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盛宣怀病逝,留下1300多万两白银,他8子8女的结局怎样了?

历史 05-07 阅读:0 评论:0

1916年4月27号,72岁的盛宣怀在上海静安寺路的自家大宅子里去世了,他这一辈子,总共过了26106天。盛宣怀家里特别有钱有势,总共有7个老婆,生了8个儿子8个女儿。家里佣人多得数不清,总共有277个,每个孩子都有专门的保姆照顾。每个老婆那边,都管事的、跟班的、记账的,各个老婆、少奶奶身边还都跟着一群随从,大家各有各的差事。特别要说一下,盛宣怀家里还出了两位挺出名的女佣,其中一个后来生了赵一狄的母亲,另一个呢,生了宋美龄的母亲。

盛宣怀这辈子真是厉害,搞出了好多开创历史先河的大事。他不仅在铁路、轮船、电报、银行、钢铁、纺织、教育这些行业都有涉足,还搞出了头一份的电报局、银行、铁路干线,还有第一所近代的大学北洋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总共有11个“中国首个”。他靠着李鸿章的帮助,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晚清时期最有钱的人。而另一个有钱人胡雪岩,早就被他用手段给斗败了。

盛宣怀在快不行的时候,写了份遗嘱。他说要把家当分两半,一半给愚斋义庄做慈善基金,另一半投到自己办的那些产业里。产业赚的钱呢,就分成六份,五个儿子每人一份,剩下的一份留给老婆庄氏养老。这份遗嘱,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得盯着执行。

盛宣怀对自己的葬礼有明确要求,他说得干脆利落:一切都得简简单单,和尚诵经,薄葬就行。

但庄夫人没按他的意愿来,给他办了个超大的葬礼,花了30万两白银。送葬的队伍从斜桥弄一路排到外滩,这葬礼的阵仗大得跟国葬似的,全国都轰动了,路上堵得不行。租界那边没办法,只好派了好多人来管交通。就这样,折腾了4个月,他的家人才算把他安葬在江苏江阴马镇的老家。

1920年1月份,李经方把盛家的财产给算了一下,总共有1349万两。不过,去掉要还的钱和其他花销,实际上就剩下1160万两了。这事儿在当时报纸上都登出来了。按照遗嘱,这些钱得这么分:一半,也就是580万两,要捐给愚斋义庄;剩下的那一半,五房的子孙们平分,每房能分到116万两。

说到愚斋义庄的财产怎么管,李经方和盛家的五房子孙一起商量,制定了个规矩,还成立了董事会。规矩里写明,只能用赚的钱,不能卖掉义庄的财产。这钱怎么用也都写清楚了,四成用来做慈善,再四成存到盛家的公积金里,剩下的两成就给盛家日常开销用。

这样做完全是按照盛宣怀的临终吩咐来的,显示出盛宣怀对后辈深深的忧虑和一片苦心,就是为了避免他的子孙把大堆家产都败光,将来落得个没着没落的下场。

那么他那些后代真的像他计划的那样发展了吗?他们每个人最后都咋样了呢?

咱们先瞅瞅他明媒正娶的老婆生的孩子们最后都咋样了。

【一、第一任夫人姓董夫人所生的6个儿女。】

董舜畹,大家都叫她探梅,来自常州的一个大户人家。她老爹董似谷,以前当过江西的粮道官,是四品道台,放到现在,那就是个厅级领导。

董夫人和盛宣怀结婚后,两人感情特别好,一共养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叫昌颐,二儿子叫和颐,三儿子叫润颐。不过挺可惜的是,结婚才十六年,董夫人就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她还不到四十岁。而那时候,昌颐也才仅仅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盛昌颐是家里的老大,1863年那会儿,他刚开始在湖北汉阳闯荡。这家伙挺有出息的,读书特别用功。到了1891年,也就是光绪辛卯年,28岁的他一举考中了举人,得了个从一品的封赏,后来还以正二品的身份,在湖北当上了候补道,并且做了德安府的知府。在德安府那会儿,他受老爸的影响,在安陆搞起了织布厂和汉东机器米厂,这两个厂子赚了不少钱,在当地可是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1908年的时候,盛昌颐开了家裕商银行,这家银行除了别的业务,还存钱。那时候他45岁,自己就当上了总经理。可到了1909年,他才46岁,就离世了,比盛宣怀还早走了7年。盛昌颐在走之前,也给家里留下了很大一笔财产。

盛昌颐这一家族分支:盛昌颐这一家子,说起来也是有些来头的。他们这一脉,代代传承,血脉相连,延续至今。盛昌颐作为这一脉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家族历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这个家族里,盛昌颐的后代们也都各有千秋,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他们继承了先祖的优良传统,也各自有着新的追求和发展。这一脉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生活中,都秉持着盛昌颐留下的那份坚韧和执着,不断努力,不断前行。总的来说,盛昌颐这一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家族分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家族的荣耀和传承,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盛昌颐常年四处跑,和老婆宗恒宜总是分居两地,两人也没生下孩子。他在外面陆续娶了五个姨太太,但只有一个姓殷的姨太太给他生了个闺女。这个宝贝女儿盛佩玉,最后还是由他的原配宗恒宜一手拉扯大的。

盛佩玉11岁那年,她爷爷盛宣怀走了。在爷爷的葬礼上,她碰见了比自己小一岁的表弟邵云龙,他是盛四小姐的儿子。从那以后,他俩就常一起玩,玩着玩着,感情也深了,邵云龙后来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邵洵美。到了1927年,他俩在双方家人的同意下成了亲。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给他们当的证婚人,婚礼上还来了好多大人物,像徐志摩、陆小曼、郁达夫这些。

盛佩玉跟邵洵美结婚前,立下了三条规矩:第一条,绝对不能碰大烟;第二条,不能去赌博;第三条,不能找别的女人。

结婚后,盛佩玉给家里添了五个娃。邵洵美这个人特别大方,朋友有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掏钱帮忙,花钱如流水,因此得了个“海上孟尝君”的外号。他热爱读书、写诗、编辑杂志,还爱开书店,为了自己的这些喜好,他舍得下大本钱。后来,他还接手了徐志摩经营不善的新月书店,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可惜的是,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后,这家书店也慢慢走向了关门大吉的路子。

1935年那会儿,邵洵美碰上个美国女作家,名叫艾米丽,俩人就那么好上了。盛佩玉知道了这事儿,但没咋大闹,反而说要是邵洵美乐意,可以跟艾米丽成家。邵洵美一看盛佩玉这么宽容,又犯浑了,把婚前说的那些话都抛脑后了,开始抽起了大烟。可你猜怎么着?盛佩玉非但没生气,还笑盈盈的,好像根本不介意他这样堕落下去。

最后,邵洵美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自己还落下了心脏病。到快不行的时候,他连医院的四百多块医疗费都拿不出来,房租也欠了六百多块,另外还借了别人五六百,还有其他一堆让人头疼的债务。邵洵美走的时候,身上穿的是件破烂棉袄和旧裤子,就只有脚上的袜子是新的。

盛佩玉为了替老公还清债务,把自个儿的首饰全给典当了,最后家里穷得叮当响。没办法,她只能去扫大街挣钱还债。一直到快不行的时候,她才总算是把债给还清了,这一辈子过得是真苦啊。

邵洵美的大儿子邵祖丞,也就是盛四小姐家的长孙,相当有出息,后来做了复旦大学的教授。而他的曾外孙女婿,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就是那位有名的学者钱文忠。

盛宣怀的二弟盛隽怀收养了盛和颐作为继子,但盛和颐不幸的是早年就去世了。

5、二女儿嫁给了同乡的冯敩干,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6、有三个女孩嫁给了无锡的林志伟,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二、盛宣怀第二位夫人刁氏所生的孩子的结局】

刁姑娘是从风尘之地走出来的,她长得漂亮,嘴巴也甜,脸上总是带着那种行业特有的微笑,还特别聪明能干,这让盛宣怀对她情有独钟,满心满眼都是她。他们做了十五年夫妻,只育有一个女儿。到了1889年,刁姑娘离世了,盛宣怀从那以后,很多年都没再娶过别人。

盛宣怀特别疼爱刁氏,刁氏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中的盛樨蕙。因为是两人的独苗,盛宣怀对盛樨蕙那叫一个偏爱。这样一来,盛樨蕙比起她的其他几个姐妹,就更得盛宣怀的心了。

盛宣怀把女儿嫁给了上海道台邵友濂的二公子邵恒。邵友濂这人可不简单,他当过钦差大臣、总署的官,还做过苏松太道的道台,河南按察使、台湾布政使、湖南巡抚这些职位也都干过,甚至还做过全权大臣。盛宣怀给女儿办婚礼时,那嫁妆可是真不少,首饰、古董、家具这些,都是顶级的,要是折算成钱,那数目可大了去了。除此之外,陪嫁的银元都有100万两。这场婚礼豪华得不得了,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盛樨蕙出嫁之后,因为老爸有钱,她就放开手脚花钱,迷上了赌钱,特别爱打麻将,而且赌注下得特别大,一开口就是要押一堆金条。

结婚后,盛樨蕙过得挺惨。到了夫家,她就像是个生育工具,不停地怀孕,一口气生了6个儿子和1个女儿。她老公呢,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鬼,整天就知道到处玩女人,吃喝玩乐,赌博嫖娼样样来。盛樨蕙看到老公这副德行,心里头火大得很,整天都闷闷不乐的。再加上生孩子把身体都给掏空了,她年纪轻轻的,三十多岁就没了,这命啊,真的是太苦了。

她儿子邵洵美,跟大舅的女儿成了家,这事儿之前已经详细说过了。

【三、盛宣怀的第三位夫人,庄夫人所生的子女】

庄德华女士,字号畹玉,是毗陵庄家的第十六代后人,她比盛宣怀年轻了22岁。上海那个挺有名的玉佛寺,就是庄女士出钱建的。庄女士给盛宣怀生了俩儿子和一个闺女,可惜其中一个儿子没养活。剩下的那个儿子,就是上海大名鼎鼎的花花公子盛恩颐,大家都叫他盛老四。

盛宣怀的第四个孩子盛恩颐,那可是他的心头肉。慈禧太后还亲自给他赐了名。在盛宣怀的三房正妻里,就盛恩颐这么一个独苗。他的大哥昌颐、三哥同颐都不在了,二哥和颐呢,过继给了盛宣怀的二弟隽怀,结果也没能活下来。

盛宣怀特别看重老四,非要他先娶妻再立业不可。他费了好大劲,给盛恩颐挑了个好媳妇,就是孙宝琦家的大小姐孙用慧。孙用慧嫁过来后,给盛家添了个金贵的孙子。

盛宣怀花了大钱,送盛恩颐去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等他学成归来,就安排他接手家里的生意。

盛恩颐是个出了名的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他从来不懂得节俭,对金钱没有概念,总是随心所欲地花费。不管是高档奢侈品还是日常用品,只要他喜欢,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在他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任何东西是值得珍惜和保留的,只有不断地消费和享受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的这种挥霍无度的性格,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惊讶和不解。毕竟,拥有再多的财富,如果不懂得珍惜和管理,也终会有耗尽的一天。但盛恩颐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依然我行我素,享受着挥金如土的快感。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让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无数的快乐和满足,但也让他的财富迅速缩水。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依然保持着那种挥霍成性的生活方式。

盛恩颐因为爸妈特别宠他,花钱如流水,尤其喜欢豪车。只要看上哪款,他就不管多少钱都要买下来。上海刚进口第一辆奔驰的时候,他眼都不眨一下,立马就买走了。为了炫耀,他还特意把方向盘换成了银的,刻上自己的名字,车牌号也选了4444,因为在中国4这个数字挺吉利的。这样一来,他的车一开出去,大家都知道是盛老四来了。

盛恩颐就算身上没钱,也不影响他花钱。他老爱晚上往外跑,那时候银行都关门了,没钱咋办?他就随手从家里拿一两样东西去当铺当了,换点钱去享受。等第二天银行一开门,他就赶紧派人去取钱,然后跑到当铺把东西赎回来。

盛恩颐是个爱美女的人,他一共娶了11位姨太太。给这些姨太太花钱,他从不心疼。他给每位姨太太都准备了一栋带花园的别墅,还配了辆进口轿车。不仅如此,每人身边都有一群男仆女佣伺候着,想买啥奢侈品都行。

盛恩颐是个赌博迷,他特别喜欢赌马,为此在赛马场养了整整75匹马。但这些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有次他竟然跟浙江省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豪赌了一场。结果一夜之间,他就把从北京路到黄河路沿线的一百多栋房子全给输了个精光。

盛恩颐整天不干正事,净顾着抽鸦片。

盛恩颐接手了家族生意,但并没上心去打理。做了汉冶萍公司的老总后,他的日子还是乱糟糟的,整个人都显得不太对劲。白天黑夜颠倒着过,白天睡觉,晚上出去花天酒地,而且不管啥场合,都抽大烟。他儿子曾这么评价他:

老爸躲在烟榻上,一边吞云吐雾抽着烟,一边忙着批阅文件。

他爸去世那会儿,他24岁,本该是拼事业的大好时光,但他还是整天瞎晃悠,不干正事。转眼到了1927年秋天,他妈妈庄夫人也走了。这一走,盛家的家产又得重新分。庄夫人之前那份“生活费”剩下的钱,被一劈两半,一半给了五个房子的儿孙,另一半则给了家族义庄。算来算去,义庄这回拿了147万3932两7钱4分9厘,再加上之前那500多两,总共加起来有727万多两。

没过多久,盛恩颐分到的那些钱就差不多被他花光了。然后,他打起了义庄的主意,劝盛家的兄弟们一起把义庄的财产分了。没想到,盛家的女儿们也不甘落后,都加入了争财产的行列。盛爱颐为了多拿点家产,甚至还把哥哥们告上了法院。经过好一番折腾,盛宣怀的后代们终于把他留下的那点财产都给瓜分完了。

抗战结束后,盛恩颐过得非常落魄,他常和李鸿章的孙子李厚甫混在一起,这俩人都是败家的主儿。有次,他俩在街上闲逛,溜达到了襄阳公园门口,都想着进去坐会儿。可他俩把钱袋子翻了个底朝天,凑起来的钱还是不够买张门票。

盛恩颐原先手头有不少房产,但解放后,国家搞土地国有,私人土地得交地价税。盛家在全国各地的房产,由于税钱太贵,实在交不起,就都被算成地价,归了公家。到最后,就只剩下老家祠堂那几间老房子没被收走。为啥呢?当地有个工作人员说了:“咱收了人家的房子,但不能连人家的祖宗也一块儿收了啊!”就这样,这四间祠堂就成了盛恩颐最后的落脚地。

1958年,盛恩颐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最后却穷得跟叫花子一样,死在了他以前的家留园的门房里。

盛恩颐一家子:盛恩颐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四个孩子个个都有出息,事业有成。

盛恩颐的长子盛毓邮,分到了盛宣怀的一丁点儿家产,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他特别看不惯老爸那股败家的劲儿,自己倒是挺上进的。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读完书后,他又跑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继续深造,学的是商科,最后成了一个挺有成就的大生意人。盛毓邮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盛承洪,另一个叫盛承兴。

盛恩颐的二小子盛毓度,二十出头那会儿跑到日本去留学了。那时候天下大乱,但他心态挺好,特别有拼劲儿,家里的事儿他也上心。为了能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他孤身一人跑到香港去打工,从最底层干起。他啥活儿都干过,搬过砖,当过家教,平时也是能省就省,一点点攒钱。在餐饮这行里,他摸爬滚打了好一阵子,后来竟干成了身家上亿的大生意人,成了个挺成功的实业家。

盛毓度在中日关系史上可是个有功绩的政治人物。他经常跑去各种社团的演讲会上,大力呼吁中日恢复友好关系,因此得到了“国士”的美名,还变成了日本特别受欢迎的政论家。到了1975年,周恩来总理还特地邀请盛毓度一家回国看看,顺便探亲呢。

盛毓珠,别名岫云,是盛恩颐的闺女。她还是袁世凯当大总统时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外甥孙女,被人称作颖若馆主。另外,她还是马芳踪先生的妻子。

盛恩颐有个闺女叫盛坤贤,她是以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高级技术专家。

盛宣怀的后代里,有个叫盛勤的,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日本文化经济,是个讲师。她的丈夫钱文忠挺有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钱文忠作为盛勤的曾孙女婿,在学术界也颇有建树。

庄夫人生了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大家都叫她盛七小姐或者盛爱颐。这丫头打小就机灵,啥世面都见过,盛宣怀特别疼她。盛爱颐后来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念完书,英文说得好溜,画画、刺绣也都拿手,字写得更是漂亮。到了16岁,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成了上海滩有名的大家闺秀。

宋子文从国外回来后,一眼就看上了盛七小姐,他使劲浑身解数,硬是让宋霭龄帮忙牵线,成了盛爱颐的英文辅导老师。这样他就能天天见到盛爱颐,没多久,盛爱颐就对他有了好感。可没想到,庄夫人对他们的这段感情特别不满意,坚决反对。

讲:“两家背景不匹配,不是合适的一对”,并且嘱咐儿子盛恩颐要多留意宋子文,别让他太过出头。

盛爱颐没敢去挑战婚姻的束缚,压根就没想过反抗。宋子文让她跟他一起走,她胆怯了,心里七上八下的。她瞅着宋子文已经买好的去广州的船票,递给宋子文一把金叶子,跟他说:“你还是自己去吧,我在家等你。”宋子文觉得,她可能并不是真心爱自己。

宋子文无奈之下前往了广州,多亏了孙中山的赏识,他当上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头儿,同时还兼任了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老大等好几个要职。

1930年,宋子文又回到了上海,这时候的他,已经娶了建筑商人张谋之的小女儿张乐怡为老婆,张乐怡比盛爱颐小了七岁。聊起对张乐怡的感情,他这么说:“她就像是我一直等着的那个人,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里头痒痒的,有种说不出的冲动。感觉要是早点遇上她就好了,她比盛七小姐更让我心动。”

盛爱颐足足等了宋子文八年时间,她真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男人最后竟然这样对她,要知道她家的钱可比张乐怡家多多了!这事儿让盛爱颐气得不轻,还生了一场大病。一直到三十二岁那年,她才嫁给了自己的表弟庄铸九。可自从那以后,她就一直病歪歪的。家里人看她这样,心疼得不行,就悄悄把宋子文叫来,想让他们俩和解,怕她不乐意就没提前跟她说。结果七小姐走到客厅,一看宋子文也在那儿。宋子文见她进来,赶紧过去搭话。盛家人也在旁边使劲儿劝他们和好。

但盛爱颐却摆出一副冷冰冰的模样,根本不理会宋子文。众人邀请她一起晚餐时,她直接拒绝:“不行,我老公还在家等我!”说完,她就高傲地离开了,连句跟宋子文道别的话都没留下。

事后,有人跟她聊起这事儿。她回应道:“人家现在是位高权重,混得风生水起,我何必去讨好他?不过话说回来,他借我那把金叶子还没还呢!”从七小姐的反应和说的话里,能感觉到她的骄傲,还有心胸不太宽广。

之后盛家麻烦不断,宋子文的地位却越来越显赫。某日,盛老四的儿子盛毓度竟然被关进了牢里,盛家上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人却没人能帮上忙。最后,盛家人都指望上了七小姐,让她给宋子文打个电话。盛毓度的正室叶元婵更是直接跪在了盛爱颐的跟前,求她出手相助。盛爱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但又不好推辞,只好对叶元婵说:我就打这一个电话,能不能成就看天意了,要是不成,你也别再找我了。

打了个电话给宋子文,盛爱颐开门见山地说:“我打算明天中午跟我侄子聚餐。”没想到宋子文立马就同意了。

庄夫人过世后,盛家的后代们就开始闹腾着要分家产,琢磨着要把用来做慈善的义庄财产拿出来,分给盛家的五房人。这五房就是盛宣怀的三个崽,盛老四、盛老五、盛老七,还有大房那边的孙子盛毓常,以及三房的孙子盛毓邮。他们几个都盯着这笔财产,想着怎么分到手。

七小姐一听,心里觉得很不公道。她思想开放,算是上海滩的新潮女性。她觉得按照民国那会儿的法律,没嫁人的姑娘也应该能继承家产。盛家的财产嘛,得分成七份,她和八小姐都得有份儿。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她干脆把三个哥哥和两个侄子告到了法院,结果还打赢了官司。最后,七小姐分到了五十万的遗产,这事儿也算给中国女性争了口气,开了维护女权的头儿。

上海一解放,盛爱颐就选择留在了这座城市。她晚年过得特别舒服自在,很开心。

她家在市中心,住的是一栋带花园的三层小别墅,单独一个院落。一楼外面有个小花园,没事的时候,她就喜欢在那练练书法。她还有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说说话。

1956年实施公私合营那会儿,虽说之前的固定资产都不算数了,但好处是每季度能领到固定的利息。这样一来,日子过得既安稳又舒坦。

她老公走了之后,她没咋哭,反而挺镇定的。有时候,她会搬个小凳子坐门口,慢悠悠地点起雪茄,在烟雾里瞅着菜市场那边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

七小姐身子骨硬朗,一口气活到了83岁。到她走的时候,整个人利利索索,清清爽爽,穿着得体,走得十分安详。

【四、盛宣怀的侧室及小妾所生的子女的结局】

盛宣怀的小儿子,老五盛重颐,是刘夫人生的。盛宣怀走了以后,盛重颐分到了盛公馆,还当上了招商局的董事,没多久又升为了经理。到了1921年,他更是被大家选为了总经理。可是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他就被撤了职,还被招商局给排挤走了。

盛老五这人做事挺靠谱,后来专门搞起了房地产,他搞了个“溢中银公司”,主要就是建些小洋楼,数量还不少,有好几百间呢,都租给了外国人,租金收得可不少。到了抗战那会儿,房子被炸毁了一部分,剩下的又被日军给占了。等抗战打赢了,国民政府又把那些房子给没收了。盛老五手里拿着好多房产证明,但愣是要不回来。

没办法,我就去找了自己的亲妹妹盛关颐。她老公是福建的大富商林徽阁,常年在台湾做生意。以前宋霭龄给盛关颐当过家庭教师,两人关系挺好的。盛关颐和宋美龄还是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再加上宋母的那层关系,宋家很乐意出手相助。

盛关颐去找了宋美龄,宋美龄一见她,就开口说:

盛重颐去住那里可能不太合适,要不你去住吧,你住进去的话,外面的人应该不会说啥闲话。

其实就是让盛关颐在那住几天,装装样子罢了,没多久房子就到了盛老五手里。

盛老五的大闺女盛鸣玉,在他打算搬回老宅没多久,就在园子里不幸离世了,才21岁,真是让人心疼。盛老五心里头那个痛啊,根本没法儿在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待下去。加上生意上也是一摊子麻烦事儿,他实在是撑不住了,最后狠下心来,把房子转手卖给了荣德生家的荣鸿三。

在新中国还没成立的时候,盛重颐跑到香港去搞证券交易。可惜他没啥生意经,管理得一塌糊涂,还栽在了有“香港杜月笙”之称的李裁发手里,最后全赔进去了。之后,他又试着做了好几次生意,结果都一样,全破产了。盛老五最后在香港过得挺惨,就这么落魄地走了。

盛宣怀家的小儿子盛泰颐,其实是过继给了他的三弟盛善怀。再来说说盛宣怀的第七个孩子,盛升颐,也有人叫他盛昇颐或者萍臣,是侧室柳夫人生的。大家习惯叫他盛老七。这盛老七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盛宣怀一死,他就把老爹给定下的媳妇给休了,转身娶了青楼里的红人白牡丹。之后,为了多交朋友,盛老七常带着白牡丹去孔公馆,陪宋霭龄打麻将。打着打着,23岁的孔令侃就看上了已经40岁的白牡丹。盛老七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直接就把白牡丹让给了孔令侃。这事儿在当时上海可是炸了锅,不过孔令侃和白牡丹两人倒是一直走到了最后。

盛老七分到家产后,一跃成为上海响当当的大款。他对足球那叫一个痴迷,几乎场场不落,兴致来了还会下场露两手。1931年,东华足球队横空出世,成了上海足球界的老资格。盛老七拉上自己的堂叔盛苹荪,还有俩侄子盛毓常、盛毓邮,一起张罗着要大家伙儿凑钱。结果,盛老七就成了东华足球队的首任大佬,他还大方地把自家老宅里的一栋楼腾出来,给足球队当据点。

打仗前头,盛老七当过国民党苏浙皖统税局的局长,他手里攥着江南那片地方的税收大权。

抗战那会儿,盛老七跑到重庆去了,他当上了华福烟草公司的大老板,就是人们说的华福讳公司的董事长。他手里的华福牌香烟,那时候在国内火得不行,简直就是顶尖货。他还管着大陆运输公司、华盛企业公司,还有昆明的滇力制钢厂,这些企业给大后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公路运输这块儿,出了不少力。

抗战结束后,盛老七回到了上海滩。那时候,东华足球队已经换了老大,是广东佬谭敬在当家做主。盛老七琢磨着,既然足球界插不上脚,那就在其他领域干出一番名堂来。

他下定决心炒股赚钱,但没想到却一直赔得很厉害。尽管老婆一直劝他,可他这人太倔,根本不听,哪怕得借钱也非得继续炒。结果,全赔进去了,短短几天,急得头发都全白了。没过多久,他又跑到日本想东山再起,但还是没能成功。到了1964年,他在东京因为肺病去世了。那时候,他的两个闺女都不在身边,一个在香港,一个在北京。最后,还是他的侄子盛毓度帮忙料理了后事。

4、盛宣怀的第八个孩子是盛钧颐,不过他很小就去世了。5、盛宣怀的第五个闺女叫盛关颐,是刘夫人生的。她从小就特别受老爸的疼爱,跟宋美龄、宋霭龄的关系也是特别好。

她嫁给了上海有钱的林薇阁,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但两人岁数差挺多的,没啥共同话题,结婚这么久五小姐也没怀上孩子。后来,盛关颐收养了李鸿章手下严筱舫的孙女严仁美做干女儿,严仁美小时候就没了妈。

盛宣怀离世后,盛关颐费了好大劲,通过法律手段争到了一些盛家的家产。然后,她就跟丈夫一起搬到了台湾。两人在那边搞起了生意,一口气开了十几家公司,做得还挺红火。不过,他们夫妻关系一直不太好,矛盾太多,最后还是离婚了。盛关颐这辈子都没生过孩子,到了20世纪60年代,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了。

盛宣怀有个闺女,排行老六,名叫盛静颐。这盛静颐啊,后来嫁给了浙江湖州南浔的大户人家,就是那位拥有2000万两白银资产的刘镛家的孙子刘俨庭。刘镛可是南浔的首富呢。盛宣怀给女儿挑的这门亲事,也算是费了不少心思。

盛六小姐原本以为,嫁到那个钱财堆满屋的夫家,能过上甜甜蜜蜜的好日子,可事实完全不是她想的那样。结婚后,她的日子并不顺心。盛静颐给刘家生了两个闺女,但奇怪的是,她有一天在刘家就不见了,之后再也没回来。她的一个闺女回到了盛家,另一个呢,跑去了香港和台湾,给人家当起了女佣。

7、盛宣怀的第八个闺女叫盛方颐。盛宣怀到了晚年,瞧上了庄夫人手底下的一个丫鬟,后来就把这丫鬟娶进门做了小老婆。1902年,盛方颐在上海呱呱坠地,她是盛宣怀那位小妾生的孩子。

盛宣怀晚年有了个宝贝女儿盛方颐,对她简直是宠上了天。跟之前的几个孩子比起来,盛宣怀那时候总是忙里忙外的,根本顾不上管教。但这个最小的闺女不一样,因为是老来得女,盛宣怀对她特别上心,就算她犯了错,也舍不得严厉批评,总是先宠着再说。

盛方颐是她妈的独苗,那简直是宠上了天。盛方颐说啥是啥,要啥给啥,就像一直在糖水里泡着,根本不懂外面的天有多大,地有多厚,也不知道人心有多复杂。到了盛方颐12岁那年,盛宣怀一走,更是没人能管得住她了。

盛方颐特别爱享受,吃喝玩乐不在话下,还特别喜欢听戏。有回,家里人领着她去剧院看戏,结果让大盐商周扶九的外孙彭震鸣给瞧上了。

彭震鸣居然坐着车跟在她后面,一路到了盛府。看门的仆人一看,以为他是八小姐的朋友,就没挡他,结果彭震鸣就这么跟八小姐搭上了关系。

彭震鸣,大家都喊他“彭老七”,他擅长演绎程派戏曲,是个正经八百的戏曲演员,能上台表演。长得帅气,还特别爱风流,就是那种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儿。为了过戏瘾,他自己搞了两个私人电台,专门播放戏曲,有时候还请人点戏,他自己来唱,乐在其中。

盛方颐她妈见彭震鸣既没有稳定工作,品行也不端正,就不同意盛方颐跟他来往。盛方颐从小被宠到大,根本不懂妈妈的用心,反而跟妈妈对着干,说除了彭震鸣她谁也不嫁。

她妈没辙,只好点头答应女儿。为了确保她能过得幸福,她妈想了个法子,就是让彭震鸣去认他舅舅做干爹,这样他们夫妻俩以后能多个依靠。为了让彭震鸣对自家女儿上点心,盛方颐的妈提出,得让彭震鸣在当地最牛的大华酒店把婚礼给办了。

但对于那个爱乱花钱的彭震鸣来说,他手里头没啥积蓄。虽然认舅舅当干爹挺简单,但要让他掏钱在大华酒店摆酒席办婚礼,他根本做不到。最后,还是靠他舅舅出钱摆的酒席,这才让两人真正成了家。

他们俩都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全得靠家里老人支持生活。

结婚后,八小姐和彭老七用父母给的钱买了辆私家车,车牌号是“八七”,暗指他们俩。外人看着他们的生活挺美满,其实那都是装出来的。彭老七把八小姐当成了生孩子的机器,结婚后让她一口气生了七个娃,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可他对老婆孩子不闻不问,自己整天在外面拈花惹草。八小姐从小娇惯坏了,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特别难受,气不打一处来。但让她更无奈的是,想找彭老七吵架都找不到人,他经常一连消失好几天都不回家。

盛方颐精神崩溃到了极点,只能靠抽鸦片来麻痹自己。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那会儿,政府开始禁烟,盛方颐因为鸦片瘾太大,改吃鸦片来过瘾,结果没多久就鸦片中毒死了,年仅47岁。彭老七呢,后来卷进了一桩案子,被送去劳动改造,最后自杀了,留下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

【总结:】

盛宣怀的爷爷盛隆,以前是个举人,还做过浙江海宁州的州官。他老爹盛康更厉害,是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盛宣怀出身在这种书香气十足的家庭,学习工作都特别努力。他小时候还跟弟弟一起回老家武进县参加过童子试,一下子就考上了。后来,他还去给李鸿章当助手。盛宣怀这人特别能干,但心思全扑在事业上。他总是忙着搞慈善、扩建祭田、建学校、修家谱这些事儿,结果都没时间管孩子。这样一来,他的孩子们大多都没啥出息。

他走了以后,他的子孙们大多都靠着他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不知道打拼事业有多辛苦,也不明白“起家不易,维持家业更难”的道理,结果多数人把家底都给败光了。

盛宣怀可能心想,他一手打拼下来的家底,足够后代们过上好几辈子的舒坦日子了。这些钱财,足以保证子子孙孙都衣食无忧。他临终前也安排得挺妥当,说自己死后要简单下葬,还特地叮嘱子孙们别动义庄的钱,光吃利息就足以养活大家了。但子孙们压根没把他的遗言当回事,不仅给他搞了个像国葬一样的大排场,还把义庄的钱全给分了。盛宣怀肯定没想到,后代们会拿着他辛苦攒下的家业去赌钱、抽鸦片、乱花钱,结果这几十亿的家业就这么被败光了。

林则徐对待后代的观念真的挺让人佩服的,他是这么说的:“要是子孙能像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啥呢?要是子孙不如我,那留钱又有啥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