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的手,是不是伸的太长了?
近日,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宣布胖东来的7条新规。7条新规不仅涉及员工的工作,还涉及员工的婚姻家庭生活。
具体新规包括:在胖东来,先骂人先打人承担所有责任,被动还手是不承担责任的;相互借钱有标准的,最高不允许超出个人月工资收入;胖东来人必须靠自己主宰规划自己的生活,是不允许依附父母依附他人;不喜欢自己选择或从事的工作是不允许的。
此外,婚姻不幸福,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是不允许找任何理由束缚对方,是不允许不同意的;从今年开始,夫妻之间家暴和冷暴力是不允许的,打孩子也是不允许的;此外每个胖东来人的居家都要整洁的,家庭安全知识和消防设备是必备的。
对于胖东来的新规,有人为其叫好,直呼胖东来再一次率风气之先,在做好企业的同时,还要求员工具备积极健康的生活和人格。但也有人对这种方式并不认同,质疑胖东来这种带有强烈“爹味”的管理模式是否合适,对员工生活行为事无巨细的管理是否必要?
从新规内容来看,胖东来似乎试图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理想生活”框架。比如规定先骂人先打人承担所有责任,被动还手不担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倡导了文明的社交环境,从企业管理角度,有利于维护内部和谐,减少员工间的冲突,似乎无可厚非。但当涉及员工的私人生活领域,如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就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其合理性。
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上,胖东来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家庭中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但他们忽略了管理上的“界线”,婚姻本就是极为复杂的私人关系,法律在处理离婚等问题时都遵循严格的程序和原则,充分尊重双方的意愿和权益。胖东来作为企业,直接介入员工的婚姻决策,是否逾越了合理的管理边界?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法律依据来判断婚姻中的是非曲直?这无疑是对员工婚姻自主权的一种过度干涉,将企业意志强加于员工的私人生活,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还有不许依附父母他人,这固然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倡导,却忽略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济状况不同,在生活中难免会有需要家人支持的时候,尤其是年轻员工,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时刻,有时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的帮衬,这不是依附,而是现实所需。
此外,关于员工家庭环境的规定,要求居家整洁、配备家庭安全知识和消防设备等,虽然看似是为员工安全着想,但这种事无巨细的要求,无疑让员工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监视”。员工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中本应是最放松的状态,却还要时刻担心是否符合企业的家庭标准,这得多累心?
诚然,胖东来一直以高工资福利著称,这也确实吸引了众多求职者。但当这种高福利与如此细致的管理规定挂钩时,就不免让人产生“要挟”之感。员工为了获得高薪福利,不得不接受企业对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约束,这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企业与员工之间本应平等的雇佣关系。
从法理的角度来看,胖东来的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法律的功能。企业可以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但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处理本应由法律解决的问题。胖东来对婚姻、暴力等问题的规定,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一旦出现纠纷,企业的规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员工的权益能否真正得到保障,都存在很大的疑问。
胖东来的初心毋庸置疑,完全是出于对员工的关怀和打造理想企业生态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过度的管理可能会侵犯员工的隐私,模糊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理界限。
所以,胖东来在追求发展和员工福祉的过程中,应明确管理的边界,尊重员工的个人隐私和自主权利,不能伸的手太长,用“爹味”十足的方式,将员工的生活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会让员工有沉重的心理负担。
另外,胖东来的新规大都涉及员工的私域生活,在监督上难度极大,而且即便有问题,也难免存在“亲亲相隐”的现象,那么到头来,胖东的所谓新规,最终可能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