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最牛的的卫生员,没有开过一枪,却成了特等功臣

推荐 05-07 阅读:2 评论:0

他是志愿军中最牛的卫生员,没有上战场开过一枪,却在战后成为特等功臣。回国后彭老总更是亲自请吃他吃饭。原来他曾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人救助了300多位伤员。他就是二级模范,特等功臣陈振安。

陈振安(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陈振安,1930年6月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19岁加入革命队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振安也跟随部队入朝作战,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3团2连的一名卫生员。

1950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了大量的飞机大炮,对我军上甘岭阵地上的537.7高地及597.9高地,展开猛烈地轰炸,并出动了6万余人的兵力,对两个高地发起了进攻。

而当时驻扎在阵地上的部队,正是有着志愿军第15军45师133团2连。当然,陈振安也在其中。

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我军很快就出现了伤亡。陈振安立马对连队里的伤员进行救助,一开始,我军的后勤还能跟上。连队里的伤员数量也不是很多。所以陈振安还是能勉强的应对下来。

志愿军英雄(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我军的伤亡情况也随之增加。陈振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更不好的消息是,在敌人的连番轰炸下,我军的后勤已经跟不上了。整个阵地上,到处都是缺水缺粮的情况。

当时15军军长还放下话来,谁要是能送一篓苹果到上甘岭阵地上,就给他记一次二等功。但直到上甘岭战役结束,都没有人能获得这个二等功,可想这个任务有多艰巨。

但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还是陆陆续续的有着伤员送到陈振安所在的坑道内。在进入奥坑道作战后,陈振安所需要照顾的伤员有一百多名。

当时,坑道内最急需的物资就是淡水,许多伤员的嘴皮都已经干裂,在这里,一滴淡水或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陈振安立马在坑道内寻找起了淡水,终于,在坑道的最里面,他摸到墙壁是湿的。他立马在墙上挖出一条缝,一滴滴淡水随着这条缝,流了出来。

陈振安(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等到陈振安第二天来到这儿时,发现这里已经积累了一大碗清水。就这样,陈振安依靠着这些从墙壁上流出来的清水,拯救了许多伤员的生命。

淡水的问题勉强解决了,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大量的伤员,让陈振安所带的止血棉以及绷带,都已经消耗殆尽。

但每天,都有着新的伤员送来,为了让他们能尽快的止血,陈振安将自己的棉衣扣开,将里面的棉花全部拿了出来,用着伤员的止血棉。而他自己,却穿着一件单衣。穿梭在这冰天雪地里。

而绷带的问题,陈振安发现,我军缴获的敌人降落伞,材质上,完全可以代替绷带的使用。于是他主动申请加入突击队,前往战场收集敌人的降落伞。

志愿军英雄(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但敌人的一颗炮弹,却正好落在了他的身边。他的头部不幸中弹,所幸的是没有伤到要害,陈振安不一会儿就醒了过来,爬到了战场中央,收集了3个降落伞。短暂的解决了伤员的绷带问题。

就这样,陈振安依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在上甘岭战役中,成功的救助了372位伤员。

战斗结束后,陈振安荣获一次特等功,授予二级模范荣誉称号。回国后,彭老总又专门将他请到家中,请他吃了一顿饭。

而后,陈振安又因为自己头上的伤,转业到广东工作。2015年8月2日在广州因病去世,享年85岁。

向英雄致敬,一人救助300多人,您是战场上的天使。感谢您在抗美援朝上做出的贡献,您的光辉事迹永世长存,向英雄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