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男宠有多荒唐?记不住行贿人的名字,直接把同姓人全封官

历史 05-09 阅读:0 评论:0

你敢信?唐朝有个男宠,因为记不住行贿人名字,直接把全城同一姓氏的人都封了官!这事儿发生在武则天的“后宫”,主角就是她最宠爱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荒唐程度,放现在妥妥的热搜顶流,而背后的故事,远比想象中更荒诞离奇。

张氏兄弟能上位,全靠一张脸。张昌宗本是太平公主府中的清客,肤白貌美,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子媚态。太平公主为讨好母亲武则天,便将他引荐入宫。武则天初见张昌宗,当场惊为天人,直呼“六郎似莲花” ,还立刻赏了紫袍金带。张昌宗深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转头就把哥哥张易之推荐入宫,说“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就这样,兄弟俩成了武则天的“心头宝”,不仅吃饭能跟女皇同席,出行还能坐着同一辆马车。

为了博武则天欢心,张氏兄弟各展所长。张昌宗擅长音律,时常在寝宫内为武则天弹奏西域传来的胡琴,曲调婉转缠绵,听得武则天满脸笑意;张易之则苦练歌舞,将民间流行的《踏谣娘》改编得妖冶动人,每次表演都引得武则天拍手叫绝。他们还变着法子搞“浪漫”,寒冬腊月时,用彩帛结成花树,摆在武则天的庭院中,说这是“永不凋零的春色”。

有了武则天撑腰,兄弟俩把朝堂当自家后院。他们在控鹤监里搞“男宠天团”,表面上谈诗论道,实际上天天开奢靡派对。张易之爱收集珍宝,派人四处搜刮民间古董,稍有不从就罗织罪名抓人;张昌宗痴迷音律,把长安城里的乐师全召进府日夜演奏,稍有懈怠就拳脚相加。更离谱的是,他们公然卖官鬻爵,还搞出了一套“明码标价”:五品官纹银千两,三品官黄金百镒,只要给钱,官职随便挑。

开头说的荒唐事就发生在这期间。有个姓杨的商人想走后门当官,花重金打通关系,给张易之塞了大笔钱财。结果张易之的管家转头就忘了这商人叫啥,跑去问主子怎么办。张易之当时正和一群男宠斗蛐蛐,被打扰了兴致,不耐烦地一挥手:“这么点小事也来问?姓杨的都给官!”短短几天,长安城突然冒出上百个杨姓官员,有人原本是街边卖炊饼的小贩,有人只是富商家的账房先生,全靠着这场闹剧平步青云。这些“杨官”们为了巴结张易之,争相送礼,张家门前整日车水马龙,堪比长安最热闹的集市。

但嚣张过头终要还。公元705年,武则天已是82岁高龄,卧病在迎仙宫,多日不见群臣,只有张氏兄弟随侍左右。二人趁机把持朝政,假传圣旨打压异己,连宰相想见女皇一面都得通过他们。大臣们私下议论:“二张恃宠而骄,恐有谋逆之心。” 宰相张柬之忍无可忍,联络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以“保护皇上”为名,带着五百羽林军发动“神龙政变”。

正月二十二凌晨,皇宫内一片肃杀。士兵冲进控鹤监时,张易之还在铜镜前仔细涂抹口脂,想着等会儿如何哄武则天开心;张昌宗抱着心爱的瑶琴,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寒光一闪,兄弟俩的脑袋就落了地。他们的尸体被拖到天津桥南示众,围观百姓拍手称快,有人朝尸体扔菜叶,有人用石头砸,甚至有人当场解下腰间酒壶,泼酒庆祝。

有人说张氏兄弟是武则天对抗男权的“工具人”,也有人骂他们祸国殃民。有人觉得他们不过是在权力漩涡中身不由己的可怜人,也有人认为他们死有余辜。你觉得,这俩面首是真的罪大恶极,还是被时代推上风口浪尖的牺牲品?评论区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