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赦后的宋希濂,晚年在美国发言毛主席比老蒋高明太多

历史 05-06 阅读:0 评论:0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许多先辈投身革命,依据社会状况和个人思考选定行动战略,最终决定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前仆后继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此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恰似两党战略写照。孙中山初创时,怀救国救民之志,然对社会状况把控不足,终致失败。

时间流逝,蒋家视国民党为私军,忽视民众疾苦。因此,许多人转而支持共产党,宋希濂便是其中之一。

提及宋希濂,众人对其背叛国民党颇感惊讶。身为国民党师团级干部,他原本极尊崇蒋介石命令,其突然背叛之举令人难以置信。

【国民党败退】

1949年,国共胜负已近分明,尤其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败局已定。然而,蒋介石仍不甘心,继续顽抗。

解放军凭连胜气势持续推进,国民党则手足无措,战场上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故难以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占领国民党多处据点,但对敌军将士未施屠戮,均作为俘虏进行再教育。

被押送的多为国民党高级士兵,拥有多样知识技能。对尚处于建设期的共产党而言,他们是宝贵的知识资源。

当时的士兵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均源自战场实践,极为珍贵。若任其流失,将不利于我国军事的进步与发展。

1941年11月,解放军部队抵达西南地区开展工作,与国民党交锋后,成功俘获国民党陆军中将宋希濂,给予国民党势力沉重打击。

宋希濂乃蒋介石麾下20载忠臣,其失如断臂。获此评价,希濂性格刚烈,面临逮捕,即刻欲自杀。

幸得士兵及时夺枪,阻止其自杀,后将其押至重庆白公馆。上级对此头疼不已,因宋希濂性格执拗,对任何劝说均置若罔闻。

宋希濂在军队中不配合工作,引发诸多纠纷。为解决此问题,中央派员劝说。1950年初,云南军区司令员陈赓恰至重庆,遂负责此任务。

得知陈赓此行专为宋希濂,负责人甚感惊讶。原来,陈赓与宋希濂同为老乡,且均为黄埔军校校友,二人关系颇为深厚。

宋希濂因年幼视陈赓为前辈,始终尊重。然两人后走不同道路,立场相异,致使昔日良好关系无法因情谊而延续。

宋希濂被俘,为陈赓提供了交流契机。虽多年未见,陈赓不忍旧友因倔强终身监禁,遂急忙赶往重庆。

上级批准陈赓负责此事,他前往关押室探望宋希濂,情况发生重大转变。宋希濂未曾料到,被俘后竟能重逢故友。

作为久别重逢的朋友,他们话题不断。宋希濂收敛了往日的不配合,开始与陈赓交流,事情渐有进展,其余议题也随之顺畅。

【宋希濂的成长历程】

与陈赓闲聊时,宋希濂忆起往昔,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他们立场各异,但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曾有一段合作时期。

双方当时见面与现在相仿,话题不断。自离校至战场,历经诸多困难挑战。重逢故人,心中喜悦难以形容。

两人身份已变,一为司令员,一为阶下囚,沟通氛围不再和谐。身份地位之差,导致此次交流终带几分无奈。

对宋希濂的评价多持平衡观,因1934年蒋介石铁桶战略引发共产党长征,为确保部队安全转移,需部分战士牵制敌军。

瞿秋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5年在福建长汀执行阻击任务时,因被当地警卫发现,突围未果被捕。

瞿秋白原本用假身份未被发现,被视为普通人。但同年四月,国民党八师俘虏了省委书记之妻,她透露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

国民党闻讯即派人调查,经共产党叛徒指认确认瞿秋白身份。瞿秋白自知难逃,留下遗言后英勇牺牲。

杀掉瞿秋白的是宋希濂。瞿秋白在国共合作时,常赴黄埔军校授课,其学生中便包括宋希濂。

瞿秋白是指引宋希濂的恩师,因此瞿秋白被其杀害成为宋希濂人生的污点。获特赦后,宋希濂常对此怀有遗憾与羞愧之情。

宋希濂抗日功绩显著,自1932年起,他频繁向上级请缨,目的唯一,即投身抗日战斗,表现尤为突出。

他独自请愿未果,遂率全旅至上级办公室,誓死守卫国土。1937年后,宋希濂作为首批部队,奔赴上海参战。

日军扬言“三日攻占上海”,但遭宋希濂等部重创。宋希濂渴望抗日,率部以勇猛之势夺取战略高地,最终赢得胜利。

宋希濂无论何地,其抗日英勇皆令人钦佩。然世事难料,终致内战被俘。此番经历,却让宋希濂深刻认清了自己。

【毛主席的高明】

宋希濂被俘后,决心赴死,即便陈赓以友人身份劝解,亦无改善。加之他曾杀害瞿秋白,其他人更不会轻易放过他。

然而,实际情况与他预想不同,陈赓走后,其他革命战士虽与他无深交,却未对他采取过激行动,他每日仅忙于劳动与接受思想教育。

在北京功德林期间,宋希濂获得了一段宝贵的冷静时光,全面思考了国家形势与自身命运,并真正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

当他名列首批特赦时,被共产党之宽容震撼。他自省,若为己,绝不宽恕杀师仇人,而周总理却因此事给予他慰藉。

走出功德林,宋希濂步入社会后方知真正为国为民的党派。身为国民党人,他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国民党的行为与之相悖。

在敌对党派中,他意外发现以民为本的主张,反思蒋介石所为后,思想发生转变,逐渐倾向共产党。

变换思维后,宋希濂视野更宽。1961年,他应邀参加新春聚会,与多名战犯共见共产党中央管理层,深感其亲民程度远超国民党。

革命老人重返社会,共产党未增要求或限制。出乎意料,国民党却对他们频施手段。

宋希濂因身份特殊常遇采访,美记者问其对两党看法,他直言:“毛主席眼光远超蒋介石。”

亲身经历那段时期者方能准确评价,宋希濂作为敌对方,能说出此番话,足见毛主席的胸襟令宋希濂深感震撼。

1935年,瞿秋白面临枪决前,仍坚持当众演讲10分钟。宋希濂事后感慨,自责醒悟得太迟。

宋希濂,曾称“鹰犬将军”,晚年向陈赓遗孀赠款,表达深情。他生前一直怀揣着对祖国和平统一的热切期盼。

周恩来三次会见宋希濂,每次交流都深入且富有意义,旨在增进彼此了解,探讨合作事宜,展现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才能与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