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生命定格加班桌:当“过劳死”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血色勋章
一场未完成的婚礼与永远停摆的工位
2025年4月23日,本该是猿辅导武汉公司员工李某某筹备婚礼的最后冲刺。这位26岁的青年却倒在堆满教案的工位上,成为互联网教育行业“加班文化”的最新祭品。监控显示,他生前连续18天日均工作14小时,单月加班超189小时——这相当于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连上厕所都需要向主管报备。
一、血色清晨:从“网络故障”到殡仪馆车辆4月23日上午8时,保洁员推开猿辅导武汉公司B座25楼的大门时,发现了蜷缩在工位旁的李某某。此时距离未婚妻报警寻人已过去7小时,而公司以“网络故障”为由通知全体调休的邮件,仍安静地躺在员工收件箱里。
据家属透露,李某某原定5月2日举行婚礼,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他,本计划用积蓄在武汉安家。4月22日晚9点,未婚妻收到他最后一条消息:“今天要赶完300个学生答疑,明天再选婚纱”。讽刺的是,公司公开声明强调“当日未安排加班”,却回避了员工为完成KPI“自愿留守”的潜规则。
这场悲剧揭开的不只是个体命运,更是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牢笼”:
智能监控系统:工位安装人体感应装置,离岗超15分钟触发警报;电脑屏幕实时截图存档,“摸鱼指数”直接挂钩绩效
隐形加班机制:表面实行“双休不加班”,实际通过“末位淘汰制”逼迫员工深夜处理学生家长消息,某前员工透露:“凌晨2点群里@全员是常态”
绩效暴政:教师需同时服务400名学生,兼顾授课、销售、录音质检,未达标者扣除50%绩效——这正是李某某猝死前月薪骤降30%的原因
就在猿辅导事件发酵之际,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1.5小时,工时不足者需提交千字反思报告。北京某研发中心员工透露:“领导总在下班前布置新任务,表演式加班已成生存技能”。更荒诞的是,雷军以2200亿身家登顶富豪榜当日,武汉工厂工人正为SU7订单连续夜班——这辆引发全网狂欢的智能汽车,方向盘上沾着劳动者的血汗。
工伤认定迷雾: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李某某符合“工亡”标准(工作场所48小时内猝死),但企业拒绝提供完整监控,劳动部门调查受阻
维权黑洞:猿辅导关联公司涉及23起劳动仲裁,前员工爆料“加班费要签自愿放弃协议”,律师指出这涉嫌《劳动合同法》第31条违法
监管失语:武汉劳动监察局承认“超时加班普遍存在”,但近三年仅开出4张罚单,最高处罚金额不足企业单日营收千分之一
五、全民焦虑:我们离“过劳死”还有多少通未接电话?李某某的遭遇引发职场人集体共鸣:
脉脉热帖《逃离大厂倒计时》48小时获10万+转发
豆瓣“反加班联盟”新增20万成员,分享“装病请假指南”
武汉光谷涌现“猝死险”投保热潮,90后成主力人群
某互联网大厂HR私下坦言:“我们不要35岁以上员工,不是歧视年龄,是怕他们熬不过KPI”。
当生命成为Excel表格里的消耗品从猿辅导到小米,从教培到造车,中国企业正在用“工时内卷”浇筑GDP神话。李某某工位上未写完的教案,小米工厂里没来得及组装的螺丝,都在叩问这个时代:当“奋斗”异化为“卖命”,当“福报”沦为“讣告”,我们是否正在亲手埋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