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更好?鲁比奥一口回绝!不可能出席会议,不料正如南非总统意
据报道,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每一个决策都如同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2025年2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拒绝出席南非G20外长会这一事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测。
南非会议资料图
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23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正式签署新的《征用法案》,这个法案明确规定,政府可在符合公共利益的条件下征收土地。这一法案的出台,原本是南非为了推动国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而做出的努力,然而,却在美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2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发难,指责南非正在“没收土地”,对待某些阶层的人“非常恶劣”,并威胁称美国“不会容忍”,还将在全面调查完成之前“切断对南非的所有资助”。特朗普的这一言论,瞬间点燃了美南之间紧张关系的导火索。而在特朗普发声之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迅速跟上节奏。当地时间2月5日,鲁比奥在社媒平台X发帖宣布,他将不会出席于2月20日至2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理由是抗议南非政府的《征用法案》。他在帖子中言辞激烈地表示,“南非正在做非常糟糕的事情。没收私人财产,利用G20宣传‘团结、平等与可持续发展’,也就是DEI(多元化、公平与包容)和气候变化。我的工作是推进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或纵容反美主义。”
特朗普资料图
鲁比奥的这一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美国国务卿缺席G20外长会议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G20峰会自1999年在德国柏林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最初,它只是G7集团财长会议发起的,由财长和央行行长们讨论国际金融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的会议。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G20会议升级为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峰会,其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近年来,在G20体系运作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次由南非这样一个非洲国家担任主席国,就是很好的例证。G20峰会已然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务卿的缺席显得格外刺眼。
对于鲁比奥的指责和缺席决定,南非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南非外交部5日强调,“南非不存在任意剥夺土地和私人财产的情况”。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更是态度强硬,他在2月6日晚于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对于美国政府宣布切断对南非援助资金一事,南非不会被吓倒,南非人坚韧不拔,南非不会屈服。拉马福萨还指出,南非政府的《征用法案》符合南非宪法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公平的土地分配,并非如美国所指责的那样是在“没收土地”。
鲁比奥资料图
从美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鲁比奥的这一决定或许反映出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些动向。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系列“退群”行为就备受国际关注,从退出多个国际性组织,到如今抵制G20外长会议,似乎都在传达一个信号:美国试图重新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以确保“美国优先”政策的推行。然而,美国当下的经济处境却十分艰难。近些年来,美国GDP增长趋势不稳定,失业率飙升,国债不断刷新纪录,如今已突破36万亿美元,联邦政府甚至一度面临关门的风险。在制造业方面,从航天飞机到航空飞机,再到先进芯片和新能源领域,美国的高端制造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再加上中国接连推出的稀土等众多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举措,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在这样的经济困境下,原本G20外长会议或许是美国寻求国际合作、缓解经济压力的一个契机,可鲁比奥的拒绝出席,无疑是断送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角度分析,鲁比奥的缺席事件或许预示着一场新的国际斗争的开始。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保守主义政策,与以南非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追求的更加公平、进步的社会主义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对南非土地政策的指责,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意图。美国可能担心南非这种偏向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政策会在国际上产生示范效应,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南非坚决捍卫自己的政策,表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不再愿意被美国随意干涉,它们正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话语权。
鲁比奥资料图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将世界多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积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这次美南冲突中,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却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美国缺席G20外长会议,不仅让自己失去了与其他经济体接触合作的机会,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担当,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G20外长会议资料图
鲁比奥拒绝出席南非G20外长会这一事件,表面上看是美南之间关于土地政策的分歧,但背后却反映出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的困境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抗争。这一事件就像一个缩影,展现了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各国在发展道路上的不同选择。未来,美国是否会改变其保守的外交政策,新兴经济体又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声,国际社会都在拭目以待。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求多元化和公平化的全球治理模式,无疑是解决国际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