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万赔偿!华为再胜商标侵权案,注册近似商标,蹭流量不成反受罚

财经 04-18 阅读:340 评论:0

#尚标今日热点电子产品行业HUAV和HUAWEI

注册并使用与大牌近似的商标,售卖同类型产品,引起了消费者误认,首先获得的可能不是流量,而是诉讼赔偿。

“HUAV”与华为的“HUAWEI”,乍一看是不是还挺相似,如果是不熟悉英文或者没有仔细查看,会引起很多人的误认。这样的误认,也给了一些抢注相似商标名售卖相关产品,意图蹭流量获取利益的人钻空子的机会。不过大公司的品牌保护和法务部不是吃白饭的,品牌越强,侵权后的赔偿金额也越高。980万侵权教训

“HUAV”与华为的“HUAWEI”仅一字之差,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在商品名称中,“MotePad”“MaceBook”等标识与华为的“MatePad”“MateBook”高度相似。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店铺页面模仿华为的广告标语、图文排版。

华为公司经过取证后发现,在这些侵权商品的用户评价中,大量出现“以为是华为正品”“和华为手机适配”等混淆性言论。2025年2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XX公司需赔偿华为980万元,并公开声明消除影响。这是继2024年宿迁法院360万判赔后,华为在商标侵权案中的又一高额胜诉案例。

一字之差为何侵权?

1. 商标侵权:读音相同 + 结构近似 = 致命伤

法院经过仔细审理后认定,华为的“HUAWEI”商标在手机、平板等3C领域具有**驰名商标效力**。而“HUAV”与“HUAWEI”仅末尾字母存在差异,读音完全相同。根据《商标法》第57条规定,“容易导致混淆”即构成侵权。从实际情况来看,用户评价中60%的消费者产生了混淆,误认为购买的商品是华为正品。这一关键证据,进一步坐实了XX公司的侵权行为。

2. 不正当竞争:抄袭页面

XX公司不仅模仿华为商标,还在商品宣传方面大做手脚。他们不仅复制华为的广告语(如“非凡大师,智慧体验”)、产品详情页布局(如参数对比图、场景化文案),甚至将华为的“花瓣LOGO”元素融入自身设计。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认定此类行为构成“混淆性仿冒”,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华为的商誉,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商品与华为公司存在特定联系。

3、企业警示: 侥幸心理要不得

腾誉公司辩称“HUAV与HUAWEI区别明显”,但法院通过用户评价、销售数据等多方面的证据,证明其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华为商标布局在商标方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财产线索显示其拥有‌5000条商标信息,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充分体现了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综合积累。

华为的商标布局以‌技术产品为核心‌,通过‌文化符号融合、全球化防御性注册、前瞻性储备‌三大策略,构建了覆盖智能终端、汽车、通信、AI等领域的品牌护城河,Logo经历三次演变:初代15色块代表创业团队,第二代(2006年)简化为8花瓣象征全球化业务,第三代(2024年)扁平化设计强化科技感,同时统一字母形态(如E字母标准化)‌。无论是华为的“界”系列车标,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核心的商标体系,都做好了国内外相关注册保护。华为于‌2002年‌首次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后续其核心商标(如“HUAWEI”“华为”等)在司法判决中多次获得驰名商标的跨类别保护‌。来源:央广网、北京商报、钱江晚报等,仅分享侵删尚尚总结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能心存侥幸,试图通过“蹭名牌”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同时也说明了做好商标保护性注册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