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是给自己养老还是留给孩子?聪明的老人只进不出,孩子还孝顺
送完孩子上学,闲着没事做就跟内衣店的老板娘聊天,看她走路一拐一拐的,才知道走楼梯的时候摔了。我问她,走路都这样了,怎么不叫女儿来看店铺,她气得骂起了自己的女儿。
她女儿22岁了,年前辞职一直在家里玩,楼上楼下的很少见她露脸,只有去做美甲和拿快递才来跟她妈妈打声招呼。

老板娘说,以后都别指望孩子,有存款还是自己留着养老别给他们,要不然身无分文会很惨的。原来,她摔倒后,女儿一点忙都不帮,刚开始还想出远门和朋友去旅游,要不是爸爸让孩子留下照顾妈妈,早跑出去了。
可惜,人留下了,心思全不在妈妈身上,该帮的忙一点不帮,反而还要一拐一拐的妈妈买菜做饭,真的任谁看了都要说“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然后,我们顺势聊到了隔壁小区的刘阿姨。这个刘阿姨只有一个儿子,她年轻的时候挣了不少,在儿子结婚的时候买房又买车,把家底都掏空给了儿子。一开始,大家还劝她给自己留点,她说就这么一个儿子,不信他会不管两老的。
虽然两老跟儿子一起住着大房子,可媳妇没那么好应付,经常还暗示两老伙食费给的不够。就在前几天,刘阿姨吃错东西在医院躺了一星期,她儿媳缴完费脸色都不好看了,刘阿姨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这也是刘阿姨在小区散步时跟几个老友说的,我婆婆刚好是其中一个,所以我婆婆说,老人家就应该拽着自己的存款养老,不求儿女不求别人才能受到尊重。

可能有的老人比较疼孩子吧,在孩子的人生大事上虽然出不了大“力气”,但可以出“存款”。可是,即使这么做了,能换来孩子的孝顺吗?

关于老人的存款,一部分是留给自己养老,一部分掏空给儿女。
给儿女:有些老人想在有生之年给儿女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让他们生活更好一点,家庭和睦了才儿孙满堂。但是,在孩子们掏空了老人的口袋后,老人大笔的支出就要靠孩子了,这时候花掉老人存款的孩子会觉得这是给自己增添了无形的压力,多经历几次就受不住了。

留给自己养老: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会面临各种健康问题,这时候需要“存款”来支付看大白、买保¦健品的费用等。同时,有存款在身上,自己的生活也有保障,不依赖儿女,既保持了自身的尊严和独立性,也让儿女觉得负担轻很多。
这也是老人有进不出,但儿女孝顺的原因。
为啥有些老人能做到“有进不出”呢?观念因素:一些老人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养成了节俭和储蓄的习惯,他们认为存款是自己晚年生活的保障,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所以即使儿女孝顺,逢年过节给生活费,也依然坚持有进不出。
对未来的担忧:尽管儿女孝顺,但老人可能担心未来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自己患重¦病需要大量医¦疗费用,或者儿女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无法一直照顾好自己,所以想通过保留存款来应对这些不确定性。
自身价值的体现:拥有存款对于一些老人来说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看着存款的增加会让他们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完全依赖儿女。
教育儿女的方式:部分老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儿女要独立自强,让他们明白生活需要靠自己去努力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的存款,即使儿女孝顺,也依然坚持这种教育理念。

最后
“不怕老,就怕老了没钱养老”,这是近几年小区大妈常说的话,这也说明了老人们活的越来越通透,不给儿女添堵,不让儿女嫌自己,那就是手上必须要有存款。
文:阿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