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批0通过!这类高校,迎大变局!

教育 04-26 阅读:1163 评论:0

今年3月,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25年教育部共受理拟新设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申请72个,经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仅4个专业点审核通过,68个专业点不同意设置。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申报的2个医学类和21个中医类专业,审批0通过。

在人口结构变化、从业学历门槛提升的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发展正迎来重大变局。

部分医学类专业,暂停增设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文件,都透露出专科层次医学类专业布局将调整的信号。

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根据行业需求,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

2020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加大护理专业人才供给。

2024年,江苏、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在其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5年高职专科学校原则上不新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点,从严控制中医类专业点审批。

高职部分医学类专业的增设被按下暂停键,人才需求缩减是重要因素之一。

伴随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招聘单位对医护类岗位学历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除了医药类院校,当下许多综合性大学、师范高校也纷纷抢滩医学教育。医学类专业本科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势必将挤压专科层次学生的就业空间。

《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研究发现,近年来高职应届毕业生在综合医院就业比例从2019届的2.5%,降至2023届的1.6%。

一批医专,积极升本

医疗行业是专业度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历水平均要求比较高。在同等条件下,专科毕业生除非继续深造,否则比较难获得好的就业机会,未来晋升职务和评定职称也可能受到学历影响。

在这样的行业从业特征背景下,医学类专科生的学历提升意愿也不断增强。

《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医药卫生大类高职毕业生读本科比例从2019届的8.7%,提升至2023届的18.2%。

部分医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升本比例也较高。根据近期各校最新公布的《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计分卡”数据,麦可思研究汇总整理了各医药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升本人数情况,由此计算升本比例。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9%)、菏泽医学专科学校(33.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2.4%)毕业生的升本比例接近或超过1/3。

为应对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学历需求变化,一批医学专科院校通过升格本科寻求更长远发展。

2024年9月,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设置有关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在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立普通本科学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均进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发文支持。

在今年初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的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学校党委书记董亚杰提到,2025年是学校升格为“安徽第二医学院”、办学层次提升的元年,要推动学校成功升格本科。

两部门: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

行业发展给医学人才培养带来挑战,社会需求人才缺口与用人变化,也给医药类高职院校创造更大机遇。

《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研究发现,近年来高职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就业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19届的1.1%上升到2023届的1.8%。研究认为,这一变化意味着,伴随着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与乡村医生队伍的补充和优化,毕业生在相关领域拥有较多机会的同时,也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和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在国内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家政消费提质扩容背景下,大型城市相关人才缺口进一步显现。

去年,上海、广州、北京市人社局陆续发布的人才需求目录,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岗位“用工告急”。

结合安徽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发布《院校“专业—职业”对照表(2024年版)》,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养照护与管理,以及社区康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高职专业,迎来就业新机遇。

2025年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10个省(区、市)作为医养照护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重点省份,到2025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新增1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到2027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累计新增不少于3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带动全国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人才需求的转变,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促使医药类高校主动调整专业布局。

从“临床医学”向“健康服务”

为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如今已有部分医学专科院校主动适应现代医学和健康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寻求转型发展。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本省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原”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临床医疗人才转向培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卫生健康人才,逐步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据介绍,该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设置有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康复等专业;面向儿科、老年医学、医疗护理等人才需求短板,增设中医康复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健康服务类专业从2013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13个。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大健康行业的发展,将办学定位调整为“卫生+康养”双领域发展:一方面进一步保持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康养领域、老年健康布局。

基于这样的定位,学校成立了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现已开设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心理咨询、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预防医学、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传统医卫专业共同构成了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专业群,以培养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晶. 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护航健康中国[EB/OL]. [2024-03-20]. 人民政协网.

[2]徐玉芳 王晨 鲁晶晶 刘海波. 积极转型 靶向发力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N]. 中国教育报, 2024-04-17(8版).

[3]麦可思研究院. 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M].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

[4]王霖.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卫生+康养”双驱动 打造医学技能人才培养高地[J]. 在线学习, 2024年(104期).

[5]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