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6000公里,歼10抵达埃及参演,飞越红海美军居然没发现

娱乐 05-06 阅读:22 评论:0
远程突防:歼10跨越6000公里抵埃 美军红海舰队迷之沉默

战机穿过了大漠风沙,跃过茫茫红海,最终稳稳降落在埃及的瓦迪阿布里什空军基地。这是中国空军歼10C战机首次以如此大的规模远赴非洲大陆,参加代号"文明之鹰-2025"的中埃空军联合训练。

这个消息没有提前预警,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埃及媒体"mobtada"的报道中。照片上,中埃两国飞行员站在各自战机前,身后是威武的歼10C和米格-29,标志着这场跨洲际军事合作正式展开。

整个飞行过程有个奇怪的地方——这支中国空军编队竟从美军重兵把守的红海上空飞过,而美方事前事后都没有任何表态。

要知道,当前红海区域可是美军"卡尔·文森"号和"杜鲁门"号两个航母打击群的活动区域,还有一堆宙斯盾战舰和萨德导弹系统。

这是怎么回事?中国战机真的做到了无声无息穿越这个电磁探测网?还是美军故意保持沉默?整个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军事较量和国际博弈?

1.长途奔袭:中国空军远程投送能力展示

这次中埃联合训练的规模可不小。中方派出了歼10C战机编队、运20大型运输机、空警500预警机,还有疑似红旗-9B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单是这支空中编队完成6000多公里的远程飞行,就已经是个不小的挑战。

据军事专家推测,中国空军这次长途奔袭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依靠运20加油机进行空中受油,二是通过中途降落补给。

老梁(化名),一位退役空军机械师认为:"歼10C经过改进后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但如此远距离飞行肯定需要空中加油支持。这次任务的难度在于,编队不仅包括战斗机,还有大型预警机,整个体系协同飞行难度很大。"

而关于飞机中途在哪里降落加油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官方信息披露。很多分析人士推测,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中转点网络,为这类远程行动提供支持。

从战略角度看,这次行动表明中国空军已经具备了跨洲际的远程投送能力,这是大国空军的标志性特征。放眼全球,目前真正能够大规模跨洲际投送兵力的国家不多,主要就是美国和中国。

2.神秘穿越:歼10如何"避开"美军雷达?

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战机编队是如何在不被美军发现的情况下,飞越红海地区的?

红海区域当前可不是什么"无人区"。

美军在该地区部署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包括多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些舰艇都装备有先进的"宙斯盾"系统。

此外,沙特境内还有美军部署的萨德和爱国者防空系统。

这些探测系统形成的电磁网络理论上应该能发现任何经过的非隐身战机。那么,为什么美军没有对中国战机的行动作出任何公开反应?

军事观察家王海(化名)提出了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美军确实发现了中国战机,但出于某种战略考量选择了沉默。"

"第二种可能是,空警-500预警机进行了有效的电子干扰,降低了中国战机的可探测性。"

"第三种可能是,中国战机采取了特殊的飞行策略,比如跟随民航航线、低空飞行或者关闭部分电子设备等方式降低被探测概率。"

空警-50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预警机,具备相当强的电子战能力。

据了解,空警-500采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不仅能进行远距离探测,还能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分析和干扰。

这些能力可能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也有质疑声音认为,美军的宙斯盾系统虽然已有些年头,但基本性能仍然可靠,完全没有发现大型非隐身战机编队的可能性不大。

老张(化名),一位研究电磁对抗多年的专家表示:"美军的宙斯盾系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局限,特别是AN/SPY-1相控阵雷达已经服役多年,在抗干扰能力和分辨率方面确实有提升空间。但说它完全探测不到常规战机,有点夸大其词。更可能的解释是美军发现了,但基于某种战略考虑选择不公开反应。"

不管哪种可能性更接近事实,这次行动无疑展示了中国军队在远程投送和电子对抗方面的进步。

3.不止是演习: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从单纯军事角度看,中埃联合演习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交流。但放在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下,这次演习的战略意义就大得多了。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是美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通过向沙特、埃及、以色列等国出售武器,建立军事基地,长期主导着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俄罗斯则通过与叙利亚等国的军事合作,维持其在中东的存在。

中国此次大规模空军编队抵达埃及参演,无疑是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增加了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力。

李明(化名),一位国际关系学者指出:"这次联合演习传递出几个重要信号。首先,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正在从纯经济合作向安全合作拓展;其次,中国展示了保护海外利益的决心和能力;最后,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亚太地区。"

埃及作为联系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国家,控制着举足轻重的苏伊士运河,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中埃两军的这次合作,可能对地区力量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和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埃及等中东国家的武器出口实行"技术阉割"政策。据报道,埃及从美国购买的F-16战机性能被大幅削弱,只能发射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不具备发射更先进导弹的能力。

中国此次带来了包括歼10C战机、空警500预警机和疑似红旗-9B防空导弹在内的完整作战体系,向埃及展示了另一种选择。

如果埃及未来决定引进中国武器,将改变中东武器市场的格局,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

4.武器推销?埃及军购的新选择

这次演习中,中国带来的武器系统引起了埃及方面的极大兴趣。

埃及空军目前装备着来自多个国家的战机,包括美制F-16、法制"阵风"和俄制米格-29等。这种"万国牌"装备体系带来了后勤维护和系统整合的巨大挑战。

中国此次展示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防体系:空警-500负责早期预警和战场指挥,歼10C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红旗-9B提供地面防空保障。这种体系化方案可能更符合埃及的实际需求。

军事评论员赵刚(化名)认为:"埃及等中东国家购买西方武器常常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性能受限,三是附加政治条件多。中国武器在性价比和无政治附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以高性价比著称。

歼10CE(出口型号)的单价据估计在4000-5000万美元之间,而性能相当的法国"阵风"战机价格可能达到1亿美元左右。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这种价格优势可能更具吸引力。

不过,武器采购是各国的高度敏感决策,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多重因素。

埃及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每年获得大量美国军事援助,短期内大规模转向采购中国武器的可能性有限。

但这次演习无疑为埃及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5.打造区域新格局:中国在中东的长远目标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服务于更广泛的战略目标。

第一是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安全。中东是连接亚欧的关键通道,苏伊士运河每年承载着中国与欧洲之间大量贸易往来。增强与埃及等沿线国家的军事合作,有助于保障这些重要通道的安全。

第二是塑造多极世界秩序。中国通过与中东国家加强军事合作,促进国际力量的多极化发展,减少单极霸权对国际秩序的主导。

第三是扩大中国武器出口市场。目前中东地区的武器市场主要被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占据。中国通过实战演习展示武器性能,有望在这一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国际问题专家郑华(化名)表示:"中国在中东的军事外交是其整体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以军事存在为目的,而是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与美国的做法不同,中国不寻求在中东建立永久军事基地或形成排他性军事联盟。"

这种基于互利合作而非军事对抗的安全观念,可能会给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中东地区带来新的选择。

6.反思与前瞻:军事外交的新模式

中国空军远赴埃及参演,成功展示了远程投送能力和体系作战能力,这无疑标志着中国军事外交进入了新阶段。

过去,中国的军事外交主要是派遣军事代表团访问、参加多边军演或者派遣维和部队等形式。而这次直接将战斗机、预警机等主力作战装备投送到远方参演,表明中国已经有能力和信心展示自己的实战能力。

这种直接展示战力的军事外交,一方面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心。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但无意挑战现有国际秩序。

李军(化名),一位战略问题研究者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跟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是大国发展的正常轨迹。问题不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而在于这种力量将如何使用。从目前看,中国主要是用它来维护国家主权和保障发展利益,而非谋求霸权。"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利益不断拓展,类似的远程军事行动可能会增多。如何平衡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与避免引发地区紧张的考量,将是中国军事外交面临的长期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认知也需要从"中国威胁论"转向更加理性的评估。双方在各自利益交织的地区,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空间。

本次中埃联合演习展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成长,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意愿。在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参与,或许能为地区和平带来新的希望。

这支跨越6000公里的中国空军编队,不只是带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带来了一种新型大国军事外交的实践。而这,可能比任何武器装备都更具深远意义。

网友评论