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白崇禧赴芷江收买湘西匪武,宴席间,给杨永清画饼送飞机

历史 04-17 阅读:4 评论:0

【前言】

1949年7月,随着国民党政权崩溃,蒋介石仓促逃离。时任华中军政长官的白崇禧亲自前往芷江,试图拉拢湘西地区的土匪武装力量。

白崇禧刚下飞机,就看到湘西地区的土匪头目们已经整齐地站在机场等候了。这些人由湘西纵队的司令杨永清带头,全都毕恭毕敬地弯着腰迎接他。

那天晚上,杨永清在自家帮派“楚汉宫”设下盛宴,按照帮派规矩招待白崇禧。尽管白崇禧几次差点按捺不住怒火,特别是当杨永清端上一道令人作呕的菜肴时,他几乎当场吐出来,但最终还是强忍住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老话,白崇禧心里门儿清。他可是号称“小诸葛”的人,这点道理当然明白。这次他来湘西,摆明了有他的算盘。首先,他打算把杨永清这个烫手山芋丢在湘西,给南下的共军添点麻烦,打击他们的士气。其次,他自己可以趁机溜之大吉,安全撤退。最后,等他到了台湾投靠老蒋,老蒋很可能会因为他留在湘西的这步棋,对他另眼相看,甚至把他当贵宾招待。

杨永清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他和白崇禧之间有过哪些值得一提的交集?最后杨永清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咱们来聊聊这段历史。首先,杨永清在当时的背景下,与白崇禧的关系确实有些耐人寻味。他们之间的互动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具体细节值得深挖。至于杨永清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缩影,他的命运轨迹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复杂变化。总的来说,杨永清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杨永清是何许人也?】

1948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蒋介石此时正在秘密策划一套"以退为进"的对抗共产党的策略。在他的命令下,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机构将目光投向了湘西地区众多的土匪势力。他们判断,要阻止解放军向西南地区推进,就必须把湘西打造成反共的桥头堡。基于这种考虑,争取湘西土匪头目的支持便成为当时最紧要的任务。

国民党保密局湘西站的核心成员黄玉姣接到上级指令,要求她潜入湘西地区的土匪组织。接受任务后,黄玉姣带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中统和军统特工前往芷江地区执行任务。

黄玉姣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杨永清增强其反共力量。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黄玉姣决定为杨永清物色一名得力助手。她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湘西地区臭名昭著的土匪头目,绰号“曾西胡子”的曾庆元。

黄玉姣先与曾庆元成婚,随后将其引入芷江,协助杨永清管理"楚汉宫"帮会,曾庆元因此晋升为帮会的第二号人物。随着这批实力不俗的土匪的加盟,杨永清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表达对黄玉姣的感激之情,杨永清不仅认她为义女,还特别举办宴会以示欢迎。

在宴会上,杨永清向黄玉姣倾诉,提到现任芷江参议会会长邓海环一直在针对他,希望黄玉姣能帮忙解决这个麻烦。他们之间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年前的“国大代表”选举,当时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推动下,两次违背了政协达成的协议,上演了一场广为人知的闹剧,即所谓的“国民大会”。到了第二年,这位独裁者为了显示其权威,又开始了选举“国大代表”的闹剧。

1947年8月12日,湖南省设立了选举事务所。那时,为了争夺“国大代表”的席位,那些有权有势、财力雄厚或掌握武装力量的人,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芷江的两位权势人物互不相让。杨永清掌握着武装力量,能决定他人的生死;而作为参议会议长的邓海环,则凭借民意机构的支持,握有重要的政治筹码。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谁掌握了武装力量,谁就能在斗争中占据优势。因此,杨永清凭借其掌握的军事力量,在这场较量中获得了主动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枪杆子往往比道理更能解决问题,这使得杨永清在与对手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这种局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在缺乏法治和民主制度的情况下,军事力量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杨永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那个特殊历史环境的必然结果。这种权力格局的形成,深刻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征,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

杨永清如今已过六十岁。二十五年前,他创立了名为“楚汉宫”的黑帮组织。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帮派不断壮大,如今其成员数量之多,连杨永清本人也难以准确统计。

杨永清借机成立了一个名为“复兴楚汉宫”的组织,一方面利用“国会代表”选举的机会大肆敛财,另一方面收编了不少无组织的匪徒作为手下。

在帮会举行入会仪式的日子里,湘西各地的江湖名人、绿林领袖以及杨永清的门徒们,迅速聚集到了芷江。为了应对这一盛况,杨永清提前租下了芷江所有的旅馆、餐馆、娱乐场所和赌场,通过这种方式,他顺利赚取了第一桶金。

在仪式启动之际,杨永清的追随者们纷纷上缴礼金,现场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杨永清随即宣布:“凡支持我的人,可享一顿美餐,每桌八人,凭票入场。所有参与的餐馆和旅馆需准备豪华宴席,费用由芷江商会承担,作为对‘楚汉宫’入会仪式的贡献。”

杨永清的手段让邓海环措手不及。在一场盛大的仪式后,杨永清成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宣称拥有十万支持者。更令人惊讶的是,他非但没有花费一分钱,反而获得了8万银元的净收益。

邓海环原本计划,凡是投票支持他担任国大代表的人,每人会得到四个包子,甜咸各两个。他自信这个方案稳妥,没想到杨永清却用武力胁迫商会,请选民们吃了一顿酒席。这一招完全出乎邓海环的意料,打乱了他的计划。

邓海环因落选而怒火中烧,一怒之下直奔湖南省政府,向杨永清发起了投诉。杨永清得知此事后,无奈之下只能拿出珍藏多年的两罐烟土,派人送往长沙进行疏通。结果,杨永清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被任命为芷江警备司令,手握重要职位。

面对不利局面,邓海环迅速调整了应对方案。他深知"顺应时势才是明智之举"的道理,于是请省政府秘书长写信给杨永清,试图化解矛盾。杨永清表面上接受了和解,但暗地里却将所有公开支持邓海环竞选"国大代表"的人逐一清除。

邓海环对此深感恐惧,回到芷江后,他连续几个月都待在家里不敢外出。然而,杨永清表现得毫不在意,还频繁去他家串门,送礼物,握手寒暄,表现得非常友好。这种态度逐渐让邓海环放下了戒备。

杨永清其实早就盘算好了,他设了个局,就是为了以后除掉邓海环时不留把柄。那天,他请“干女儿”黄玉姣吃饭,席间提到:“‘蒋总统’一直强调‘建国先平乱,对外先安内’,可咱们芷江这边,‘内’一直不太平。你让我和曾西胡子联手反共,我没意见,但邓海环不除,我心里始终不踏实。这事儿,你能不能帮我处理一下?”

黄玉姣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除掉邓海环。她在评估了各种可能的结果后,认为这是最佳选择。考虑到所有的风险和收益,黄玉姣认为采取这一行动是必要的。她仔细分析了当前的情况,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在权衡了所有因素后,她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黄玉姣明白,这一行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她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最终,她下定决心,决定执行这一计划。

那天,邓海环刚走出家门,就被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带进了一条小巷。就在这时,背后突然传来两声枪响。他转身一看,发现是曾西胡子在朝他开枪。还没来得及呼救,另一颗子弹直接射中了他的嘴,他随即倒地,鲜血四溅。

杨永清获取消息后,假装悲痛地前往邓家参加葬礼,并主动操办丧事。他内心暗自窃喜,不仅除掉了心头大患,还能趁机吞并邓家的财产和收编其妻女。凭借之前的精心伪装,杨永清成功将仇敌关系转化为亲近的家族联系。

从那以后,杨永清就成了芷江唯一的霸主。

黄玉姣的频繁运作让杨永清在湘西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到了1949年6月,当宋希濂从湖北调任湖南,担任湘鄂边区绥靖司令时,他任命杨永清为湘西纵队司令,同时提拔曾西胡子为上校保安团长。

【白崇禧拉拢杨永清】

1949年7月,白崇禧抵达芷江。刚下飞机,他就和前来迎接的众多地方武装头目逐一握手致意。

那天,杨永清作为湘西地区十多万土匪的代表,向白崇禧发表了欢迎词。他因为成为焦点人物,受到中外记者的采访和拍照,感到非常得意。然而,四年前,尽管他是当地的龙头大爷,在官场上却只能充当邓海环的配角。

1945年8月21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与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抵达芷江,与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商讨日军投降事宜。当时,杨永清虽曾前往机场迎接重要人物,但若非美国传教士莱姆生——曾在芷江从事间谍活动——的引荐,他连与中美两国将军握手的资格都没有。

命运真是难以预料,短短四年间,芷江竟然成了杨家的地盘。他暗自思忖:"要不是我在湘西掌权,白长官送来的十万银元和五万支卡宾枪,怎么可能由杨某经手分发给湘西的大小头目呢?"

杨永清自我感觉良好,开始以“湘西王”自诩。接着,他找来自己的义女黄玉姣,低声交代:“今晚要设宴为白长官接风,必须按照帮会最高规格来办。”

夜幕降临,帮会总部被璀璨的灯光装点得格外耀眼,现场洋溢着宾客们的谈笑声。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通报:“白长官来了!”紧接着,白崇禧在杨永清、曾西胡子和黄玉姣等人的簇拥下,步入了宴会的核心场地——大神坛。

记者拍照结束后,杨永清邀请白崇禧坐到大厅中央的主位上。随着一声“宴会开始”的宣布,杨永清迅速为白崇禧倒满了酒。

白崇禧微笑着说道:“兄弟,共产党在湘西撑不了多久,你继续努力就行!等我们反攻大陆时,蒋介石和李宗仁会调500架飞机支援你,这些飞机全由你指挥。另外,别忘了芷江机场还得扩建,这事儿你得放在心上。”

白崇禧的一番说辞让杨永清深信不疑。他憧憬着未来有望担任省主席,与蒋介石、李宗仁等高层平起平坐,于是立即向白崇禧宣誓效忠,并详细列举了自己近年来的种种劣迹。

白崇禧精心策划的部署,没想到被解放军轻易破解。他原本以为这个计划能起到关键作用,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被迅速瓦解。解放军的行动干脆利落,完全打乱了他的布局。这一结果让白崇禧的算盘彻底落空,局势瞬间逆转。

【杨永清的结局】

为向“白长官”表忠心,杨永清在我军即将清剿的区域和行军路线上采取了双重手段。他不仅炸毁桥梁,切断交通要道,还在芷江周边大肆屠杀平民,阻挠土地改革进程。

1950年春天,我们部队调动了四个团的兵力,在芷江地区布下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一开始,我们用密集的炮火猛攻杨永清的根据地,彻底摧毁了他的所有重型武器,包括机枪和迫击炮。同时,我们还成功切断了白崇禧的增援部队,使其无法提供任何支援。

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我军的突击队迅速攻入了杨永清的营地,成功击毙、击伤并俘虏了超过600名敌军,还抓获了多名匪首。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些被捕的人中,并没有发现杨永清和黄玉姣的踪影。

接到解放军士兵的报告后,上级迅速部署大规模搜捕行动。然而,经过多日密集搜查,杨、黄两人依然杳无踪迹。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们已遭击毙,也有人猜测他们成功逃脱。

为了查清这些人的行踪,军方决定派遣两个团留守芷江进行清剿行动。

杨永清战败后,带着所谓的"干女儿"躲进了一个亲信手下家中。这个手下之前是个盗墓贼,因为挖了一座官员的祖坟被人告发,结果落到了杨永清手里。杨永清觉得这人挺聪明,就把他收为心腹。

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小头目不幸左腿中弹受伤,他决定向杨永清申请长期休假,返回家中休养。当杨永清在混乱撤退中突然记起这位老部下,便立刻带着黄玉姣前往他的住处寻求庇护。

为了躲避大规模搜捕,小头目将两人藏匿在一处废弃的墓地中,由他的妻子负责每日送饭送水。到了第七天,两人再也无法忍受与尸体共处,黄玉姣便提议伪装成新娘以逃脱。

那天,一支假冒的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大张旗鼓地行进在街道上。当他们经过西乡中心小学时,恰巧遇到一群正在上体育课的小学生,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孩子们好奇地想瞧瞧新娘子,有几个跑过去想掀开轿帘。媒婆赶紧拦住他们,说道:“人家结婚讲究吉时,路上可不能耽误时间啊!”

两个年纪稍大的小学生,作为儿童团的成员,经常听到解放军和老师强调要保持警惕。因此,他们形成了对每件小事都不掉以轻心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媒婆推开,直接揭开了新娘的盖头。

新娘刚想拔枪,瞬间就被四五把枪顶住了胸口。这群人原本打算突破西乡的封锁线,去和曾西胡子的残余部队汇合,没想到碰上了便衣侦察队。其中那个“体育老师”其实是后来成功瓦解“灵鸡公”土匪团伙的湖南籍战士张学荣。

杨永清和黄玉姣最终被警方抓获,他们分别扮演了“新娘”和“媒婆”的角色。这一事件标志着他们参与的非法活动告一段落。两人的被捕是警方长期调查和追踪的结果,展示了执法部门对于打击犯罪的决心和效率。此次行动不仅揭露了他们的违法行为,也为社会安全清除了隐患。通过这次事件,公众对于法律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不要触犯法律底线。

1950年12月26日,杨永清的公开审判正式举行。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庭和群众揭露了他犯下的众多罪行。作为“楚汉宫”帮会的头目,杨永清在群众的谴责声中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确凿的证据,他再也无法狡辩,只能接受群众的最终裁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