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明光酒 | 贡发芹

情感 08-13 阅读:3 评论:0

欧阳修一生喜爱喝酒,一次,他在琅琊山里招待宾客,酒后无意中说了一句,滁酒淡而无味...

自古文豪名士、骚人墨客多喜欢美酒,美酒也因他们而名噪遐迩,名扬四海,名传后世,名垂青史。欧阳修与明光酒就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坛领袖,一代文章宗师。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儒家三圣”之一 。其绝世佳作《醉翁亭记》乃千古名篇,世代经典,后世文章范本,“后来古文时文多祖之”。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龙图阁直学士兼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欧阳修,写了《朋党论》讽刺保守派,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次年新政失败,欧阳修因站错了队,受到牵连。后来又有人借机编造虚假事实,诬告他私德存在问题,导致他身败名裂,被贬到滁州任知州。

刚来滁州时,他心情不好,没有闲情逸致,又因为公事繁忙,没有闲暇时间游赏滁州的山水田园风光、体验滁州的风俗民情。但当年的滁州还是山城小郡,经济落后,地僻人稀,公事也少,没用多长时间,他就将州府公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欧阳修因而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于是他就宠辱皆忘,彻底放松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琅琊古道景区 图源:滁州市琅琊委

一次,欧阳修听说州城西南琅琊寺里的住持智仙和尚佛经学问高深,就慕名前去拜访求教,受到智仙最高礼仪接待。来回路上,欧阳修发现琅琊山里的风光旖旎,景致优美,令人陶醉,于是他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里。自此之后,欧阳修就经常带领外地来探望他的亲朋故旧及城里的文人墨客到琅琊山里游玩,吟诗作对,饮酒对歌,怡情养性。滁州是欧阳修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中转站,他在知滁的两年多的时光里,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淳朴民风,早已清晰地镌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

欧阳修一生喜爱喝酒,一次,他在琅琊山里招待宾客,酒后无意中说了一句,滁酒淡而无味。因为当时滁州无酒坊,滁酒大部分是商人从外地贩运过来,俗话说“卖酒不兑水,好比打拳的不踢腿”,自然无法喝到味道醇厚浓烈之美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旁的智仙和尚把此事记在了心上。不几日,智仙和尚师兄招信县 (宋时由睢陵县改为招信县) 招信寺(原都梁寺)的住持智化和尚,自江南交游返回,路过滁州,特上琅琊寺拜访师弟智仙和尚,智仙知招信境内产好酒,就拜托师兄回寺后找人送些好酒来,用以招待新任的知州欧阳修。智化爽快答应,回寺后还将此事禀告了王知县。

这王知县是山西太原人,庆历三年补缺到招信任职。他读过欧阳修的许多文章,非常敬慕欧阳修的才华和为人。当他得知欧阳修喝不到好酒时,便于次日派人用三马驾车送了一批产于招信境内的太平乡太平集(今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的高粱酒到滁州。

当时招信县城有驿道直通濠州 (今凤阳县) ,即“招濠古道”,途中于洪庙集与“泗六古道”(明朝时辟为驿道,称之为‘江淮中道’)相交,“泗六古道”从泗州直通六合,滁州是必经之地。从招信县城到滁州城也就是一天的路程。欧阳修品尝太平集的美酒后大加称赞,他平时没有知心好友来访或喜庆之事,根本舍不得喝王知县送来的好酒。欧阳修还为此,从招信县境内酒坊专门聘请酿酒师前往滁州地方帮助酿酒,方便市民享用。

欧阳修每次进山,都要到琅琊山里拜访主持智仙和尚,以最高的礼数表示对智仙和尚的敬重,帮助智仙解决许多难题,令智仙和尚非常感激。智仙和尚对知府欧阳修的关照礼遇一直铭记在心,为了让欧阳修与朋友常来琅琊山里尽情享受饮酒赋诗、相互酬唱的乐趣,智仙就安排人专门在琅琊山里修建了一座亭子,专供欧阳修与文友雅聚消遣、游目骋怀,也借此报答欧阳修的知遇之情。亭子落成那天,欧阳修应邀参加竣工典礼,带领州府一班佐僚和众多宾客、文朋雅士,山行六七里,前来道贺。智仙和尚特地献上事先从招信太平集购来的美酒和精心烹制的山肴野蔌招待欧阳修一行,并请欧阳修为新亭命名题匾。

图源:滁州市琅琊山管理委员会

欧阳修非常高兴,当即与众宾客开怀畅饮,把酒临风,觥筹交错,“饮少辄醉”而“颓然其间”。过了好长时间,欧阳修从醉梦中醒来,仍旧非常兴奋,自称“醉翁”,“醉翁”醉倒的亭子自然得命名为“醉翁亭”,在场宾客一致赞同,都说取名“醉翁亭”,再好不过了。

智仙和尚早就准备好了纸笔,欧阳修乘着酒兴,当即题写了“醉翁亭”匾额,赢得一片喝彩声。但欧阳修依然没有尽兴,于是灵感袭来,一挥而就,撰写了流芳百世的经典游记《醉翁亭记》。所以,开创北宋文风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天下第一亭——“醉翁亭”、扬名天下的文章之祖——《醉翁亭记》与明光酒(北宋为招信太平集高粱酒)有着很深的渊源。招信太平集高粱酒(明光酒的前身)的美名因此很快传扬开来,大江南北都知道招信的太平集盛产高粱美酒。

就在欧阳修喜爱招信太平集高粱美酒80年后,据《盱眙县志》等资料载,南宋建炎二年(公元 1128),招信县境内太平集出产的“高粱曲酒”就被尊为御酒,“四季供奉,不得苟且”。

又过了240余年,出生在盱眙县太平乡太平集(元代后期招信县撤销,并入盱眙县)的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将太平乡改为灵迹乡,将太平集改为明光集。招信太平乡太平集的高粱曲酒自然变成了盱眙县灵迹乡明光集的明光酒,而且更加闻名了,经久不衰。

图源:明光酒业网站

欧阳修喜爱明光美酒,明光美酒也因欧阳修而闻名。

作者简介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作协、评协会员,省民协理事。曾任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六级职员,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诗集《轻描淡写》、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书二十四部约650万字。作品入选百度题库、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教材及《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三十余部作品集。获省社科通俗优秀读物奖、省金穗文学奖及明光市政府文学奖等奖项十余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