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价移民”不能止于戳穿美丽谎言
“卖掉上海房产,带着几百万资产和7岁儿子赴英”“变卖青岛唯一住房,举家移民日本”……近期,一些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宣称“花几十万元甚至只需几万元即可实现国外永居躺平”的短视频和帖子。视频中,移民后的人早上晨跑、中午和朋友共进午餐、傍晚在海边看日落,生活悠闲自在。
近些年来,有关“投资移民”“技术移民”“购房移民”等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这给人一种印象是,只要你想移民他国,总有一种适合你。但从相关报道来看,移民之路陷阱重重,一不小心就会遭遇欺诈骗局,因为不少移民中介为了赚钱,就会编造各种美丽的谎言,诱骗想移民的那些人入坑。
在报道中,相关移民亲历者揭露了多种谎言:在社交平台有帖子称,“捐款XX万欧元可换某国身份”,实为连环套——捐赠仅获得临时居留卡,满足严苛条件才可申请永居,即能否成功移民是未知数;有人被“购房即可移民北美、享高福利”的广告所吸引,向移民中介交钱后遭遇不少“雷”。
由此不难看出,移民中介编造的美丽谎言有三个特点:其一,炮制多种移民方式供选择,有的换了“马甲”例如将投资包装为捐款;其二,将移民门槛和中介收费包装得很低,但实际上是种“诱饵”;其三,将移民目的国的生活描绘得像童话一样,其实隐瞒了物价高、教育门槛高等真相和风险。
而且,消费者向移民中介交钱后,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再想维权时困难重重。因为很多中介机构特意将办公地设在境外,消费者跨国维权难度无疑很大。部分消费者之所以会陷入维权困境,既是因为当初被“低价移民”的美丽谎言所忽悠,也存在崇洋媚外倾向,幻想在海外过上“躺平”生活。
而移民中介敢于编造美丽谎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很多人对某些国家移民政策以及当地实际生活情况的“无知”。所以,要想避免掉入移民陷阱,作为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移民中介宣传,来历不明的网帖内容更不可信。既要理性看待国内的生活环境,也要深入了解拟移民目的国的实际情况。
媒体揭露真相、戳穿谎言,显然对于有移民倾向的消费者而言是重要提醒。希望相关报道能对这部分消费者起到警示、“醒脑”等作用。只要消费者“抵抗力”增强,移民中介炮制的美丽谎言自然无人相信,进而失去市场。除了媒体提醒外,我国驻相关国家使领馆也要根据投诉,发布移民风险。
此外,也要依法整治移民中介误导、欺骗等行为。虽然许多移民机构将办公地设在国外,但由于其目标客户都在国内,那么,无论是其宣传阵地还是承接业务,主要都是国内。因此,首先要对虚假移民广告依法整治。即依据《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平台落实广告审核责任。
另外,对涉嫌诈骗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要承接移民业务的相关人员在国内活动,该追责的追责。这既需要消费者遇到诈骗后及时报警,也需要办案机关积极作为。涉嫌重大犯罪的可跨国合作缉拿。鉴于移民乱象频出,是否有必要对国内移民市场开展系统的专项整治,也值得考虑。
有业内人士建议,网络平台、移民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因私出入境行业协会等多方面要共同协作治理,也值得倾听和采纳。总之,要尽量将移民服务乱象消除在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