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工,坐公交也成为沉重的负担,这一点远不及西安
来深圳后,在西安的朋友们常说深圳消费高,让我颇有点不服,毕竟在深圳还能找到9块钱的凉菜、8块钱的炒面、11块的快餐,这些在西安都找不到。
但在深圳待了两个月后,才发现这地方除了吃的便宜一点,其他各个方面,物价真是高啊!
在西安,雪碧、可乐三块钱一瓶,小笼包六块钱一笼,这已成为共识,超市和路边摊都不敢轻易涨价。

而在深圳,三块钱的可乐也有,也只能在城中村、小卖部仔细找才能找到,大多数地方都要贵那么一块两块。
而六块钱的小笼包就更不好找了。
不过,吃饭还是可替代的,总能找到便宜的食物。最恼火的是坐公交车!

在深圳,我坐过的最便宜的公交是两块,只坐了两站路。因为这边公交起步价就要两块钱,有公交卡也只能打八折。
在西安,公交车投币两块,刷卡一块,你可以从东郊坐到西郊,从南郊坐到北郊,没人管你坐了多久。
在深圳就不行了,行程稍长的公交都采取上车扫码、下车再二次扫码的收费方式。坐的路程越长,收费越多。每次去海边玩,或者从郊区进一次城,一倒车,公交车费都要十块八块。
不得不服,公交的设计者们太会算计了!

吃饭还可以拣便宜的吃,公交可是仅此一家,不愿坐,那就走路吧。
宿舍离公司两公里,坐车单程要两块,来回四块钱,都够吃顿早餐了。为了省钱,一半同事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而我们这些没车的就每天走来走去,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阴天还好,晴天真的挺热的,走回去一身汗,只能迫不及待去冲凉。

在我们住的附近除了一家快餐店,基本上没其他的吃的。所以,我有时只能跑到四公里外的坑梓街道去改善下伙食。那里有臊子面、有肉夹馍、有塔斯汀汉堡。
室友跟着我去了一次,第二次再也不去了,因为来回车费得四块八,就为了吃碗面,太不合算了。
因为车费贵,周末想要出去玩,也得提前做好攻略,看坐哪路车倒车少,车费便宜。但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你再怎么会算计,其实也省不了多少钱。

车费贵,最苦的应该是找工作的人。每天公交地铁不停地切换,奔波于各个区面试。一天下来,工作没找到,几十块钱就没了。
在深圳待久了,也会渐渐想起西安的好。
因为西安虽然吃的贵一点,车费和各种生活用品便宜,想省钱还是挺容易的。而深圳,想要省钱真的太难了,除非每天吃快餐,周末躲家里哪也不去。只有这样,在工资少得可怜的情况下,才能给自己省点钱。

在高收入人群眼里,为了几块钱的车费斤斤计较,太过于小家子气。但对于穷人们来说,赚钱渠道有限,提高收入太难,在不能开源的情况下,节流也是生存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