的”
1945年的山城重庆,空气里不只弥漫着战后的硝烟味,更裹挟着国共两党复杂较量的紧张与试探。毛主席来到这里,进行着一场载入史册的谈判。作为他的贴身警卫,齐吉树和战友们的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毕竟,这里是国民党的大本营,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尖上。
一天,毛主席正伏案工作,齐吉树像往常一样,目光警惕地守护在一旁。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平静,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就潮水般涌了进来,瞬间把毛主席办公的小屋子围了个严严实实,各个角落都有人守着,枪口锃亮。
老齐心里咯噔一下,几乎是本能地,手就摸到了腰间,噌地一下挡在了毛主席身前,眼睛瞪着那些闯进来的人,声音里带着火药味:“你们想干什么?!”
这时,一名国民党军官慢悠悠地走过来,对齐吉树说:“你先出去一下,我们有要事与毛先生商议。”
想让我出去?做梦!齐吉树心想,他的使命就是护卫主席周全,刀山火海也得跟着!可再看毛主席呢?就跟没事人一样,连头都没抬一下,继续忙着手里的文件。直到听到门口有人让小齐出去,他才慢悠悠地抬起头,脸上还带着点笑意,冲着小齐摆了摆手,那意思特明显:下去吧,没事。
小齐心里那叫一个别扭啊,万般不情愿,可主席发话了,他只能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站在门口,眼睛死死地盯着屋里,生怕出一点岔子。
不多会儿,只见蒋介石在一大群卫兵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进了门,直接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另一边,听到动静赶过来的龙飞虎,也想往里冲,结果被守在外面的国民党士兵拦得更死,任他好说歹说,软磨硬泡,就是不放行。老哥俩只能在门口干着急,耳朵竖得跟雷达似的,就怕屋里有个什么响动,一旦不对劲,哪怕硬闯也得冲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门终于开了,蒋介石又在众多卫兵的“护送”下,扬长而去。
小龙小齐赶紧冲进屋,看到主席好好的,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可心里的那股子气还没消。小龙忍不住嘟囔起来:“他老蒋也太霸道了!自己来见主席,带了那么多人,连咱们进去一个都不让,算什么事儿?”
毛主席听了,还是笑呵呵的,说:“他怕你们呀!”
小齐一听更不服气了:“他怕有危险,主席您就不怕吗?”
这回,毛主席的笑容里带了点深意,他抬了抬眉毛,慢声说:“你想啊,他带了那么多兵来,不是为了保护我吗?我还有啥好怕的?”
这句话,听着像玩笑,可背后藏着的,是毛主席的高明和自信,是那种深入敌营却能泰然自若的战略定力和心理素质。按理说,身处蒋介石的地盘,无异于深入虎穴,肯定得格外小心,能躲则躲吧?可毛主席偏不!他在重庆那阵子,那叫一个活跃,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溜达溜达,见各种人。据统计,光是各界知名人士,他就见了上百位,上到国民党元老,下到民主人士、文化名人,他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交流。
在他看来,你藏得越严实,反而越危险。大家不知道你在哪、在干嘛,真要出了事,都没人知道是谁干的,追究起来也难。可你大大方方地出来走动,见这个,会那个,认识你的人多了,你的行踪透明了,蒋介石反而不敢轻易乱来,因为那样做的代价太大,动静太大,全球都在看着呢。所以,毛主席的这种“透明”策略,恰恰成了他最安全的“保护伞”。
再看看蒋介石这边。重庆可是他的地盘啊,按理说他最安全不过了。可就是回“自己家”见个“客人”,还得前呼后拥,带那么多枪杆子,这说明啥?说明他心里虚啊!他内心深处充满了疑虑和不安,生怕任何一点意外发生。
尤其是不让毛主席的警卫员跟着,连一个都不行!这简直是把“我不放心”、“我害怕”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他担心一切不可控因素,哪怕只是毛主席身边一个手无寸铁的警卫员,都会让他如坐针毡,觉得潜在的威胁无处不在。
所以啊,这个看似小小的会面插曲,其实把毛主席的“大无畏”和蒋介石的“胆怯”展现得淋漓尽致。毛主席的大无畏,是建立在对形势的精准判断和自身战略自信基础上的从容;而蒋介石的胆怯,则源于内心的不安和对他人深深的猜忌,哪怕在自己的地盘上,也得靠武装到牙齿的卫兵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全感。
这不仅是胆量大小的区别,更是胸怀、格局和战略眼光的巨大差异啊!一段历史细节,折射出两位伟人截然不同的特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