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对比:中国航天员出舱被抬着走,美国的却能站着打招呼?
4月30日,深受国人牵挂的神舟十九,在地球上空“漂流”了两天后,终于是有惊无险的安全着陆。
随着三名航天员,依次被工作人员从舱内抬出,所有屏幕前的观众,终于是将悬着的心,给放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就当众人欢呼雀跃的时候,有一位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看美国的“航天员”在降落后,就能立刻站起来打招呼,为何我们的航天员却一定要坚持“抬出来”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国的航天员真有这么“强大”吗?
其实,事情还要从美国6名女“航天员”升空开始讲起......

美国航天员
美国“航天员”打招呼事件4月1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的火箭发射场,突然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当地的工作人员突然被告知一项“奇怪”的任务:今天要送6名女士飞往“太空,且火箭的发射燃料只准备了100千米。
更离谱的是,在火箭达到最高点后,乘员舱就要立刻与其分离,并在其上升惯性结束后,就立马打开降落伞,让其顺利降下来。
什么?一次送6位女性“升空”?还只飞100千米?

美国6名女“航天员”
如此诡异的要求,估计工作人员这辈子都没见过,可毕竟是领导的命令,自己也只能照办。
就这样,6名身着蓝色“航天服”的女士,随着“新谢泼德”飞行器的点火,笔直的冲向了“太空”中。
随后,飞行器在达到“预定高度”后就打开了降落伞,并缓缓的降了下来。

“新谢泼德”飞行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飞行器着陆打开舱门后,里面的“航天员”竟能直接走出来,还边微笑边跟人打招呼。
这是怎么回事?为啥咱们的航天员在着陆之后,都得靠工作人员抬出来呢?
其实,美国这一场“太空秀”,跟航天一点边都不沾。

飞行器中的“航天员”
根据国际航天所定义的卡门线:只有超过地表100千米,我们才算真正的“步入”太空,这6位美国人充其量就是地表边缘“晃悠”了一圈,离航天还远着呢。
你看他们的返回舱,连个火烧的痕迹都没有,也配叫升空?
真正的航天,那是时刻充满危险与“折磨”的,航天员出舱的时候能没事,已经是万幸了......

中国航天员安全出舱
航天员所遭受的“折磨”如果有网友细心观察过神十九,航天员出舱的画面,你就会发现他们的面部都充满了“臃肿感”,而这一切正是航天“所赐”。
众所周知,当我们离地表越远的时候,人所处的重力环境就越轻,这会导致平时在下肢汇集的体液,会涌向身体各处。
这对我们的皮肤来讲,意味着表皮细胞将被体液给撑大,进而呈现出一种“臃肿”的状态。

出舱的三名航天员
而这次神十九的航天员,可是在太空中整整待了183天,身体遭受体液长达半年的“冲击”,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有多重。
更要命的是,受失重环境的影响,我们全身的肌肉都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组织在得不到反馈后就会因为“无用”而开始退化。
根据相关数据表示,航天员每在太空中待一个月,其肌肉的强度就会减少1%~5%,严重的还会出现骨丢失的现象。

中国神十九航天员
所谓骨丢失,就是由于得不到刺激,骨骼里的血液供应就会相对应减少,从而导致骨头上的钙物质开始脱落,并流入肾脏中。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四肢,变得越来越无力,这对这些英雄来讲无疑是一种煎熬。
除此之外,航天员的平衡能力也会在失重环境中,“丧失殆尽”。

航天员的前庭系统“失灵”
一般来讲,我们的内耳部位会有一个前庭系统,它会通过对地球引力的感知,而向我们的大脑指明“方向”。
可到了太空环境,地球重力几乎“消失”了,人们的所依赖的平衡感知开始被破坏,最后就连站立都成了问题。
即使后面回到了地球,他们也得用长达半年的时间来重新学习走路。

神十九航天员顺利出舱
因此你就会发现:航天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183天,还能在着陆之后保持清醒,是多么的不易,此时再要求他们走着出来,那是对生命健康的不负责,是对这些英雄的不尊重。
至于美国那6名“航天员”没事,其实就是飞的太低、太短了,100千米的高度,如果只是待个几分钟,其实跟我们做飞机没什么区别。
也不用把美国人想的过于神话,以前段时间所滞留9个月的那两名航天员为例,出舱的时候不一样是被人抬着。

报道
肌肉退化、失重、失衡、浮肿等等,可以说只要航天员到了太空,跟一只脚踏入“鬼门关”没什么区别。
好在,神二十的升空,为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新的曙光......

神州二十号
神二十携带生命科学实验升空令无数国人振奋的是,此次神二十升空,其中三项任务就是聚焦于航天员的生命科学实验,分别是: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
其中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此次带它上空,就是为了研究其在失重状态下,再生机制有什么变化。
一旦研究成功,说不定咱们的航天员未来,还真能实现“走出舱门”的创举。

等待筛选上太空的新一批斑马鱼
而另外两种生命之所以选择斑马鱼,则是因为其基因和我们人类有高度的同源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至于链霉菌,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其能参与生态系统的建构,对我们来讲,是不可多得的好伙伴。
要知道,老美航天领域比咱们早那么多年,都没开展过这种研究,可见中国航天的含金量有多高了吧。
信源:央视网 2022年12月04日关于“航天新征程 | 为什么航天员出舱需要被人抬着走?返航之路比想象中的更燃也更难”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一方只是为了商业而进行的“太空秀”,一方却为了航天任务而“呕心沥血”,其中的是非轻重,早已高下立判。
向咱们的航天员们致敬!
针对中国航天员被抬着出舱,而美国的却能站起来打招呼,评论区的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